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民俗学的那一张张脸(6)(7)(8)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09-12-26 09:53 发表
祝各位老师在学术上大有成就。一直在看马老师的介绍,挺佩服各位老师。

TOP

哈哈,原来如此,可见对兄的了解还是太少,更有买橘子一事,更衬托出另一个大写的人字。原来叶兄如此细腻,更让人佩服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09-12-26 17:30 发表
马兄抬举,受之有愧!
愚本浅陋,何以僭而为之传也?
一个人的出生地及民族身份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丽江,纳西这两个标签也是如此,但不能不为之承担,也为之牵累,无奈……尤其是丽江被神话、被放大的当下,更多的 ...
我把老弟的回复做为附件发在文后,做为一种补充甚至互文的阅读,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好。你看如何

TOP

八、李建宗

这是我甘肃老家的乡亲,而且离我老家非常近。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都在河西走廊地带,他属于金地,我属于银地。从民俗学网上就学术问题曾多次交流。终于在到南昌的那天见到了他。

而且他是兰州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毕业的,这一点又和我的本专业相同,更有了共同语言。在河西那有些偏僻的地方,建宗的学术多少有点寂寞。地方的寂寞成就了他默默向学的心境。立足当地,他着眼于对少数民族裕固族的研究,而且已经出了很多精彩的成果。《读书》《民族文学研究》等屡见其大作发表的消息。

我最亲切的是他有些浓重的地方口音,那口音于我如此亲切,因为我家中的老父亲尽管离开故乡近40年,至今仍旧保持着这样的乡音。建宗的困惑主要在于:周围人对学术的轻视,甚至冷水不断的对他个人的攻击。这需要一个稳定的心态和坚硬的心灵。
我们交流更多的也就落到了这个话题。如何在一个浮躁年代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对学术足够的敬畏和对内心需要的呼应。他勤奋认真,而且谦虚低调,在民俗的研究中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方法,这多好,给我这个老乡是激励也是鞭策。

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天,我们几乎无话不谈,我们最多的话题落实到最后就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TOP

爱东兄的留言不仅是对建宗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勉励和警醒。

这样的学术引领是温暖的食粮。。。。。。。。。。。。

TOP

阿格的表扬的表扬很受用,为了让这个帖子坚挺住,我要不断做个包打听,让更多我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进入这个系列.以后再熟悉之加工之,完善之.

TOP

小朱也来写写,而且怎么只露半张脸啊

TOP

好谦虚的建宗!

TOP

哈哈,都在关注刁老师啊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