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讨论]日食与传说:文献记载·古代仪式·民间记忆

我国古代对于日食的珍贵记载

来源:博闻网 时间:2009年07月17日




  日食,尤其是日全食是最引人注目的天象之一。中国人对日食现象的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仅从春秋时代算起到清代乾隆年间,我国史书记录的日食就约有近千次,这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日食记录。

  而最早有关日食的记载是《尚书·胤征》,书中说道:“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瞀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据天文学家和史学家考证,这次日食大概发生与夏代中康时期,约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这段文字记录了日食发生期间,乐官击鼓、啬夫急跑取币、百姓奔走匆忙举行日食救护仪式,而当时的天文官羲和因沉湎酒色,重大天象发生仍无所知,后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职守者这样一件事。虽然没有“日食”二字,但这则记录被证认为是一次日食记录,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就是著名的“书经日食”,也称“仲康日食”。

  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被认定的日食记载有五次,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4至公元前12世纪之间的日食。在《诗经·小雅》中,也有日食纪事:“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据考证,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

  到了汉代,人们不仅简单地记载日食发生的时间,而且对日食发生时太阳的位置、起讫时刻和全部见食时间、日食的食分(即日面被食部分占整个日面的比例)以及初亏时太阳所起的方位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记录。同时,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油盆代替了水盆对日食进行观测。在汉朝的墓中就挖出许多石头,这些石头上刻画有日月星辰的图形,其中就有“日月合璧”,即太阳与月亮重叠在一起,这也是当时对日食的记录。

  在元朝,郭守敬已经能够利用小孔成像法能夠准确测量食分。到了明朝末年,天文学家徐光启开始用望远镜观察日食。

  世界天文学家普遍承认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最高,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我国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因历史久远,缺乏精确的文字记录,因此难以对其进行明确地断代,而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历史时钟,可以帮助确定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比如两千多年前的一次日食纪录,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知道,周懿王是西周王朝从武王算起的第七位天子,但 “懿王元年”是哪一年,却从没有确切的记录。在古本《竹书纪年》中,有这样一段简短的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天文学家认为,“天再旦”即在黎明时发生的一次日食,使“天亮了两次”。为了验证是否会出现这种现象,1997年3月9日在新疆北部组织的日全食观测网,60位观测者从18个不同地点观测,写出35份报告,最后证明了黎明时发生的日全食确实会产生“天再旦”的现象。现在计算出公元前899年有一次这样的日食,从而推测出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中国的有确切纪年的历史随之向前推进了58年。

TOP

古代日食二三事

李淳风知天不惧命预报日食  



来源:北京天文馆网· 2009中国日全食专题





李淳风像




       中国在汉朝时,已能对日、月食做出大致的预报了,在以后的朝代里,随着对日、月运行规律认识的加深,对日、月食的预报也越来越精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全盛时代,天文历法科学在唐代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法、观测仪器、天象记录等方面都出现了总结性的或突破性的成果。李淳风就是这时代涌现出来的一位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的奇人。
       唐代初年,国家行用的历法是《戊寅元历》,25岁的李淳风对它做了仔细研究,发现这部历法存在缺陷,于是上书朝廷,指出《戊寅元历》的多处失误,提出修改方案。唐太宗李世民很开明,立刻派人考察,发现李淳风言之有理,于是采纳了他的7条建议。中国传统历法的编撰是一门极其艰深的学问,一般学者都不敢问津,而李淳风年纪轻轻就对历法编撰这么有见识,自然要得到皇帝的褒奖,于是他被选派入太史局任职。因成就卓著,李淳风于公元641年被委任为太史丞(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公元648年升为太史令(相当于文化科技部长)。
       李淳风既能指出《戊寅元历》有那么多失误,自然要以编撰新历法为己任。他综合前人许多历法的优点,又融入自己的新见解,终于编成一部全新的历法,献给朝廷。
       那时已发现,按《戊寅元历》预报未来的日、月食,经常出现明显的误差。而李淳风对自己的新历法却充满了信心。有一年,李淳风按自己的历法计算,某月初一将出现日食。而朝廷按旧历法颁布的历书中这天是没有日食的,他就把自己算出的日食发生、结束的精确时刻上报到朝廷。
       既然是太史丞预报的,太宗李世民就不能不理,于是到了这天,就半信半疑地率领众官赶到殿前,让文武百官准备好救护仪式。可是快到李淳风说的时间了,天上圆圆的太阳还是毫无动静,李世民不高兴地说:“李淳风,如果日食不出现,你可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李淳风却毫不惧怕地说:“圣上,如果没有日食,我甘愿受死。”李世民又等了一会,等不及了,对李淳风说:“我看你赶紧回家一趟,与老婆孩子告别吧!别让我们白等啦!”李淳风在地上插一根木棍,影子投射到墙上,他在墙上的影子边划了一条标记,说:“圣上请看,等到日光再走半指,照到这里时,日食就出现了。”果然,过一小会,天上的太阳开始被一个黑影侵入,跟他说的时间丝毫不差,于是百官下拜祈祷,锣声、鼓声响成一片。这时,李淳风擦擦头上的冷汗,对李世民说:“臣的新历法,对以前的日食,百试百灵,今天又验证了刚刚发生的日食,可见是精密无比的,愿圣上尽快下诏颁用新历,方能顺天知命、利国安邦。”李世民从此对李淳风的历法大为欣赏。到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决定改用李淳风的历法,并将其命名为《麟德历》。
       此故事见于唐代刘餗所著的《隋唐嘉话》。正因为李淳风编撰的历法精密,他有这份自信,才敢冒风险预报这次前人漏报的日食。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已经能预报了,说明人们已经知道它是自然现象,为什么还要搞救护仪式?这反映了在人们认识提高的同时,封建体制和传统意识的相对稳定和滞后性。到明末和清朝,这个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按传统观念,日食是上天的告警,统治者必须举行仪式救护,另一方面,天文学家对日、月、地的运行已了解的很透彻,日月食已能精确预报,说明它们与地上的人事没关系。比如到清朝,虽然仍有庞大的司天机构,历法和天文仪器的精密度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天文官对政治的影响却大大降低了,除了历法颁布仍是皇家的大事外,朝廷对天象的关注只剩下一些象征意义而已,据说清廷皇帝率百官举行日食救护仪式时,许多官员都躲在后面聊天,钦天监的管理也前所未有的松懈,连天文生观测日、月食都偷懒,经常不去观测,只是将预报的时间抄来报上去了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阻止了一场战争的日食



来源:北京天文馆·2009日全食专题





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家泰勒斯



       公元前6世纪~7世纪,在伊朗高原上,居住着米底人,建立起一个米底王国。米底王国一度很强盛,向西征服了亚述帝国,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尼尼微,然后继续向西进兵小亚细亚,遇到了新邻居吕底亚王国。
       吕底亚王国濒临爱琴海东岸,即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也是个很强盛的小王国。面对侵略,吕底亚人拿起武器顽强抵抗,两国在哈吕斯河(今柯孜勒河)一带展开激烈的战斗。脚下的土地被他们争来夺去,战役一个接着一个,就这样一打就是五年,双方士兵大量阵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明知这样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但谁也不愿先退让求和。
       一天,两军对阵,激烈的厮杀一直持续到太阳偏西,阳光照射到盔甲上,闪现出一道道刀光剑影。忽然,士兵们发现,一个黑影闯进入圆圆的日面,把太阳一点一点地吞食,眩目的太阳光盘逐渐减少,大地的亮度慢慢减弱,好像黄昏提前来到。随即,太阳全被吞没,顿时天昏地暗,仿佛夜幕突然降临,一些亮星在昏暗的天空中闪烁着。士兵们从来没见到过这种景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在茫茫的“黑夜”中停止了厮杀。
       虽然过了不久,太阳就重新出现,日食很快就结束了,但双方认为,这是上天不满他们两国的战争而发出的警告,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双方的首领经过一番商讨以后,决定握手言和,签订了永久的和平契约。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这样因偶然遭遇一次日全食,而化干戈为玉帛。
       这个故事记载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希波战争史》中,根据背景信息,天文学家早就推算出这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这部书中还记载说,在爱琴海东岸米利都的著名学者泰勒斯预报了这次日全食。米利都属于古希腊城邦,此时,古希腊的文明正跨入自己的辉煌时代,泰勒斯作为一个先驱者,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工程、政治等领域都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此,如果说世界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是谁,应该非泰勒斯莫属。泰勒斯预知了这次日全食后,打算利用当时人们对日食的恐惧心理来消除战祸,于是,他向交战两国宣布:“上天对这场战争十分厌恶,将用遮盖太阳的办法来向你们示警,若你们再不休战,将有大难临头。”那时普通人对日食的成因都不甚了了,更不用说相信日食的预报了,所以双方都不理会泰勒斯的警告,直到交战时真的发生了日食,他们才对泰勒斯心悦诚服,从此结束了战争。
       泰勒斯是怎样预知这次日食的呢?难道他那时就精确掌握了日、月运行的规律?后人对此做过种种考证,推测泰勒斯可能是使用古巴比伦人发现的沙罗周期(即:日、月食经过18年11天又8小时以后会重复出现)来预报的。不过沙罗周期只是个近似周期,特别是日全食,全食带很窄,同一周期里每次发生的位置都不一样。看来,如果说泰勒斯作了预报的话,也是侥幸说对,因为全食带恰好落在两国交战的战场上。
       所以,泰勒斯是否真能预报日食,现在尚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泰勒斯真的作出了精确的预报,于是进一步认为:古希腊科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或者干脆说人类科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不管是不是真的如此,从这种说法至少可看出,对日、月食的认识和成功预报是人类历史上多么重大的事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田兆元]中国日食文化漫谈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9




         (7月22日日全食,大家都在谈科学。我摘录一些资料,谈一点相关的文化问题,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日食,这是天文现象,但是,在古代,这是一个政治与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信仰问题。关于日食的风俗多多,现列出一些,以为深入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
         由于古代存在日神崇拜,日食现象,致使太阳蒙难,当然要引起恐惧。而在国家形态下,太阳与君王关系密切,而君王又是一国之主,日食就关系到君王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了。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出现日食,首先应该是君王不道,政局紊乱,得罪上天了,因此降罪天下,不仅仅是一般的警示问题。或者上天要惩罚人类,把太阳吞灭。另外的说法则是坏神,恶怪的破坏,要跟人作对。比如天狗食日说。
         无论是天罚,还是恶怪作乱,面对日食,都要采取行动,即救助,所谓救日。
         救日的礼仪,历来是很丰富的。主要有这样一些:

         一,祈祷,告上天忏悔其罪,请求赦罪;
         二,击鼓等,具体是告知上天的呼号,还是驱走恶怪的阵势,看具体情况;
         三,民间击鼓,放鞭炮等,属于驱赶恶魔的仪式。

         下面列举一些材料,来看看历史的面对日食的一些做法和观念。

         夏代的一次日食,也就是历史上记载清楚地一次日食,见于《尚书·胤征》:

         说是夏代仲康时期,天文之官羲和荒废职守,饮酒放逸,结果日食了,还找不到他们的人──他们应该主办救日的事情的,结果只好把他们杀了。书中写道:

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瞀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辰不集于房,即是日食。文中记载了击鼓,众人奔走的恐慌景象。

         古代对于日食的解释:

        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顺,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资衰,服母之义也。

──《礼记·昏义》


        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说的解释。日食是君王的问题,月食是王后的问题。

         再看一份救日的告天之文:

         天子臣某,谨承皇戒,退避正居,思行愆误。阳精有弊,已政类弃,正事去非,释苛禁,不敢直命,遗臣钦喻。已绝国害之谴,近以绪尽力宣文,思维表道,愿得修政,以奉宗祖,追往翼今,勉开嘉纪。纵太阳精,以兴日宝。(据《开元占经》十引《春秋感精符》)

         日食而反思政务不佳,表示愿意修正错误,应该是不错的。天子自称臣,称日宝,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但董仲舒写祝文,反倒是有点责怪上天,董仲舒《救日食祝》云:熠熠大明,谶灭无光,奈何以阴侵阳,以卑侵尊?太阳当然是阳,是尊,按照他的说法,是不应该日食的。

         关于救日的仪式,我们看一段文献资料:

         凡救日蚀者,著赤帻,以助阳也。日将蚀,天子素服避正殿,内外严警。太史登灵台,伺候日变,便伐鼓于门。闻鼓音,侍臣皆著赤帻,带剑入侍。三台令史以上皆各持剑,立其户前。卫尉卿驱驰绕宫,伺察守备。周而复始,亦伐鼓于社,用周礼也。又以赤丝为绳以系社,祝史陈辞以责之。社,勾龙之神,天子之上公,故陈辞以责之。日复常,乃罢。(挚虞文,见晋书)
         这是比较完整的古代救日的礼仪,大家穿得红彤彤的,帮助太阳恢复。伐鼓,带剑。为什么要在社里举行呢?这里的解释很有意思,社是天子的上公,没有尽到责任,竟然出现日食了,社也就有责任,所以要责备社神。这个有点不讲道理了。我过去是认为社是连接上天的场所,重要仪式当然要在社里举行,现在挚虞先生这样说,大概是后来一些皇帝为了开拓罪责的借口。
         另外,救日不可以用牲,而可以用币,这也是常规。

         《谷梁传》这样写道:
        鼓,礼也;用牲,非礼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大夫击门,士击柝,言充其阳也。

         据此,我们可见古代日食礼俗的一般情况。

         孔子与曾子讨论与日食相关的问题:

         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四。」请问之。曰:「大庙火,日食,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如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大庙火,则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曾子问曰:「诸侯相见,揖让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六。」请问之。曰:「天子崩,大庙火,日食,后夫人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曾子问曰:「天子尝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既陈,天子崩,后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废。」曾子问曰:「当祭而日食,太庙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接祭而已矣。如牲至,未杀,则废。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酳不酢而已矣。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已葬而祭,祝毕献而已。」

──《礼记·曾子问》


         这是关于拜见天子,诸侯相见,祭祀等情况下碰到日食该怎么办的问题。空间日食和大庙起火时一样大的问题。

        天狗食日的问题,这个传说起源应该很晚了,似与外来文化有关。有关传说是目连的母亲所为。这个传说大致是这样的:

        天狗食月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生性好佛,为人善良。十分孝顺母亲,但是,目连之母,身为娘娘,生性暴戾,为人好恶。 有一次,目连之母突然心血来潮,想出了一个恶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们一下,开晕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说是素馒头,要到寺院去施斋。目连知道了这事,劝说母亲不听,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准备了三百六十只素馒头。藏在每个和尚的袈裟袖子里。目连之母来施斋,发给每个和尚一个狗肉馒头。和尚在饭前念佛时,用袖子里的素馒头将狗肉馒头调换了一下,然后吃了下去。目连之母见和尚们个个吃了她的馒头,“嘿嘿”拍手大笑说:“今日和尚开晕啦!和尚吃狗肉馒头啦!”方丈双手合十,连声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事后,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在寺院后面用土埋了。 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将目连之母打下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只恶狗,永世不得超生。 目连是个孝子,得知母亲打入地狱。他日夜修炼,终于成了地藏菩萨。为救母亲,他用锡杖打开地狱门。目连之母和全部恶鬼都逃出地狱,投生凡间作乱。玉帝大怒,令目连下凡投身为黄巢。后来“黄巢杀人八百万”,传说就是来收这批从地狱逃出来的恶鬼。 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逃出地狱后,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帐。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世界。这只恶狗没日没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将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阳,也将太阳一口吞下去。不过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最怕锣鼓、燃放爆竹,吓得恶狗吞下的太阳、月亮,又只好吐了出来。太阳、月亮获救后,又日月齐辉,重新运行。恶狗不甘心又追赶上去,这样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蚀和月蚀。民间就叫“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直到现在,每逢日蚀、月蚀时,不少城乡百姓还流传着敲锣击鼓、燃放爆竹来赶跑天狗的习俗。

──来自问问,出处不详,地域也不详。



       这是我们民间的通常说法,看来,民间和皇家对于日食的说法是不一样的。

        关于日食的材料很丰富,史书的天文志,礼志都会有记载,各族各国都有关于日食的传说,其风俗真是丰富多彩。



文章来源:蜥蜴残梦──田兆元之suntree 2009-07-19 08:41:59

TOP

关于日全食的记忆

陶立璠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2009-07-19 21:56:04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将看到日全食。据媒体报道,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地方居住生活,这种日全食奇观400年才能遇到一次。没想到这样的奇观居然让我遇到和经历过。

        我的家乡在甘肃农村,记得还是我七八岁时,大约是1945年和1946年间吧,具体哪一年实在说不清楚了。只记得有一天,原来还是晴空万里,突然间天空中的太阳一点点变黑,到了中午时分,大地变得如同黑夜,还能看到满天的星星,日全食发生了。此时,村里的人们一片恐慌,大人们纷纷走上屋顶,敲着铜盆和各种响器,不住地大声呼喊,这大概就是民间所说的天狗吃太阳了,人们想用手中的响器和呼喊声惊吓天狗,救出太阳。这样的时刻,家中的长辈赶忙给我们小孩每人一枚铜钱,让我们乘着日全食时,在石头上磨光。据说这样这枚铜钱戴在小孩身上可以避邪。于是我们在惊慌中不敢怠慢,奋力磨钱。大人们还一再警告我们,此时千万不能用手指指太阳,不然手指会生脓疮。

        这次经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遇到大量关于日适合月食的民间传说,其中以天狗吃月亮、天狗吃太阳最为著名。这一传说又与目连救母的佛教故事结合在一起,读来十分有趣。其实类似天狗吃月亮、太阳的传说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有流传。只是日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由于古人不明原因,于是就给日食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

        去年的8月1日,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发生日全食。观测的最佳地区是新疆的乌鲁木齐、哈密和甘肃的玉门。我的家乡虽位于西北的河西走廊,但不在日全食运行线上,可能只能观测到日偏食。所以我相信400年遇到一次是真的。真想到上海、杭州再经历一次,但又想还是留下儿时的美好记忆。

TOP

让天文官丢了脑袋的“仲康日食”  

来源:北京天文馆·2009日全食专题





《尚书》中记载的“仲康日食”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天象的观测了。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运行规律,制定尽可能精密的历法以满足农业社会从事农耕的需要;第二个原因比较复杂,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支配着人间,在支配过程中,天帝经常通过星象上的变化给人间以预兆和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庞大的司天机构日夜监视这些天象的变化。天文官作为人间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地位和威望都非同一般。由于天文官举足轻重的位置,朝廷对于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时刻不敢懈怠。
        话说夏朝之时,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国势刚从前朝太康时代的动乱中恢复过来,朝廷内外很有些“中兴”的气象。这年的金秋季节,麦浪滚滚,晴空万里,农民们正在田里收获一年的劳动果实,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是“天狗吃太阳”了!百姓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天象,个个惊恐万状,急忙聚集起来敲盆打锣,按过去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对这一天象最为恐惧的还是朝廷和天子,因为“天狗吃太阳”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发生,可能会危及帝王的地位或生命。那时,朝廷已经形成一套“救日”仪式,每当发生“天狗吃太阳”时,监视天象的天文官羲和要在第一时间观测到,然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随后天子马上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贡献钱币以把太阳重新召回。可这次,时间过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无尽的黑夜就要笼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帝都已聚到宫殿前了,却独不见羲和的身影。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仲康大帝顾不得多想,连忙主持开始了救护之礼。
        殿内殿外一片忙乱,宫中乐官急急忙忙敲响了救日的鼓声,主管钱币的官匆匆地赶往钱库去取钱,其他官员也慌慌张张跑来跑去安排仪式,这时天色越来越暗,突然,天地一下子陷入黑夜,几步之内难辨人影,太阳被天狗彻底吞吃了。仲康大帝率众官跪倒在地,一遍遍地乞求上天宽恕,这一瞬间,人人心中都十分恐惧,心想因为没有及时救护,太阳可能永远不出来了,大夏王朝的末日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人们感到彻底绝望时,太阳的西边缘露出了一点亮光,大地也逐渐明亮起来,日盘露出得越来越多,天狗终于把太阳吐出来了!仲康大帝和文武百官这才舒了一口气。
        “天狗吃太阳”终于结束,仲康大帝这时才发现,天文官羲和到现在也没露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身负重任的羲和居然不见人影,仲康大帝十分恼火,立刻派人去寻找。
        几个差役赶到清台(当时的天文观测台),好不容易在清台旁守夜的小屋里找到了羲和。这位重任在肩的天文官居然在呼呼大睡,一问羲和的下属,才知道羲和昨天喝了一夜的酒,此刻仍然烂醉如泥,差役们不敢耽搁,架起羲和塞进车子,把他送进宫中。
        到了殿上,跪倒在天子面前,羲和还是混混沌沌,不知几分人事。仲康大帝问明情况,才知原来是羲和酗酒误事,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将羲和推出斩了首。
        这个故事记录在中国最早的一本历史文献汇编里,这是国人第一本书,所以名字就叫《书》,到汉代被称作《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后因为成了儒家的重要经典,又被称作《书经》。其中《胤征篇》说:
        “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厥”即“其”,季秋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夏历的九月,“辰”指日月之会,房是房宿,即天蝎座β、δ诸星,“辰弗集于房”即日月在房宿合朔时出现了问题,那时大概还没有“日食”一词,所以只好这样描述性地说明。瞽是乐官,啬夫是掌管钱币的官,庶人即百姓。乐官击鼓、啬夫急跑取币、百姓奔走都是在匆忙举行日食救护仪式。尸,主管,羲和尸位素餐,发生了重大天象还不知道,结果丢了性命。
        虽然没有“日食”二字,这则记录也早就被证认为是一次日食记录,而且是中国最早的记录(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被称作“书经日食”、“仲康日食”,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据现代天文方法推算,那次日食发生在中午,全食带恰好穿过中原地区(当然还有几次日食也比较符合《尚书》中的记录,具体是哪一次,尚无定论)。
         看了这个故事,不要以为在中国古代做天文官是非常危险,说掉脑袋就掉脑袋的。像羲和这样酗酒渎职的天文主管,几乎是个空前绝后的例子。由于天文官的特殊身份,君王一般对他们是宽容、礼遇的,不像对其他官员那样动辄“推出午门斩首”,后来的各朝代,除了极个别陷入狱案的情况,天文官很少有被杀头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2009年7月22日将发生本世纪时间最长的日全食

北京天文馆 2009-06-19 10:37:34


 

 




        即将发生在2009年7月22日的这次日全食,可见全食的时间为本世纪最长,且必将创下观测人口最多的纪录。这一自然奇观可谓举世瞩目、万众期盼,定会将同样百年一遇的国际天文年推向高潮。更加振奋人心的是,本次日全食陆上观测条件最好的地区位于我国长江流域,这无疑是继08奥运之后的又一盛世,并为建国60周年大庆和10世博会增添浓烈的喜庆气氛。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着本次日食全食带扫过的区域,看看那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一壮观天象。

        7月22日星期三,北京时间8时53分,随着太阳的升起,印度西海岸上,日全食开始上演。最初的全食见食时间只有三分多钟,随着见食区域东移,全食时间也会逐渐加长。全食带横穿印度后,会扫过尼泊尔东南部,孟加拉国西北部,穿过布丹后进入我国,开始将近3000千米的行程,期间还会擦过缅甸最北端的一角。全食带在我国将先后经过西藏藏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随后,全食带进入大海,最终于北京时间12时17分左右在辽阔的东南太平洋海域结束。本次日全食在地球上可见的全过程长达3小时25分钟,掩食带全长15150千米,平均宽度230千米,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0.71%。其中可以观测到全食时间最长的地点位于太平洋中,太阳当时的地平高度为86°,全食可持续6分39秒。要知道,在一个固定位置观测日全食,最长的见食时间差不多为7分40秒,而很少会有日全食能达到或接近这一理论值。全食的见食时间除了与食甚时太阳的地平高度,以及与全食带中心线的距离有关外,当时月球视面的大小则是更重要的因素。这次日食发生期间,月球正处于近地点附近,视直径可达34′,而去年8月1日日全食发生时月球的视直径仅为32.5′。

        除了见食时间长,本次日全食另一大特点就是全食带内人口密集。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大国,长江中下游沿岸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此我们可以较为方便地在全食区域内开展各种观测活动。便捷的交通使大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及时转移观测地点,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保证观测者有较好的休息和用餐环境,并且在观赏日全食的同时能好好放松一下,多处著名的景观和建筑也将为我们的日全食照片增添更多闪光点。下表就为大家列举了全食带区域内一些较为适合观测点的见食情况,希望能有所帮助。虽然我国全境都可见日偏食,但本次壮观的日全食盛景希望诸位都不要错过,因为下次我国境内可见观测条件不错的日全食可要等到2035年了。最后预祝大家的日全食观测圆满成功,请尽情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吧!


地点


日食各特殊点时间(北京时间)


食甚太阳地平高度


初亏


食既


食甚


生光


复圆


成都天府广场


8:07:06


9:11:12


9:12:47


9:14:24


10:26:22


36.0°


重庆解放碑


8:07:59


9:13:16


9:15:18


9:17:20


10:30:48


38.7°


武汉黄鹤楼


8:14:53


9:24:01


9:26:42


9:29:22


10:46:19


47.8°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


8:18:56


9:30:56


9:33:14


9:35:33


10:54:56


52.6°


安吉天荒坪(海拔885米)


8:20:46


9:33:02


9:35:50


9:38:40


10:57:58


54.3°


杭州西湖断桥


8:21:24


9:34:13


9:36:53


9:39:33


10:59:19


55.0°


嘉兴乌镇


8:21:59


9:34:34


9:37:29


9:40:25


10:59:47


55.4°


上海外滩


8:23:27


9:36:51


9:39:19


9:41:49


11:01:39


56.5°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TOP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

民俗学博客·资讯  发布时间: 2009-7-19 22:58 | 作者: 国务院办公厅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07月19日 02:11 |




  中新网7月19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妥善做好应对7月22日日全食的工作。

  《通知》称,由于日全食期间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会对交通运输、生产作业、通信安全、社会治安等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为妥善做好应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做好相关预案和应对准备,加强旅游和观测的组织与管理,并强化值守应急。

  通知全文如下: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关于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9]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预测,7月22日将发生日全食现象。本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涉及区域广,从日食初亏到复原长达两个小时,其中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分钟左右,全食带覆盖印度中部、缅甸以及我国长江流域等广大地区,偏食带则覆盖我国全境。这次日全食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观测观赏带来难得机遇。同时,由于日全食期间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会对交通运输、生产作业、通信安全、社会治安等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为妥善做好应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科普宣传

  各级科技部门和科协组织要充分利用此次日全食为科普宣传提供的良好机会,组织相关专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天文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对日全食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说明,对相关防范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宣传工作要深入农村、山区、林区等偏远地区,消除部分群众的迷信和恐惧心理。同时,要注重对科学观测方式方法的宣传教育,避免造成观测人员视觉损伤。请中央和地方各级宣传部门和媒体给予大力支持。

  二、做好相关预案和应对准备

  针对日全食发生期间因天空亮度骤暗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问题,请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完善相关预案,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通信、电力等部门和单位要及早做好安排部署,确保安全、畅通;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日全食发生时及时开启城市道路照明设备;医疗卫生部门要注意防范光线不足对医疗救治的不利影响;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监测,及时做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城市高空作业、建筑施工等作业单位要提前通知施工人员,并制订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质检、工商部门要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观测器材进行依法查处;公安部门要做好日全食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等问题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

  三、加强旅游和观测的组织与管理

  一些地方已将这次日全食观测作为旅游活动进行组织,有关地区和旅游部门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大量观测人员聚集情况,提前做出安排部署,切实做好游客数量、交通住宿和天文观测设施使用等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引导游客合理选择观测地点。要加强对观测活动的组织管理,制订合理的人群疏散等应急预案,妥善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发生拥堵、踩踏等事件。

  四、强化值守应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此次日全食事件,切实加强值守应急,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妥善高效处置,最大程度降低和减轻日全食造成的不利影响。重大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附件: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日全食对社会影响的专业论证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2009年7月10日



  附件:

  

日全食对社会影响的专业论证报告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将可观测到百年内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包括科学界、教育界以及民间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对这次日全食进行观测和观赏。本次日全食也将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意义

  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的天象,它是人们研究太阳大气的极佳机会。通常人们肉眼所见的太阳,只是它的光球部分,光球之外的太阳大气-色球层和日冕,都被淹没在光球的明亮光辉之中。日全食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光球表面,在暗黑的天空背景上,相继呈现出太阳大气分层中的中红色色球和银白色日冕,天文学家可以在这一特定的时刻对相关天文学、物理学等问题进行观测研究:

  (一)日全食期间可以组织对太阳色球和日冕进行比空间望远镜和其他地面望远镜更多波段(包括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射电微波波段)和更高分辨率的成像和谱连续观测,从而研究有关太阳色球和日冕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甚至其动力学演化,为建立更为精确的日冕大气模型提供准确的观测依据,为恒星物理、日地空间物理、空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基础性的第一手数据。

  (二)日全食期间可以组织对水星轨道内小行星、近地小天体等的搜索和研究,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近地空间安全等提供依据和保障。

  (三)日全食期间可以为引力波及其他基本物理问题的探索寻找答案。在历次的日全食观测中,科学家们都一直孜孜不倦地为这些基础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四)在日全食期间还可以对地球电离层结构和扰动规律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详细观测研究。

  因此在每次可观测到日全食的地区,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天文台站、各高校天文学研究组等都组织了一系列观测,并取得了大量观测结果,极大地推动着相关科学问题的发展。今年的日全食期间,除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将组织相应的观测活动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及有关国家的科学家也将到我国杭州及周边地区从事观测研究工作。

  二、科普教育意义

  在地球上的同一个城市观测到日全食的机会大约每375年只有1次左右,同时还因为天气的影响,实际能观测到日全食的机会就更小。正因为其出现的机会不多,又发生在人类未知的天上,同时还会引起当地气温下降、湿度上升等异常现象,一些人往往对这种天象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日全食现象发生前后,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以及图书、图片展览等现代媒体技术向社会大众进行及时、准确、生动、形象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是破除迷信思想、激发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们的科学热情、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今年又正好被联合国设立为国际天文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曾经发生过三次有利于观测的日全食,一次是1980年在昆明、贵阳等西南城市;一次是1997年在黑龙江省的漠河地区。这两次日全食的全食带范围都非常小,再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并不是非常便利,因而这两次日全食观测活动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大。第三次日全食发生于2008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我国新疆、甘肃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观测与研究。同时,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部分地区组织了中小学生和民众的观测和观赏,收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2009年7月22日的这次日全食,从日食初亏到复圆长达两个多小时,全食带宽度可达250公里,日全食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分钟左右,这是1814-2309年之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同时,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全食带将覆盖印度中部、缅甸以及我国长江流域等广大人口稠密地区,其中包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成都、重庆、武汉、合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而与这次日全食对应的偏食带则覆盖了我国全境,从最南端的曾母暗沙(食分约为20%)到最北端的漠河地区(食分约为30%),即使是远离日全食中心的北京,食分也将达73%。因此,这是一次影响我国全境的天象活动,通过科学部门、教育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协调部署、合理组织,可以在全国掀起一次规模宏大的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三、社会影响

  本次日全食对社会层面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积极影响。通过科普宣传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激发民众热爱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对提升我国国民科学素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日全食期间,中国科学院天文学有关研究机构将联合当地政府,举办多点互动的科普活动,藉此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2009年5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国际天文年日全食观测和科学普及活动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天文学会会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向铜陵、桐城、黟县、嘉兴、苏州、高淳、常州、无锡等八个观测条件较好的城市颁发了"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的牌匾和证书。这些处于全食带中心线的城市已经结合当地文化特点,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届时,中央电视台也将在多个频道组织实况转播。

  (二)不利影响。全食带区域从食既(太阳亮光突然消失)到生光(太阳亮光突然出现),时长短至1分钟、长至6分多钟。期间大地由突然变黑暗转向突然变明亮,很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1.公众视力安全问题。日全食过程中,很多人会进行观测。在食既之前,太阳依然很明亮。不正当地使用观测眼镜或直接目视太阳都会造成失明等视觉损伤。尤其是生光瞬间,太阳突然增亮。有组织的观测者可能还沉浸在肉眼能看见日冕的兴奋之中,因此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眼睛(甚至失明);尤其在偏远地区,人们可能因太阳的短暂消失而好奇地观望。这时,太阳的再次突然显露很可能会灼伤眼睛。因此,在观看日食过程时,有条件的可使用专用的日食镜片,没有条件者可使用其他方式保护眼睛,比如用墨均匀涂黑的玻璃,均匀曝光的胶片,烧电焊时用的护目镜等。

  2.交通安全问题。日全食发生时在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附近有可能引起交通拥堵乃至撞车等意外事故,驾驶员亦可能会因分散注意力而引发交通事故。

  3.生产作业问题。日全食发生时大地突然变黑、气温下降15-20度、湿度明显上升,在热岛效应严重的大城市可能导致降水、风力、风速的变化,从而引发诸如高空作业、建筑施工等的安全问题。

  4.通讯安全问题。在日全食期间电离层会出现扰动,从而可能导致通信中断或受干扰,而且大量游客通过互联网发送有关日食的信息等,可能导致网络通信受阻等。

  5.社会治安问题。日食引起人群注意力分散、日全食短暂黑夜现象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6.医疗业安全。医院的供电、照明等如应对不及时,有可能发生病人慌乱、医疗过程差错等问题。

  上述不利影响可以通过科学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的沟通,并通过合理安排进行规避。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动员各部门积极准备宣传、科学引导观赏、谨慎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使得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这数百年难遇的科普良机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增加民众对科学的兴趣。

TOP

中国有关日全食的传说

搜狐IT 2009年07月03日16:58 来源:  博闻网





  日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古人由于不明原因,于是就给日食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于是世界各地就有了许多关于日食的传说和迷信。

  由于日食发生时,原本光芒万丈的太阳圆面在不知不觉中突然缺了一块,随之缺损部分越来越大,最后完全消失,而在黑色太阳的周围还会呈现出平时看不见的光芒。动物以为黑夜降临,于是会出现夜行动物出动、飞鸟归巢之类的反常景象。在古代,人们因缺乏科学知识而变得恐慌,害怕大地上的生命会因此而灭绝,所以几乎古代所有的文明都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

  在中国,“天狗蚀日”的传说便广为流传。中国民间传说中,日食是“天狗”吞食太阳造成的。有时这只“天狗”会把太阳吞到自己的肚子里。人们为了拯救太阳,便会敲响器以救之。据说响器的声音大作,就会吓得天狗把太阳吐出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便聚众敲锣打鼓、大放鞭炮,以轰走“天狗”、“挽救”太阳。

TOP

世界各地的日食的有趣传说

来源:博闻网 2009-07-19 01:58:34




        在古代,人们不知道日全食发生的原理是什么,所以每当日全食出现的时候,他们都认为这是一种超自然现象,是灾难降临的先兆。面对日食,人们都充满恐惧,并试图用各种方法去抚慰神灵,求其庇护。日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古人由于不明原因,于是就给日食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于是世界各地就有了许多关于日食的传说和迷信。

        由于日食发生时,原本光芒万丈的太阳圆面在不知不觉中突然缺了一块,随之缺损部分越来越大,最后完全消失,而在黑色太阳的周围还会呈现出平时看不见的光芒。动物以为黑夜降临,于是会出现夜行动物出动、飞鸟归巢之类的反常景象。在古代,人们因缺乏科学知识而变得恐慌,害怕大地上的生命会因此而灭绝,所以几乎古代所有的文明都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

        在中国,“天狗蚀日”的传说便广为流传。中国民间传说中,日食是“天狗”吞食太阳造成的。有时这只“天狗”会把太阳吞到自己的肚子里。人们为了拯救太阳,便会敲响器以救之。据说响器的声音大作,就会吓得天狗把太阳吐出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便聚众敲锣打鼓、大放鞭炮,以轰走“天狗”、“挽救”太阳。

        中国有“天狗食日”的传说,无独有偶,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传说。日食发生时,妖怪吃掉太阳,也许是全球大部分地区对日食最流行的古老传说了。

        其中斯堪的纳维亚人部族认为这只妖怪是天狼;越南人说是只青蛙;阿根廷人说那是只美洲虎;西伯利亚人说是吸血僵尸;印度人则认为食日的是怪兽。而每当日食,阿斯特克人的女人都会歇斯底里地叫喊,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魔鬼即将降临世间吃掉人类的信号。对于日食发生的原因,斯堪的纳维亚人认为是两只叫做“斯科尔”和“海蒂”的天狼在互相追逐;在印度神话中,人们把太阳的突然“消失”归咎于一个叫做“拉胡”的魔鬼,认为是它把太阳咬了一口,从而造成日食天象。

        世界上人们对待日食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美国的奥吉布瓦印第安人在日食发生时会向天发射带火焰的箭,意图是“再度点燃”太阳;日本历史上曾有规定:在日食当天可停止工作,囚犯可获大赦。涉及日全食的迷信之说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少数人相信。如印度报纸曾告诫孕妇在日全食期间不要外出,以免出生的孩子成为盲童或有兔唇;而日食前煮的食物是不干净的,应该扔掉;在有些地方,人们仍然认为日食会使水产生有毒的水蒸气,因此每逢日食都会事先将盛放食物和水的容器倒扣过来,等等。

TOP

西南少数民族有关日食月食的传说





       布朗族认为是蛤蟆吃了日月:太阳、月亮和蛤蟆原是兄弟,吃饭时经常吵架,两个哥哥都欺负弟弟,用筷子把它打得全身变黑。老三变黑后,觉得无面与世共居,于是决定到海里去。临走时对两个哥哥说,并不是我怕你们俩,以后有机会,我会在世人面前丢你们的脸。后来,蛤蟆就找日最红、月最圆的那一天,张开大嘴,一口把太阳和月亮吞进肚里,然后又慢慢吐出来。日月之食就是这样形成的。

       佤族《天上怎样会有月蚀》说的是月蚀是因为豺狗咬月亮早成的:月亮偷走了艾奈的灵芝草,他派豺狗上天去追寻,月亮死赖,豺狗就咬她,咬一次,就发生一次月蚀。后来通天的木柱给虫蛀断了,豺狗再也下不来了,就永远地留在了月亮上,经常去咬月亮。于是,月蚀就不断地发生。

      此外,傣族认为是月宫里的金青蛙为了在与月亮妹妹相会时不让她看到自己丑陋的面容而用手遮挡了月光;哈尼族认为是猎狗吃了日月;彝族阿细人认为老虎吃了日月;傈僳族认为月蚀是狮子狗吃了月亮;白族神话《天狗追仙草》说是天狗咬了日月;苦聪人认为老虎吃了太阳、天狗吃了月亮。

TOP

搜狐专题:日全食下的科普盛宴:怎么变了味?





http://news.sohu.com/s2009/sundancer/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日食民俗:敲锣打鼓救太阳

发布时间:2009-07-22 10:43 来源: 中新网  



     
    有关“日食”和“月食”,民间流传着许多风俗。武汉地区民间有哪些习俗呢?关于1941年的那次日全食,又留下了怎样的记载?为此,本报专访了“武汉通”徐明庭。

  记者:在武汉民间,人们管日全食叫“天狗吃日头”。据说,过去每当发生日全食或月全食时,人们就会感到非常惊慌,往往要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至动用一切可以敲击出声的响器来救月亮或太阳。真有这样的事吗?

  徐明庭:有。过去人比较迷信,尤其是一些老人。

  68年前,武汉上空发生日全食时,我家就住在汉口法租界,前门是吕钦使街(今洞庭街下段);后门是八大家(今滨江里)。可能这一带居民的文化素质较高,在日食的过程中,没有听到敲打响器的。事后听到从硚口等地来人说:“为了从天狗口中救出日头,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相关地方史志

  无此次日全食记载

  记者:《尚书·胤征篇》中有一个故事:夏朝仲康时代有一次“天狗吃日”,这时候,天官应向朝廷上报,并让天子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贡献钱币以把太阳重新召回,但天官羲和因为酗酒误事,没有在第一时间观测到这一天文现象上报朝廷,惹怒了大帝,羲和被斩。这次记录也早就被认证为是一次日食记录,而且是中国最早的记录,被称为“书经日食”、“仲康日食”。1941年的日全食,武汉地方史志上是否有记载?

  徐明庭:我曾经查阅了1990年出版的《武汉市志·大事记》、《武汉市志·科学志》、《汉阳县志》和《武昌县志》,这4部新修的志书里,都没有1941年9月21日武汉地区日全食的记载。湖北省其他在当年可以看到日全食的地方,新修的志书中不知会不会漏记这件事。为了存史,我把当年湖北省可以看到日全食的28个地方的地名照录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竹溪、竹山、保康、远安、荆门、宜城、钟祥、潜江、京山、天门、应城、沔阳、汉川、嘉鱼、蒲圻、崇阳、咸宁、通山、武昌、汉口、汉阳、大冶、蕲春、阳新、武安堰、乐乡关、金口、贺胜桥。

  1941年看到全食的时间,湖北大概是上午11时20分到正午12时。

  68年前的《日食简记》

  记忆犹新

  记者:当时市面上是否有介绍日全食方面的科普书籍?

  徐明庭:有。记得当时在重庆的四舅,就曾在日全食发生前的9月中旬,专门给我寄来了天文学家陈遵妫的新著《日食简记》。

  书中写道:“就中国地方来说,过去约400年内,中午能够见全食的不过4次;至于中午附近在黄河长江一带人口稠密的地区能看见全食者,500年只有两次:—次是1542年8月21日,即明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己酉;一次就是今年。”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75岁的祖父也没有见过日全食。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舒江雯

  链接

  千年之约,武汉四次邂逅日全食

  从公元975年至2009年的1034年间,武汉共经历4次日全食,分别是:

  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5月10日下午2时20分开始,持续时间为4分23秒;

  1641年(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2月3日下午2时07分开始,持续时间2分04秒;

  1941年9月21日12时21分开始,持续3分05秒;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23分开始,持续约5分半钟。

  中国20世纪的7次日全食

  1907年1月14日 在西藏中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昆仑山附近、河西走廊、黑龙江西北部、清政府时的内蒙(现在的蒙古)出现,全食持续时间为2分24秒。未见观测记录。

  1936年6月19日 在黑龙江北部出现,全食持续时间为2分31秒。中国当时曾派出两支队伍出国观测,一支赴日本北海道,一支赴苏联伯力。

  1941年9月21日 在新疆、甘肃、四川、陕西、湖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出现,全食持续时间为3分21秒。抗战时期,山河破碎,国外定制的观测仪器无法运到,天文研究所也从紫金山一路西迁到昆明。在中国组成了两个观测队,西北队观测地点在甘肃临洮,东南队前往福建崇安,进行天文和地磁观测。除福建崇安天阴而导致天文观测失败之外,其余观测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1943年2月4日 在黑龙江东部出现,全食持续时间为2分39秒,未见观测记录。

  1968年9月22日 在新疆西部出现,全食持续时间为0分39秒。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组织了大规模、多学科的日全食综合观测。当时的交通条件还不发达,观测者们先是坐了3天3夜的火车到达乌鲁木齐,然后乘汽车走了7天才到达目的地——新疆喀什和伊犁市昭苏镇进行观测。

  1980年2月16日 在云南、贵州出现,全食时间为4分07秒。中科院组织了多个观测队伍,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还在现场拍摄了日食观测活动全过程。

  1997年3月9日 在中国的“北极”——漠河,出现我国境内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与2500年才回归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同现苍穹。“黑太阳”和大彗星的世纪之约引起了众多专家和天文爱好者的兴趣,并且由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电视台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现场直播。

  实习生陶若恒费慧/整理

TOP

中国古代“救日”仪式:因不了解而被视为灾难

发布时间:2009-07-22 10:22 来源: 中新网  


  

    由于不了解日食形成的原理,古代人对日食的出现非常恐惧,因此,世界各国都有应对日食的习俗方法。比如,在中国,人们以为太阳被妖怪吃了,一旦发生了日食,人们就会敲锣打鼓出来“拯救”太阳。类似的仪式,延续了几千年,也成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日食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天象。过去民间对月食比较关注,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那是古人不了解天文知识,所以才想象出了这样的一种说法,表达一种情感。《尚书》中的《胤征篇》记载的“仲康日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据现代天文方法推算,那次日食发生在中午,全食带恰好穿过中原地区。

  不论是日食,还是月食,在过去都被看成是一种灾难性的天象,但是人们又讲不出其中的道理。

  据我了解,对于日食,在古代有“救日”的传说,民间和朝廷都会有所行动。因为古代发生日食时人们会恐慌,他们认为太阳如果从此消失的话,大地上的生命将注定灭绝,所以古代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因此一旦发生日食,就会有许多仪式,祈求平安和日食早点结束。在中国,民间会以敲锣打鼓的方式祈求太阳出现。由于日全食的时间通常很短,人们敲敲打打后,太阳可能就会马上重现,从而人们的惊恐就会被抚平。

  人们究竟是何时开始日食救护的,现在还不清楚。和民间不同,在朝廷这一方面,能够预测日食的日期后,相应的救护仪式也就脱离了原来的慌忙应急,而变得准备充裕且复杂了。例如,汉代的日食救护仪式是“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日变,执事冠长冠,衣皂单衣,绛领袖缘中衣,绛裤袜以行礼,如故事”。这种仪式,较之先秦时期,所行礼数要复杂得多。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对日食等天象进行了关注,也有很多的记载,并逐渐了解到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也渐渐能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对于日食、月食,从过去的迷信到现在的科学认识,也是民俗知识走向科学的一种表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