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出于对沉默大多数的愤怒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出于对沉默大多数的愤怒

出于对沉默大多数的愤怒:



韩寒年末三章的细读和批判(1



首先看韩寒的《谈革命》(2011-12-23 06:09:34)这是标题党的行为。似乎要解决中国是不是要革命?革命的必要性,中国革命的可能性等等问题呢,结果不过是借助这样的历来为小百姓关心话题的“耀眼度”而谈个人不痛不痒的小感受。
他用网民的提问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领袖?请问你的粉丝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在你的引导下总要产生革命和起义的幼稚想法呢?
在解释民主和自由的问题时韩寒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根本就没解释清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自由,两者的关系是什么?中国目前的情况如何等等。无非借这两个很刺激的词语再次引发大众关注而已,看了很失望!
在回答“我认为中国顽疾太深,改革已经没有用了,只有来一场革命才能让社会好转。”时韩寒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进行了解释,还算有点大众常识。
但中国真的到了麻木的边缘,但还没有“民主”到“可以就算社会矛盾再激烈十倍,给你十个哈维尔在十个城市一起演讲,再假设当局不管,最终这些演讲也是以被润喉糖企业冠名并登陆海淀剧院而告终。”因为在说大众麻木的时候,投机者和既得利益者其目的只是获得市场利益,新书大卖,才不管什么公民死活呢。我纳闷了他赛车如此忙碌,忙着数钱的空还能忧国忧民?
韩寒后来借所谓读者提问给自己贴标签:五毛党。这无疑又是一场炒作的开始。回答一人一票时,他没有认识到就中国目前的国民素质是无论如何无法达到自觉自愿履行神圣职责,投票只能是又一场形式主义,而只意识到当前执政党的强大,仅能说是小智慧。如果真的有了全民选举权,土匪路霸以及道德败坏者肯定会粉墨登场。

回答问题中他似乎在用国民素质提升(关掉远光灯)来暗示国家变革的必要与国民素质提升的关系。但这又恰恰说错了:当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时候,不是“能放心革命了”而是可以大踏步改革了。社会的进步需要以政治的进步为前提。单有国民素质的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依靠某一次一个阶段的改革也是浪漫的。如同一个园丁可以美化花园但他却没有能力建筑可以相配的别墅。
小结:韩寒的这篇《谈革命》无非是明星放了一个“臭屁”,引发的众多盲目粉丝的“热吻”。结果什么都没有说。不痛不痒如同电影明星的走秀,挥动了一下窗帘,好似要露点其实什么都没露,恰好勾起众多粉丝的热望而已。所以那个屁经过粉丝团的鉴定:是香的!!!
 

TOP

回复 3# 的帖子

过去看过他的代表作,当时就呼上当,因为写得极烂!!!现在又以批社会三章火暴,本着不看不发言的原则去看,发现水平的确和十几年前一样烂!这样的垃圾怎么就成了80后的思想代表,楷模和作家明星了呢???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是啊,这个时代错了错在很多地方

TOP

任何时代一个作家成为时尚的标志,甚至成为万千追星的对象,那都是可疑的。

作家永远是时代的质疑者。是冷眼看世界的古道热肠者!

不是市场和舞台的投机分子。



这个时代可以通过强大的媒体打造作家明星,不仅仅是韩寒一个人,已经很多了。但打造以后的精神垃圾该如何处理,后面强大的创意团队才不考虑呢,他们考虑的应该是短时期内靠韩寒这样一个商品,这样一个品牌赚进了多少钱?



从传播的效果和指向而言: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是娱乐的,那些才是文化的。





我相信:动辄印数达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所谓韩寒著作背后一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包装力量:他顶多是时代创意团队的一个成功商品,但绝不是精神楷模!更不应该被舆论称为年轻一代的榜样。

TOP

冷眼看韩:从16岁出道以来,一直在用媒体制造事件,吸引公众尤其是低龄阅读水准的眼球。每当公众要遗忘的时候,就制造事件。从低龄畅销书作家到赛车手,用时尚的要素统领粉丝团;接着同样用时代需要的“思想家”的时尚手法继续引导市场,实在不行了,只好旧稿重出,这次靠得是借他人之骂。

TOP

韩寒的文章大多拿来看了,从我个人的审美眼光看,的确是垃圾:朋友们劝我别提韩寒,你越批评越让他赚。但我认为还是应该有批评的声音。因为他的东西从文学作品到批评文章真的实在太缺少思想了。

哗众取宠的东西太多!!

以上均是在阅读文本后得到的结论,决不打诓语!!!

当韩寒把小说写不成小说,评论写不成评论时,我觉得他的商业炒作方法值得“学习”!!!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清春 于 2012-1-31 18:18 发表
个人非常赞同相互质疑和论辩,当然能有真诚的自我批评更好。个人的感受是 抗议别人总是容易的 批评自己常常是痛苦的,但这份痛苦应该是个人的基本素质。
个人没有仔细思考过韩寒是否营销团队在做,但至少团队朋友间 ...
有点没明白你的帖子:在批评他人的时候的自我批评?!

反思很对,但如果在正常的学术批评同时,还为了所谓的客套而进行自我批评,显得是否造作了?

TOP

1、当年那个16岁少年凭借《三重门》红遍大江南北时,我去读了。没吹的那么好,为了防止错过一个“天才”又在之后买来《长安乱》,最后留下了当年对这人的评价:



几乎没有精彩和独特的语言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称作“杰作”和“天才”的构思或者创造性。





要说独特之处无非在于此书可以一目十行,因为冗长而累赘的对话贯穿了全篇,以及在东拉西扯想到哪叙述到哪的散漫风格。其高大的几十万的印数足以让一个严肃作家丧失写作的信心,足以让一个平庸的人树立当“大师”的自信。





最重要的是,他能唤起所有厌学少年的共鸣:不上高中不读大学一样可以成功成为明星的梦想。他的榜样作用将时时让中国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感受到来自中国教育的“失败”吗???



他用一个成功策划者的思维一再给自己制造着公众关注点。一个策划团队的集体作业,会让他在这样一个文化消费的时代脱颖而出,这将证明:媒体的强大!!!创意团队的强大!!!只要你有一点苗头,只要你喜欢出名,只要你有了机会,出名是迟早的。韩寒不断通过他自己的故事在教导着出名趁早的人们。也指导着自己的粉丝群。





他只能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符号,成为一个现象。但不要对我说:他有多么高的文化价值!!!文化的魅力在于引领文化精神思想深度的大师们,韩寒这方面的价值一直还不存在,至少现在是看不到的。



每个人年轻时代都可能被一些浅俗的偶像所牵引,后来你发现,你曾经被毒害太深!我们那个时代的汪国真也曾经是现象,也成为偶像,但他一直没成为真的诗人和作家。历史会说明一切。大师不是包装出来的。他的智慧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路太长,那么长的世界都已经读破的30岁年轻人,他要说懂得一切,除非有了其他原因。支持打假,也支持对学术和思想的尊敬!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坚决支持学术打假。不能让媒体制造成为时代的笑话!!!

TOP

回复 14# 的帖子

各有各的阅读,依据阅读得出的结论,无所谓过与不过。只可惜的是他的文字的确耽误了我的时间。

TOP

回复 17# 的帖子

我认为中国大多数教师是不会像你引用的这位所谓你认为的优秀教师如此行为的。这种行为的教师形象估计也不是艺术学院多数老师的形象。我以为以偏概全了。甚至情绪过火!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媒体人时间长了都将成为没有判断的传声筒,海明威甚至还说过类似的话语:新闻记者时间长了是对想象力的最大伤害。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这样的意识很好。这和我们质疑韩寒似乎并不矛盾。而且你提出的问题是普遍在回答和质疑的问题。讨论时走偏似乎和我无关。。。。。。。。。

TOP

回复 27# 的帖子

韩寒的代表作作为当代文学研究者我早就读过,很一般,可千万别迷信。上几贴也是因为读过才发的言。这应该是常识!!!

TOP

回复 31# 的帖子

文学不属于学术研究范围吗?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同样适用于任何学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