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为何深陷“债务泥潭”?

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为何深陷“债务泥潭”?

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为何深陷“债务泥潭”?

 今年9月,由于即将出售自己拥有10年历史的大楼给“邻居”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搬迁至林肯广场上面积只有旧馆1/6的新馆,背负3120万美元高额债务的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计划开始出售其部分藏品。作为美国知名的民俗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民俗艺术博物馆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一事牵动着美国人,尤其是纽约人的神经。

  虽然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的艺术成就得到了普遍赞誉,但经济始终不宽裕。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当年通过纽约文化资源信托公司筹集到的3200万美元改造金至今还未还清,过去一年里,该馆一直就债务问题和信托公司谈判。受运营成本增加、参观人数低于预期等影响,2001年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重新营业后经济上一直入不敷出。扩建之前预计至2005年参观人数会达到25.5万人,带来收入170万美元。但事实上,截至2005年实际参观人数只达到了预期的一半。博物馆报税公告显示,该馆的支出远高于收入。据称,该馆资产已从2002年6月的2600万美元降至2009年6月的310万美元。

  民俗艺术博物馆深陷“债务泥潭”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一部分人认为是由于该博物馆的建筑艺术太过保守。该大楼设计师托德·威廉姆斯近日承认,与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相比,民俗艺术博物馆实在不够抢眼。还有人指出,先前扩张博物馆的策略欠缺周密计划和详细预算。原本预估的博物馆扩张后可能带来的收入与现实相差甚远,因为扩张而引起的高昂利息和维护费用把博物馆彻底拖入负收益的沼泽,只能越陷越深。

  此外,一些美国媒体表示,民俗艺术和外来艺术缺乏对那些腰缠万贯、有捐献能力的富人们的吸引力,使它丧失了发展潜力。不过,更多的人把责任归咎于博物馆的管理方式和市场策略。博物馆馆长马莉亚·安·科奈莉于2005年接手博物馆,然而她之前并未管理过博物馆并且对民俗艺术一窍不通。事实上,整个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都让人质疑。与隔壁活跃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相比,民俗艺术博物馆鲜有“大动作”吸引观众。

  而在日常参观方面,该博物馆显然也没有进行过什么努力。与现代艺术博物馆巧妙灵活的布展格局相比,民俗艺术博物馆的布展总是按部就班、缺少新意,如同商店陈列商品一般,无法吸引参观者。另外,在明知民俗艺术博物馆参观人数与现代艺术博物馆相比处于劣势的情形之下,没有采取有效的宣传措施。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网友反映,进民俗艺术博物馆参观时,检票的工作人员竟然会问:“这是民俗艺术博物馆,而不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你确定没有走错?”

  由于新馆面积只是旧馆的1/6,民俗艺术博物馆不得不考虑卖出部分藏品。据《纽约时报》报道:“有关馆藏去处的问题,民俗博物馆目前正在与史密森学会及布鲁克林博物馆进行商榷。”此事引起了美国民众尤其是纽约民众的广泛关注,毕竟布鲁克林博物馆目前馆藏的空间并不宽裕,所以大部分藏品很可能送给史密森学会,这也意味着纽约州将损失一批重要的艺术资源。《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兼评论家罗伯塔·史密斯认为:“在纽约保持一个纯正血统的民俗艺术博物馆是必要的。很长时间以来,现代艺术从民俗艺术、外来艺术和原生态艺术中汲取灵感。”

  针对博物馆面临的困境,有公众表示:“该博物馆目前需要做的是拖延搬迁时间,寻求把艺术品长期租用给其他博物馆,自己坐收租金。或者需要寻找一个更大的新址来容纳所有的藏品。”还有网友认为,“搬迁新址可能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开端,应改进展品陈列格局,并且继续举办吸引眼球的展览。” 评论家罗伯塔·史密斯呼吁大家通过写信、电邮等方式给博物馆提建议,或者可以去林肯广场上的博物馆新址当场捐款。

  民俗艺术博馆方面则表示,该博物馆只是卖出部分价值较低的藏品,会继续在新址展出部分原生态的传统工艺品,同时计划适当裁减人员,也会积极寻找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巡回展的机会,并且寻求新的出资人以及合作伙伴以达到收支平衡。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