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具有民俗学学科的一般理论和文博的基本知识及实践的基础;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民俗学理论的基本发展状况,掌掘民俗学、民族文物等的采风、采集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并能够初步运用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学科分析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文化、文博事业和企业机构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硕士点以民族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民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为线索,强凋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解决问题实际应用能力。本专业具体分为如下两个研究方向:

    1.民俗文化与旅游

    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研究,可以说是个基础性研究,也是个应用性很强的研究。构筑民俗文化研究基础,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培养专门人才,是本研究方向的设置目标。民俗文化是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所在,也是民族文化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后,旅游产业不同程度地被西部省区各级地方政府当作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发展特色经济来抓。民俗文化旅游研究是民俗学研究新近拓展的一个领域,也是民俗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研究的重要体现。

    本研究方向的价值和意义:(1)开创了民族民俗文化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结合的路径:(2)特别强调对民族无形文化的研究,为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拓宽了领域;(3)把民俗文化放在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为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切实的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确保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直接参与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与设计,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2.民族民俗文物

    民族民俗文物研究,即属于基础性研究,同时也是应用性很强的研究。建立民族民俗文物的研究基础,为抢救、保护、研究民族民俗文物培养专门人才,是本研究方向的设置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几十年前在民间流传和使用的,有重要价值的典型实物,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宗教用品、民族服饰、文献史料以及科学技术、手工艺品等,现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迅速的淘汰或自然消失。因此抢救、保护这些近现代的民族民俗文物,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的问题。其次许多民族民俗博物馆,以及部分历史博物馆,都收藏有大量的民族民俗文物,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物,但大多缺乏研究。由于缺乏研究,对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不清,不仅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不能很好的保存。因此对馆藏的民族民俗文物的研究、保护也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的问题。因此,这一研究方向的设立具有如下的重要价值:(1)有利于民族民俗文物的抢救和保护;(2)有利于培养这方面的、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3)有利于建立系统的理论、方法,拓展民俗学的研究领域。

    三、招生对象

    优秀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历人员(须补修相应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两门以上),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过审核和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该专业的学习年限为三年,理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