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跨年讨论】非遗保护和产业开发是否矛盾?请发表意见~~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跨年讨论】非遗保护和产业开发是否矛盾?请发表意见~~

民俗学论坛:跨年讨论



话题与问题:

1、非遗保护就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原样吗?不能参与产业开发?
2、非遗保护中允许艺术创意的存在吗?
3、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目前出现了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纠葛。比如有论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重于实践,是形而下的,它应该受到来自民俗学的理论指导,民俗学是形而上的;比如目前看上去热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吸引了大量的人开始转向对非物质文化和民俗学的研究,在一些论者看来,这对民俗学学科发展带不来任何益处,反而损伤了学科的纯粹性等等。你如何理解?

召集人:马知遥 笛威辛亢

民俗学论坛
2009年12月29日

TOP

恩,还希望更细致的阐述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09-12-30 10:16 发表
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也好,是洪水猛兽也罢,毕竟已成主流。关键是如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找到二者的归宿。尘归尘,土归土,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二者有一定的结合可能,如在市场经济的魔棒下,诸多传统文化可以“化 ...
尽管知道是说了白说,学术仍旧要坚持自己的立场,鼓和呼,并为真理而探究。
兄弟分析的极是。如何掌握一个度,在产业化和保护中得到平衡发展,对遗产的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09-12-30 07:30 发表
我倒觉得这一对概念自身并不构成冲突的,因为这不是像黑与白、男与女那么泾渭分明的冲突,当然,男女这个例子当下不合适了,也有走到超女终点的纯爷们滴。
好了,说回来,所以说,这二者本身完全是可以找到和谐共存 ...
在不损毁精髓的本真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参与市场的吧?
自古文化艺术就是在不断的创意中获得新生的,非遗应该也是这样的路子吧?就像一个灰头土脸的农妇,她走亲戚的时候也要允许人家略施粉黛,穿几件新袄的。
3.所谓这些纠葛不排除想从学理上澄清误会引导大众的良善愿望,但是,我觉得多少有点抢饭碗的意思。其实,从非遗保护的实践来说,纠缠于这些概念固然有些重要,但是,有那些精力琢磨研讨出更加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传承方法不是来得更加有意思么?想辨析概念的就去辨析,辨析不清的就看看热闹,想想法子。各干一块。没必要什么热闹就都哄上去。

大清早,满屏荒唐言。。。。


老弟的发言一点也不荒唐,值得深入进行下去。

在非遗保护中真的要分清哪些是可以进行生产性保护的,那些是可以进行艺术创意的,那些是可以在走高精尖的路数上,小规模产业化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白露为霜 于 2009-12-29 23:03 发表
首先是态度的问题,就是将传统看成是“资源”还是“遗产”?
资源的话,那么得开发利用;
遗产的话,得继承保护。
不同的出发点,眼光是不一样的。
对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但不能因为这样就让这个问题搁置或者含混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maxense 于 2009-12-30 00:21 发表
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是什么?许多可能只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理想情景吧。一般来说,生产技艺之类的东西很多都可以进行生产性保护,但不能大批量生产。任何跟不上时代,不能发展、不能 ...
老弟的主张可以进一步讨论?我想肯定有很多不同意见。。。。。。。。。。

TOP

今日: 340, 昨日: 233, 最高日: 365   精华区  

主题: 10101, 帖子: 22448, 会员: 2745, 欢迎新会员 文丽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清春 于 2009-12-30 22:42 发表
学生浅见,所为非遗-文化,首先要尊重其主体——民众
对文化主义者,不敢苟同。
民众真实生存是残酷的,生存第一,
有时候需要脱下文化的外衣,看肉身的美丽。
不允许当地人利用可怜的文化资源,其实也是强者的逻 ...
“民众真实生存是残酷的,生存第一,
有时候需要脱下文化的外衣,看肉身的美丽。
不允许当地人利用可怜的文化资源,其实也是强者的逻辑”

清春虽然简短的发言却很有力度。是的,在生存无法保障情况下,利用一下本地可怜的文化资源应该成为一种正当的诉求。以保护为民,拒绝产业化或者对非遗的利用,的确是另一种霸权显示。但如何调和这之间的矛盾呢。因为我们又不能因为发展经济以损害非遗为代价啊???

TOP

在线会员 - 411 人在线 - 14 会员(0 隐身), 397 位游客 - 最高记录是 1042 于 2009-12-10.
今天没有过生日的用户
在线注册会员        CFS注册会员        超级版主        专题版主        管理员        等待验证会员      
abcd812  刘若杨  心中的日月  刘宋文  maxense  小猫快跑咯  刘清春  覃和平  天曳  谭柳王魁  耿羽  陌上花开  马知遥  施爱东


请各位加入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TOP

爱东兄的建议太好了。先去学习,再深化谈论

TOP

引用:
原帖由 后溪男孩 于 2009-12-31 11:55 发表
最近在看《文化论》(马林诺夫斯基),其中有一句话:“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P14,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如果从文化功能论的角度上讲的话 ...
似乎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之外还需要民间话语,这是一种视角。而且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folkman 于 2009-12-31 14:07 发表
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非遗的“本真性”和“人为性”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解决。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非遗的一个致命弱点和敏感区域。非遗在将来的何去何从关键是这两个向度,当然,走“人为性”这一向度的可能性 ...
本真性和人本性似乎更恰切些/所有的文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而在文化建设和保护中如果本末倒置了,后果不堪想象。

TOP

呵呵,小朱童鞋人小,志大,回答问题也能认真负责,按照问题逐一展开,在此老夫先做一揖。为了讨论的深入,并且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我决定斗胆站在你一边。因为大多数观点和你接近。这也是我纠缠已久的问题,因为曾经碰见一些所谓的专家就开发或者创意不屑一顾,并当作洪水猛兽,故此,拿出问题让大家一辨。还要等更多高手加入,一起发言哈。。。。。。。问题不辨不明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清春 于 2009-12-31 23:21 发表
以当地人内部视角看,这本就是争取改善自身生存状况的资源。文化创造和传承之时,未必想得到要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原创性等。
我们谈文化的本真性、纯粹性,可能是出于人类、民族文化的美好愿望。
但如果我们是当地 ...
是的,庙堂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视角固然可贵,但民间文化的特点和民间的需求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哀民生之多艰。在积极提升民生生活质量的同时,有些长远眼光地开发和保护应该能找到某种平衡点。清春的字里行间有大悲悯!!!赞一个!

TOP

引用:
原帖由 陶立璠 于 2010-1-1 09:58 发表
1、几年前曾写过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评价和保护》的文章,文章在我的空间中可以找到,其中谈到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以互相置换,不知当否。
2、最近去做非遗保护的督察、督导工作,深感我们的 ...
我去先生空间下载。一定好好读读。目前对非遗的相关理论问题的确很困惑。请先生多指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