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应该讨论什么话题?

随便说几句只是代表我个人意见:

我以为话题讨论只是一个版块,千万别说这就是民俗学网。这里需要的是团结和活泼。这里是友情的传递信息的碰撞,是田野趣闻的交流,是生活五味的杂陈。这里讲究轻松自由的气氛,不是板着脸说话,不是课堂。因为要学术要科学的版面,民俗学网的其他版块已经很多了。当你在书卷中疲惫不堪时,来这里了解一些圈内趣事,社会广角,人生体验,坦荡的情怀,足够!一个版块不可能肩负太多的使命。

不过请不要用人身攻击和无谓的冷嘲热讽对待这里的客人和朋友。也不要用所谓的权威吓唬来到这里的新人。读书不需要呼吁,能来这里的大多数是自觉的读书人,自我陶醉可以在个人的博客。
再次强调的是:这里也仅仅是民俗学论坛中的一个版块,感谢大家对这一版块的关心,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民俗学网就错了。民俗学网有非常丰富的版块,讨论学术话题,学术动态的地方有的是,肯定能找到你心心相映的朋友们。


可以说:这里是你学术休闲的后花园,他不是大堂也不是卧室。更不是书房。如果找书房可以到电子书斋。我来民俗网最喜欢的版块是电子书斋,那里可以找到喜欢读的书,另一个就是博客,可以去了解我想了解的人,那可以当大堂。还有就是主站上的专题文章,那可以当展览馆,可以丰富开阔我的视野。最热闹的是话题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老无少,无大无小。我当它就是广场或者花园了。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人。

我希望留驻所有来客和劳累的你的身影,快乐地来到。快乐地离开并投入更热烈的生活和工作中,而不是满腔愤懑地来然后去!!!

TOP

是的,巴莫说的好,“话题的提出或是问题意识的集中,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与积极参与”,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的智慧能擦亮论坛的火花,有了问题就有了讨论的理由,否则大家都在抱怨没有可以谈的问题,这只能说大家的思维处于懒惰状态,问题是靠自己发现并公布出来解决的,不是几句牢骚话能凸现的。

我最近就在论坛上发现了许多过去读书没有碰撞出来的问题,说实话收获很大,看似大家在闲聊,其实已经提供了很多思路和灵感。我已经连着写了5篇长文了,只是在等待发表而已。这是我私密的收获,我想只要做个问题发现者,总能找到你感兴趣的话题切入。

TOP

巴莫教授的认真和负责,唯有感动。。。。。。。。从她回帖的时间我们看到,她几乎从深夜到清晨都在关注着这个问题。辛劳不必说了!!!向你致敬!

TOP

TOP

回复 20# 的帖子

王京老弟过虑了。我一无才能二无学识,施恩所说只是在鼓励我继续为论坛服务。俺相信那真诚啊。

TOP

回复 22# 的帖子

施恩老弟别落落他,王京的冷静和冷幽默是出了名的。他刚才是在开玩笑。没有贬损你的意思,你以后了解了他的做事风格就明白了。

用话语交锋他是内行。。。。。。。。。。。。。他是先杀后捧!!!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奔跑的权利,管追什么的,只要在路上就够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京 于 2010-1-14 21:11 发表


奔跑的权利都是有滴,但若是都不回家,怎么上网哩
老土。。。。。。。。手机上网或者上网吧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京 于 2010-1-14 21:15 发表


瞑目打坐时,脑中要有马老师的笑容喔,这样内力恢复的比较快。切记切记!
干脆你捏花带笑地坐在对面,如同一尊!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4 22:07 发表
巴莫JJ的回复真是太认真了。
这段长篇回复应该好好存下来,兴许将来做学术史还用得着。
谢谢巴莫JJ的认真,但也别太较真,别把自己弄得太累。

学术不是一本正经的坐而论道,
但也不是一味插科打诨,
两者都得 ...
施老师亲自操刀上阵,期待着这个阵营的繁荣!!!

TOP

引用: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0-1-14 22:23 发表
首先要感谢燕赵先生对网站的关心,讨论什么话题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然,网络不同于实体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如果都是扳着面孔的说教,会索然无味的。
以我自己的情况为例,我上来之后首先会看看博客里 ...
是的,这样的决策非常及时和重要,否则话题版块的定位就开始模糊了。

TOP

王老弟,你也得主动一下啊,好多版块还缺斑竹呢。快寻一块,让它活动起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东方民俗 于 2010-1-15 09:18 发表
从准备考民俗学的研究生开始到现在,我接触(只能说是初级接触)民俗也几近一年的时间了。作为一名徘徊在民俗圈里圈外的边缘人物,通过自己这段时间登陆论坛的经历,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一点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 ...
哈哈这个砖头拍得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燕赵悲歌 于 2010-1-16 12:32 发表
多谢巴莫老师循循善诱的解释。让我对网站有深入的了解。
特别被巴莫老师的耐心、细致感动!民俗学有这样的人才真幸运!
感谢施爱东老师的提醒,善意的提醒,我一定也要多提醒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让自己平和一些。 ...
谢谢了。你看得非常准确。我还在学习中。估计和你的差距也很大。真的,所以不断学习是我一直在做的。谢谢你的批评了。

TOP

回复 74# 的帖子

我看得民俗学著作没他想得那么多,尤其是他看过的那些。可能这是事实,我一定多看些他以为的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