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引起的反思:民俗文化真正的魅力在哪里?
今天无意间看到一句话,让学生我想了很多。不断反思民俗文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民俗文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约束力和生命力呢?
民俗是一种集体行为,集体行为的背后是民众普遍接受的集体意识和共同愿望,体现的是民众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个体又有趋同性,从这个方面讲强调的是集体对个体的强制性。我一直认为民俗文化就是民众的生活,民俗只有存于生活才算得上真正的民俗文化,所以我也一直认为民俗的魅力就其强大的生活魅力,今天,偶然的看到一句话,让我对民俗的本质和魅力有了更细致的理解。
那句话让我从民俗与个体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待民俗的魅力。每个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失败,逆境,低谷,然而即使处于低谷,人也要在某个时候,透过某种渠道,表达一下他的憧憬,告诉自己某个地方蕴藏着一个叫希望的东西,告诉自己残酷人生,希望永存。而对于个体而言,民俗文化恰恰提供的就是那么一个场合,一个时间。下面我试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某一家,父亲去世,家中人都很难受,每到过年过节时,更是悲恸不已。可是生活还得继续,所以在第二年春节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一起打扫屋子,准备年饭,开心过年。最重要的是在初一早上去祠堂出行的时候,一家人都穿新衣,放鞭炮,见到亲友都热情的打招呼。他们一家人就想通过这种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向他人表达一种生活希望。
例子二:某一家人遇事不顺,大家吃年夜饭时很不开心,过了一段时间,主妇自顾在门口放了鞭炮,她是想借这种方式来反击不幸,感受到了无限的力量和希望。
还有很多例子哦,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关于民俗我还有好多想说,个体借民俗文化和民俗场合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不屈。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民俗文化生生不息。。。。。
以上是学生自己的拙见,观点片面,例证不足,但仅是我这个初学者的一点感悟吧了。。。。望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