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非遗所思·读书沙龙】民间服饰中的意向及民俗寓意
“非遗·所思”第五期读书沙龙于2015年4月8日晚上19:30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办公室举行。中心十多位学生研究员参与研讨并分享见解。中心孟令法老师主持并做重要点评。
本次沙龙就梁惠娥和邢乐的《民间服饰中的“五福”意向及民俗寓意》这篇文章进行讨论,与会同学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同学们对讨论中不理解的地方孟老师进行答疑,最后由孟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下面列举部分发言人观点:
刘红波(学生):现在人们淡化了服饰中对五福的信仰,现在的服饰都追求舒适、大方得体。现在人们穿汉服或许不在于复古,而是在于提倡文化的复兴传承跟思考。在清朝之前,无论天气怎样都是长袍大袖,没有出现过短袖,短袖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才渐渐出现的,这说明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服装的需求。在古代不同地位不同阶级的人所穿的衣服也不一样,高官贵族都是穿绫罗绸缎,而平民百姓都是穿粗布麻衣。特别是绫这个一般的人还穿不了,只有皇室才有资格穿那种布料,这也是权力身份的象征。
杜丹(学生):“五福”这个词,源出于《书经》和《洪范》分别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第四个尤为重要,那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体现。民间服饰也同样体现着民间信仰,人们是将自己的信仰通过服饰的形式表达出来,民间服饰和民间信仰也是想通的。
赖寒(学生):年轻人对传统的服饰的观念越来越淡化了,没有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现代的服饰越来越趋近于商业化,传统服饰渐渐的没落下去。
李丹娉(学生):服饰是人们感官的体验,以前我的家乡那里还有十字绣等服饰,但是现在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那种服饰也渐渐的消失。
秦远(学生):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所穿的服装都不一样,婴儿时期都是穿开裆裤,古代都是穿红肚兜的,这是因为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很多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这种服装方便孩子的新陈代谢,在少年时期,大多数孩子都是穿背带裤之类的,这体现儿童天真烂漫的特性。青年时期都喜欢穿比较潮的衣服,这都符合当代年轻人赶潮流的心理,到壮年或者老年,都比较喜欢穿朴素的衣服,这体现了老年人保守的性格。总之不同时期所穿的服装是跟各个时期人的审美观念的变化进行改变的。
孟令法(老师):我们所应该思考的是服饰是用来保暖的还是欣赏的,还是两者都有,在古代不同的兵种的士兵所穿的服装也不一样,他们是因为需求才那样设计的,服饰也是人们的民族体现,穿传统服饰是民族的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还是仅仅只是为了复古。(学生秦远/文)
[ 本帖最后由 孟令法 于 2015-6-23 23: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