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人“七夕”过节哪不妥? 该不该恪守传统?
光明网 刊发时间:2009-08-26 10:0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25日,“七夕”即将来临,苏州民间艺人郑仙云夫妇展销其赶制的以双喜临门、鸳鸯戏荷、蝶恋花等浪漫爱情为主题的民俗传统剪纸。 王建中 摄
作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没有争议。但对于商家炒作“七夕”是“中国情人节”,专家学者深感不安,纷纷表示反对,至今未平。一时间,“中国情人节”之“元宵说”、“三月三说”和“春天说”都亮相。
是否把“七夕”当“情人节”过,专家说了能算?西方文化语境里,“情人节”是有情人的爱情纪念日,不是像瓦伦丁那样的罗马圣教徒才有资格过 “2?14”。那么,“中国情人节”又何必在乎已婚还是未婚,在乎赏花灯、郊外踏青还是一年一度鹊桥相会,何必用传说中或者古代传统中的爱情套路来禁锢今天的爱情表达?专家“咬文嚼字”,扎故纸堆,恪守“七夕”传说,囿于中国传统,反对“七夕”为“中国情人节”,是否妥当呢?
“七夕”不是“情人节”?请专家找个“中国瓦伦丁”
专家普遍认为把“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是不恰当的。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七夕”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是已婚夫妇,他们之间的那种“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和婚前情人或恋人之间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七夕”应该是“中国爱情节”而不是“中国情人节”。倘若定为“情人节”,则是不自觉地将“七夕”和“西方情人节”对立起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书也曾指出,七夕节的含义不仅仅包括男女爱情,它还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如果因为“洋节”在中国受到追捧便酸溜溜地抬出个“中国情人节”来,只会使传统文化成为外来文化的拙劣模仿。
可见,对“情人”二字的理解以及“七夕节”的传统内涵成为专家排斥“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关键所在。如果要硬套“西方情人节”来源的两个版本,“中国情人节”确实子虚乌有。中国一没有违背君主意愿为情侣主持婚礼的瓦伦丁修士,二没有在死刑前与典狱长女儿相爱的瓦伦丁修士。
在西方,瓦伦丁殉难的纪念日成为“情人节”,这是表达对真爱的渴望、追求和珍惜。未婚的、已婚的、求婚的都可以选择“2?14”作为自己和心上人之间互通心声的特殊日子。在中国,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何尝不是牵动万千有情人的动人爱情?相识、相知、相恋和相思等爱情情绪都在“七夕”相会那一天迸发。把“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有何不妥?
中国爱情节日:“七夕”非惟一,却是最优选择
如果“七夕”不是“中国情人节”,那究竟哪一天合适呢?专家给出了三种答案。
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从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推断“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海师范大学翁敏华教授建议“三月三”是“中国的情人节”。每年“三月三”,正值春光无限,“长安水边多丽人”。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保留至今。
另有民俗专家在2007年山东沂源举行的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看法。他认为中国的情人节不在秋天,在春天,像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春天节日中,除了与农事、祭祀有关的节日外,都可以是爱情节日。
可见,“七夕”不是唯一可供选择的“中国爱情纪念日”。除了以上专家的建议,像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等都可以衍生出“爱情纪念日”。不过,中国没有类似基督教的千年宗教延续,中国人对于爱情的表达自古就很含蓄内敛,若要择一具有代表性的爱情纪念日,非“七夕”莫属。
何必把“中国情人节”当靶?文化传递岂能挡?
在诸多声音批评中国商家炒作“中国情人节”的时候,有些事实被屏蔽了:中国接受了西方的圣诞节、母亲节、感恩节,中国也通过“法定假日”或者“纪念活动”强调了清明节、中秋节和端午节。即使是完全没有西学修养的母亲,在“母亲节”那天收到孩子的祝福,收到一束美丽的康乃馨,都会幸福溢于言表。专家为何单单攻击“中国情人节”?
在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中,“七夕”已不再是一个悲情的故事,更多的承载是“温馨”。不管对夕阳老人、忙嫁娶的大龄未婚男女还是90后的青春恋人来说,“七夕”都多了一份特殊的意义。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七夕”临近,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堡集敬老院79岁的韩荣星老人买来鲜花送给99岁的妻子郑其娥老人,庆祝两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3年时光。对于“天梯老人”、“金婚老人”、“古稀老人”和“单身老人”来说,“七夕”成为一种期盼,成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
对于大龄未婚男女来说,“七夕”鹊桥会成为寻觅“另一半”的好场所。线上线下的“鹊桥会”纷纷启动,天南地北,喜鹊们喳喳想要“双双拱鹊桥”。8月23日,56对民族情侣在重庆江津携手同攀“爱情天梯”,品尝古镇千米长宴,共许爱的誓言,迎接“七夕东方情人节”。
90后青春恋人更是奢侈过“七夕”。据“人民网”报道,国内知名购物网站“腾讯拍拍网”日前推出了“甜蜜七夕”超值特价抢购活动,一款 “仅售999元”的半克拉正品结婚美钻受到崇尚“不潮不花钱”的90后网络新贵的疯狂追棒。不过,一个网友表示,抢钻戒的目的是为了帮爸爸“抢一颗拿来送给妈妈当七夕情人节礼物”,让父母也浪漫奢侈一回。
一年12个情人节 表达爱情比日子更重要
正如有的网友说的那样,“七夕”是不是“中国的情人节”,专家说了不算。说中国商家利欲熏心也好,说中国人崇洋媚外也好,对于爱情的追求和纪念是人类共同的心声。
事实上,一年12个月,每个月14号都可以是“情人节”。一月“日记情人节”互赠日记,三月“白色情人节”回赠礼物,四月单身贵族过 “黑色情人节”,五月“玫瑰情人节”户外踏青,六月“亲吻情人节”一吻定情,七月“银色情人节”带意中人见父母,八月“绿色情人节”应该有森林之旅,九月 “音乐情人节”社交找心上人,十月“葡萄酒情人节”共享诗意的秋天,十一月“橙色情人节”喝柳橙汁解压,十二月“拥抱情人节”见证情意如昔。
“西方的情人节”是祝有情人终成眷属,中国亦然。多年前,曾有人大代表提议将包括七夕在内的传统节日规定为“法定假日”。虽然无涉 “情人节”,但是近年来网友呼声高涨,认为政府将“七夕情人节”定为“法定假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安定家庭和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真诚。不管这种愿望是否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的“双情人节”——过“2?14”和“七夕”只会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