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齐江]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

音乐背后是整体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在变?
譬如清末民国文化名家章太炎陈独秀鲁迅等,学问和功业成功的原因是背后有一整套生活方式,譬如琴棋书画六艺皆通,这来自于地主家庭和现代教育的熏染。
现在看,传统的地主文化消失了,乡间传统记谱方式也在消失。所谓民族音乐学,个人以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民族音乐人。那么首先就得问,老师们,几个是地主子孙,几个是民间艺人。或者说怎么抵御西方音乐代表的现代生活,建立另一种生活方式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恩 个人做好个人 先从真诚独立出发去做音乐 就值得尊敬
个人所知道的信息,并非我国原创音乐有多少不足 而更重要的问题是 媒体舞台有强烈霸权在,主要是商业和意识形态的操控。让更多音乐人在平等基础上去竞争 相信我们的音乐格局会好很多

TOP

其实我强调“整体生活”的意思并非全面复古,而是音乐人不能工业批量生产虚假的妩媚文化。老实的凝视自己当代生活,真诚的诉说自己,这个是前提。我们不能因为官僚的号召就去复制红色经典,不能因为商业的诱惑就大批复制PAP。
音乐人首先要尊重自己 而不是跟风 做奴才

TOP

引用:
原帖由 goldserpent 于 2011-12-22 05:19 发表
坚决支持楼上!!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以及强权的介入,确实是桎梏音乐人才自由发展、自由创作的重大障碍。时代总是在进步,相信原创音乐总可以找到突破口。虽然很艰难,但是值得去努力!
本来我以为,音乐人自身的努力会逐步突破重围。后来发现我错了。因为各种有意无意所养成的审美思维审美水平非常低,不客气的说,是大众审美差劲。我们羡慕欧美原创音乐,其实要看到基本现象:从古典音乐到摇滚乐,普通洋鬼子的审美都很不错。一个外教跟我探讨的是 中国的独立音乐。其实她还非常普通,但这种审美,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都太难得了。中国知识分子审美素养好的,都非常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