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节概况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大多数地方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河南当地有一首顺口溜,描述了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花门儿。
从二十三祭灶开始,就进入了春节的忙碌时期。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买灶王像、麻糖、烙糖饼,晚上,祭祀灶王爷。二十四,打扫房子,寓意除旧布新,迎接新年。之后开始置办年货,洗澡理发,迎接新年。到大年三十这天,贴上春联、窗花。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年青人们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放关门炮。正月初一早上五六点就起床,放开门炮。并祭祀天地全神和祖先。豫西有些地区还要燃柏树枝,纳吉辟邪。吃过早饭后,到家族中长辈处拜年,豫东有些地区还要给长辈送饺子。大多地区都会有舞狮盘鼓秧歌等活动。有些人们还会在正月初一这天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顺利。正月初二,过门的女儿要回娘家串亲戚。之后开始到其他亲戚朋友家走访。豫东地区,认为初三不吉利,在这一天不许走亲戚。到正月初四,豫西地区有送穷的习俗,将自己的垃圾倾倒出去,并焚香祷告:穷神快走,富贵快来。之后,要捡一两块石头回家,寓意捡了元宝。正月初五,称为“破五”。即春节期间的一些禁忌可以打破了。到正月初六,商家一般就开始开业经营。春节活动告一段落。到正月十五前后,又进入一个高潮期。在这一段时间,大多数地区都会举办相关庙会活动、踩街活动。各种民间文艺竞相表演。晚上还有灯展。人们赏灯猜谜,尽情游玩。
具体到各地,则有许多不同的习俗。例如驻马店地区,每到腊月三十,要到坟地给祖先送灯笼。灯笼下面有柄,可插在坟墓上。当地人解释说是过年了,给祖先送盏灯,让祖先照亮回家的路。强烈的表现了中国人视死如生、祖先崇拜观念。也是中国孝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鹤壁浚县每年正月初一则有登大伾山烧香拜佛的习俗。大伾山春节庙会自正月初一开始到二月初二结束,规模很大,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民间社火组织初一天不亮就在浚县县城集合,排队上山。庙会期间各种社火表演异彩纷呈,各种民间艺术品琳琅满目。每年有数十万群众自发到大伾山参加庙会,热闹非凡。商丘地区每到春节期间则到火神庙烧香祈福。火神即阏伯,相传为帝喾之子,被封在商丘,因为人们发明了火,备受后人敬仰。平顶山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则是中原大地春节期间的曲艺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为书会的会期,十三为书会正日。书会在宝丰县城南7公里处杨庄镇马街村北应河岸边举行,届时来自河南省和外省市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汇集于此,说书亮艺,河南坠子、道情、曲子、琴书等曲种应有尽有,规模壮观,形成全国民间艺术的奇伟景观。三门峡灵宝阳平乡的骂社火更是一种奇特的民俗活动。一般来说过年都讲究吉利,可这里的人们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多以村为单位,从村民挑选数名、数十名村民组成骂阵(俗称后场子),然后敲锣打鼓,点响土炮,到对方村庄去挑骂。当地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认为相互骂过之后,一年内才能顺利。其实“骂社火”代代相传,是因为它起到了乡规民约的作用。通过骂这种游戏形式,大雅大俗美丑尽显,起到互相批评,互相警示,互相监督作用。
总之,河南各地春节习俗十分丰富。从各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研究。
[ 本帖最后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12-7 10:0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