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有关宋代民俗文献的一次发言(转发)

有关宋代民俗文献的一次发言(转发)

芜菲 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f65210100k588.html,2010-07-13 14:01:11

在“北京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有关“宋代民俗文献”问题的发言草稿(2006年8月)

按:翻近年的学术讨论活动之记录所得,因无时间整理或有疏漏之处。
一、文献考察对于民俗研究很重要。
    仅举宋代民俗文献二例:
(一),关于吴自牧的《梦梁录》。
    各种民俗、风俗史的著作都要提到或大量引用这本书,然而有关此书的文献问题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该书二十卷,共计169条。据日本学者梅原郁的研究:“如果要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在《梦梁录》中,和《东京梦华录》有关的条文有44条,和《咸淳临安志》有关的有91条……在剩下的34条中,和《都城纪胜》有关的又占了17条。这样,《梦梁录》一书真正独特的内容,包括科举及其他就不足20条了。”该书对于《东京梦华录》的内容主要采取借用、忠实引用和模仿的方式,对于《咸淳临安志》的内容基本沿袭和大量引用,对于《都城纪胜》的内容以模仿为主。大家可以参考梅氏的《关于梦梁录及其作者吴自牧》一文及其译注的《梦梁录:南宋临安繁昌记》(东京平凡社,2000年)
    这样一来,把《梦梁录》直接作为史料就成了问题。而事实上,很多著作就是直接据该书而说宋代民俗;有些著作知道《梦梁录》与其他南宋民俗文献内容相仿,于是一并列出,不知其多为二手材料。
(二),关于程大昌的《演繁露》。
    该书属于考订事物源流及风俗演变方面的专书,一些论著也常引用。该书的版本很多,其卷帙、条目变化也很大。民国以来,一些学者将宋残本(收入《续古逸丛书》)、《儒学警悟》本与十六卷通行本比较,发现了通行本条目紊乱、重复等问题。近年,北大一篇博士论文(《宋代考据笔记研究》)又对《演繁露》版本作了考订,认为《儒学警悟》六卷本最接近初刻的原貌,这六卷相当于十六卷本的卷十一至十六。当然,要复原《演繁露》的原貌尚需时日。现在的论著多引用四库本和丛书集成本,相对而言,后者据《学津讨原》本(十六卷通行本)将《儒学警悟》本中独有条目作为附录编入,稍显全面。然而,也有宋残本及嘉靖本独有条目没能编入。
二、《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汉族风俗史》(宋代卷)二书所引文献之问题
    1、书名不对
    第一、《风俗通史》宋代卷“第七章卫生保健与养老风俗”页401引陈直《养老奉亲书》一书,今有多从四库馆臣之说,其实书名当为“奉亲养老书”。一则,“奉亲养老”为古人常用语,基本上没有颠倒成文之例;二则,南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有《书奉亲养老书后》一篇,可见宋人有以此为名之书;三则,《通考经籍考》多引自《直斋书录》、《郡斋读书志》,著录有本,此外马端临为宋末人,能明宋人之习惯;而馆臣仅据元刊本断定通考有误,证据不足。一卷。
    第二、《风俗通史》宋代卷页763引“格致镜原卷六○《毽子》引《事物纪原》”,查检其书引《事物原始》,即明代徐炬的《古今事物原始》,二书不同。
    第三、《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页529,《尘史》当为《麈史》;页432注:《薼史》也是不对。
2、作者不对
    第一、《风俗通史》宋代卷页21《石林避暑录话》作者写成周密,应为叶梦得。
    第二、《风俗通史》宋代卷页697引江少虞之说“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实际上是江书《宋朝事实类苑》转引宋祁的《景文笔记》卷上,当为宋祁说。
    第三、《风俗通史》宋代卷页788引庞元英《谈薮》,当著明“旧题”。四库馆臣认为此书乃后人伪作而冠以庞氏之名,庞氏为北宋仁宗朝名臣庞籍之子,著有《文昌杂录》。
    第四、《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页509云:“吕大钧制有《乡约》”。而页513又说:“如吕大防就撰有《乡约》”。应当依朱熹所考,为吕大钧作,吕大防、大忠等兄弟只是参与,参见陈俊民的《蓝田吕氏遗著辑校》页563-567。
    第五,《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页453注1引周密《岁时广记》,当为“陈元靓”;注2引杨万里《挥尘录》卷一《太清楼侍宴记》当为“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一《蔡元长作太清楼侍宴记》”
3、书的性质
    比如,《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页289,以叶廷珪“《海录碎事》”为文人笔记,实际上是类书。
4、引文不对
    第一、《风俗通史》宋代卷页45引宋徽宗《大观茶论》云: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婺(当为“壑”)源之品亦自此(衍“而”字)盛,延及于今,百废俱举,海内晏然,垂拱密勿,俱(当为“幸”)致无为。荐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咸(当为“盛”)以高雅(当为“雅尚”)相(衍“推”字,“推”字后句读),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士,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当为“盛”)造其极。
    参见《说郛》卷九十三上/又见《续茶经》。
    第二、《风俗通史》宋代卷页614引《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四《范文正》条。该书本来就是转引自《湘山野录》卷中,作者再引与二书均不符,不知据何书引。
5、转引问题
    比如,《风俗通史》宋代卷页111注引“《通礼王礼考》”当为“《文献通考》卷一一四《王礼九》”,查检该文,发现作者转引自《御定渊鉴类函》卷三七○,而不是直接引自《通考》。“仁宗皇祐元年”,“仁宗”应打();“先是宫中尚白角冠梳”当为“先时”。
    此外,引书、引文过于简略,或不明卷次,或不言出自何书,等等。
    就此,有几点启示:一是,还有不少宋代民俗文献有待整理,所以相关论著最好著明“版本”,并且尽量选择可靠的本子。二是,随着宋代风俗史、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深入,对于宋代民俗史料应当多加比较,而不是随意引用。三是,宋代民俗文献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书名、作者、版本甚至史源都需要认真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