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民俗学2015年年会随笔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中国民俗学2015年年会随笔

中国民俗学2015年年会随笔


123日晚,订好了去往沈阳的高铁,以为一切无事。年会我已经连续4年没有参加,自从从山东离开后,民俗学年会年年在忙碌中无法脱身参与,这已经成为我这几年的遗憾。有时候学术会议尤其是专业学术会议,对一个理想中从未脱离学问的人来说,就是一次朝圣。这如同民俗学的庙会文化。一年中总有一次集会是最盛大而隆重的,而且在心中就格外重视。
然而21日接到了一个通知,8月份申报的一个国家社科教育学重大项目需要我到北京答辩。时间24日上午。于是紧张的答辩前的准备工作开始了。还在合作者们都很积极,学校也重视,几次论证后,答辩准备越来越充分。于是果断将会议进行到底,将票改签到了24日下午。

24个小时的火车,到站后,听从一个同事的建议,站上有直达公交,很快。结果没有那么好。5:30下车正好是高峰时段,公交坐上后就后悔了,一路堵车,走不动,好在2个小时的行进让我沿着沈阳主干道领略了这个城市的夜色。车上的人操着小沈阳的声音说话,男的女的都那么温柔,尤其是旁边一位阅读电子书的小伙,接了一个母亲的电话,电话中回答着母亲的唠叨,而从容淡定,充满柔情的一问一答,根本就表现出了儿子对母亲唠叨的耐心和非常发达的涵养,这让我对东北人彪悍粗鲁的印象一扫而光。


3、因为临上车前和组委会联系过,说因为我的迟到,学校的涵月宾馆已经没有床位了,我需要住如家酒店,所以我拖着箱子就进了辽宁大学对面的如家,酒店却不知道会议接待的事情,正在纳闷,看到迈着矫健步伐买进玻璃门的才子学者岳永逸。好像孤岛中碰到了救生船。他正好就住在这里。于是就决定入住。交钱时岳才子问了一句:应该享受会议价格吧。原来酒店给我的价格很高,不是会议价格。经过交涉,会务组告诉我涵月这边空一间套间,价格比如家便宜,于是和岳才子告别到校园里住了。

4、办了入住手续。身体开始瑟瑟发抖,沈阳的风是往骨头里钻的,于是换棉服。来时,辽宁大学的好友已经通知我带上棉服,这几天要降温,提醒的太对了。然后就想去见见5年前年会上的老朋友。当时住一个宿舍的甘肃民俗学者张润平,他的田野做的扎实,当时他正在做青苗会,后来根据他5年的努力,当地的青苗会获得了国家级非遗。但手机没有接通。想起先前岳才子说大家都去看非遗演出了,所以决定先去和选择独处的岳才子聊聊。正聊着,才子这里不断有客人来访,来给他送牛奶的女学生,有来拜访他的男博士。随后手机电话来了,张润平已经回来。

5、润平和5年前比,眉毛白了。工作发生了变动,但仍旧执着着当地的民俗调查,他开始了宝卷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已经发现大量散落民间的稀少的宝卷版本。对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都有详细的描述,非常珍贵。他谈到了自己的几个重要的设想和对学术的认识,充满了激情。甘肃是我的老家,但惭愧的是我还从未认真地回去一次。以后有了时间要回去好好体验关于那块土地上的文化,因为骨子里我流着武威郡的血,必有那里的基因。

6、过去山东单位的同事黄昉也来了。说起单位的事情和人都那么亲切。这如同一个大型集市。新朋友老朋友都可能不约而同。那时的感觉比事先约好的聚会更令人温暖。接着就是第二天的学术讨论,我在216会场做小组发言,谈传承人的身体性,这个小组的话题大多是关于民俗的身体性,身体语言和口述史的。接着下半场在217做评议。216就碰到了很多年前的老朋友上海大学的黄景春,还有老友张勃,自然是一番寒暄。做评议时,遇到一个问题,一个青年学者因为有太多观念要表达,15分钟不够,20分钟也不够,30分钟实在是结束了,但似乎还没够。留给评议的时间就太少,那时已经是12:10分,为了不招大家埋怨,我三言两语做了点评。会后有中央电视台记者要了信息和论文,有几个学者表达了对点评时间太短的惋惜。而收获是听众中有好几个是我的师妹,说起叶舒宪先生都表达了非常仰视的习惯。

7、吃饭时碰到了论坛大当家的巴莫,碰到了安德明,碰到了施爱东,大家言语不多,至少我的心里是热乎乎的,他们的到来让我懂得,我此行不虚。只是遗憾地发现,前一天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演讲,比如乌丙安先生的演说和他的弟子们,比如一些中年才俊们的主旨发言。大会中途,收到没有参会的民俗同道的短信:听说有很多大咖的发言,拜托你能录音,他们不知道我也错过了大咖。

8、错过了大咖们不能再错过更多。所以上午的点评和发言后,下午推掉当地朋友的邀请,继续参加各组的讨论,去听了216会场的文学和民俗的主题讨论,接着去听213会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这恰好是我最为关心的文学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内容。文学民俗学涉及到了很多关键问题,但没有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那一组,没有太多田野的扎实经验故此论文中的很多观点是无法成立的,于是在田兆元先生在点评前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论坛就应该有时间让大家讨论,对于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所以那个下午讨论非常热烈。讨论中收到参会学者的纸条希望能够给他们的学报组稿。这是一种信任。


9、晚上辽大的教授来访,唏嘘多年不见的想念和各自的变化。乌鸦天下都一样。白的是少见的。

1026日一天东陵和沈阳故宫参观。三辆卡车下车时,人群中发现了山东来的五位学者,他乡遇故人。各种照相各种言说。这一路就不散伙了。山东人容易抱团的习惯由此可见。车上和年轻的钱博士谈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谈晋中地区的文化生态问题。竟然是几个小时,彼此达成了学术的合作和往后的田野互助。回来就给她联系了她最需要的数据库建设的团队人员。给她留下了我在山西调查古村落时认识的几位古村落摄影家的信息。希望她因为这些人的加入让晋中的文化保护能很快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力量,而不是孤军奋战。

11、因为错过最高潮的一天而有些遗憾,这次的年会仍让我收获满满。大会上的各种发言都有漏洞,都有不足,而这些恰好提供了你深入思考的资源。所谓交流应该是这样的,思考上的提示和深化。同时你完成了看看5年前旧友的心愿。盼望来年再见。

2015/10/29 天大听雨斋)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孟令法 宝葫芦 +79 很感动! 2015-10-30 00:54
  • 归有光 宝葫芦 +99 看得我竟然有点儿感动。。。 2015-10-29 16:52

TOP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鼓励,大家都写点啊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民俗学会有很多细节

TOP

回复 4# 的帖子

老兄见笑了

TOP

回复 8# 的帖子

原来老兄感冒了,遗憾的是光在会场打了一声招呼,再没见到身影。多保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