打印

民间曲艺的市场化道路

这个改革确实不能一概而论,步调不能统一,譬如国家院团和地方院团怎能一样?
以小子目前的了解看,即使市场化改革,也得逐步来。本来戏曲在清末民国,还是市场自生的。但已经让你圈养多年,造成后遗症了,格局本就不好,民间自生自足的网络丢失了,你突然把他们推下悬崖,他们就会飞吗?
同时呢,地方政府也得要求文艺团队完成所谓政治任务。假如完全市场,这些政治任务谁完成呢?因而地方政府,也不会撒手不管。

TOP

回复 3# 的帖子

大鼓书、弹唱、相声,底层民众其实没有买票进场的习惯。象郭德刚、赵本山、周立波等剧场的红火,也只是少部分人看的到,现场的都是高消费。而他们在青年中的流行,其实是网络力量的推动。知识产权不完善,导致我们有机会免费享受到不少文化。
但同时,电视、网络之外的现场艺术呢?百姓也特别需要现场交流。可他们难以担负这些费用。有政府提出政府买戏买文化,但愿他们说的是真的。同时呢,提供文化服务之时,充分调查农民市民需求,摸清当地的文化家底。但这个活,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参与,需要官员不在意政绩,这才可能。因而难度很大。
但尽力在民间艺术危急时做工作,是我们该作的也能做的。所谓尽人力 听天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