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 星期二 晴
刚刚从讲座现场回来。说实话,有些伤心。去的人不多。主讲人是82岁高龄的乌丙安爷爷。在我们民俗学界,老爷子的可谓是大名鼎鼎。然而非民俗学的同学对他却知之甚少。老爷子是共和国第一批研究生,当年在北师大跟着现代民俗学奠基人钟敬文先生读书。毕业后,分到辽宁大学教学。从57年反右派开始,老爷子便受到打击,后来被污蔑为是蒙古奸细、台湾奸细,被关进监狱。出狱后又被下放到农村。直到1979年,乌先生都50岁了,才重回辽大。许多人都觉得乌先生这辈子就废了,可他就凭着对民俗文化的执着,从50岁开始重操就业,做起了民俗学研究,《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萨满世界》一本本专著相继问世,为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还先后带了上百名硕士博士,为民俗学培养了后继之才。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兴起,老爷子又被聘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评审委员会评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昆曲、古琴、蒙古长调、剪纸、书法、京剧、妈祖信仰等等世界级非遗项目,都是老爷子领着搞的,说他是中国民间文化的护法金刚也不为过。
老爷子这次来河南,除了来河大拜访老师兄张振犁先生和跟河大学子交流外,还要到洛阳考察关公信仰,为关公信仰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做准备。想想,一个82岁高龄的老人,至今仍在四处奔走,让人总觉得有些悲壮。
可这场在政府层面上轰轰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究竟在实践中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了多少影响呢?国家现在是建立了四级保护名录体制,一大批民间艺术、民间风俗、民间传说等被列入了保护名录。最近还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是又有多少具体的保护措施呢?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有多少保护民间文化的意识呢?
前不久,河南省四平调表演艺术家拜金荣老师不幸逝世,当戏迷们前去吊唁拜老时,惊讶的发现拜老的家中竟然一贫如席,屋内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这就是小剧种的发展现状,这就是一个老艺术家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生存现状!悲哀啊!
政府的资金和政策都是外在的,况且现在许多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并不是从保护文化遗产角度出发,而是从地方经济发展出发,太昊伏羲祭祀大典可以申遗,因为拿着文化遗产的金子招牌地方可以发展旅游,妈祖信仰可以申遗,因为这是联系台湾和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可以吸引他们回来投资创业。四平调也申遗了,可现在没人听四平调了,政府赚不到钱了,即使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又能怎样?四平调艺术的发展依然是举步维艰!
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还是靠民众。民众心中要有对文化的敬畏之心。要懂得去欣赏老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康保成老师说“大陆有最好的戏曲艺术、台湾有最好的观众”。台湾的戏曲演员水平并不如大陆,但是他们的观众就愿意花钱去看戏。我们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家,可是我们却没人去欣赏他们的艺术!
前不久,余秋雨还说地方戏就该任其消亡,简直是屁话啊!我们花大量资金去保护一只熊猫,去保护一只朱鶰,称其为国宝。因为我们知道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那我们为什么就不愿意去保护民间文化呢?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去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呢?
[ 本帖最后由 竹林遗风 于 2011-3-8 22:5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