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北京民族剧院灯光璀璨、座无虚席。由国家民委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演艺集团、鹤峰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2016年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湖北原创土家乡村音乐话剧《寻访满堂音》闪亮登台,倾情演绎。国家民委专职委员管培俊、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等与湖北省民宗委、省演艺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首都社会各界群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该剧是由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与鹤峰满堂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演绎,并创新用话剧的手法,成功地表现了“非遗”文化,得到鹤峰县委、县政府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宗委的高度重视。当晚,精彩的演出、优美的旋律、原生态的土家民族文化,赢得了场内观众的热烈掌声。人们通过观看演出,生动地了解了“满堂音”这一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精品。正如观众李女士所说,“土家族的乐曲旋律听了真舒服!土家族的服饰真美丽!我一定要到恩施、到鹤峰去实地旅游一次。”
鹤峰满堂音,又名琵琶板,因其多在厅堂演出且吹、打、弹、唱同时发音而得名。最初为当地皮影戏的主要声腔,后逐步脱离皮影,演变成一种单独的民间说唱。其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富有弹性,旋律舒展流畅,口语性强,乡土风味浓郁。加之艺人们自制的“土琵琶”,琴弦同度定音、无半音的演奏方法,使满堂音的调式特征和旋律色彩极具特色。2007年,满堂音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音乐话剧《寻访满堂音》是以鹤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寻访濒危的民间艺术满堂音传人覃文举出山、带徒传艺的故事为主线索,将满堂音、山民歌、傩舞、花鼓灯等原生态艺术一线串珠,又以话剧和原生态歌舞相融合的艺术视角,全新展示了湖北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绚丽多彩的乡风、乡音、乡韵、乡情,描绘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美好景象。
当晚,该剧共有7位原生态演员登台演出,分别是79岁高龄的五句子山歌传承人舒乐堂,72岁的五句子山歌唢呐传承人印一松,63岁的五句子山歌传承人聂发清,59岁的满堂音省级传承人、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彭文照,59岁的高腔山歌传承人吴秀珍,最年轻的是48岁的高腔山歌传承人吴美珍、48岁的满堂音传承人骆渊发。演出过程中,每当这些原生态演员的精彩艺术表演出现时,都令观众掌声激烈、赞不绝口。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夏晓华介绍说,满堂音是湖北的曲艺艺术精品,早年是鹤峰县的民间曲艺孤品,由于长期以来无人传承,渐渐被人们所淡忘。鹤峰县五里乡金钟村村主任任珍兰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主动组织当地的文艺爱好者成立了鹤峰“满堂音”剧团,为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付出了心血。湖北省演艺集团、长江人民艺术剧院经多次深入鹤峰调研、采风后,决定着力打造这部艺术价值极高的原生态土家音乐话剧。
湖北省演艺集团总经理陈周表示:抢救和保护满堂音对丰富中国曲艺品种和中国音乐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湖北省演艺集团、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将组织《寻访满堂音》深入到基层、校园等多种场合进行展演。
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邓汉光介绍说,省民宗委高度重视此次晋京演出活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寻访满堂音》在首都成功演出并得到观众的认可,说明了人们对湖北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可,更加坚定了我们今后继续发掘、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全面打造湖北民族文化精品的信心。
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表示,此次《寻访满堂音》被国家民委和中央民族歌舞团列入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为打造湖北民族文化精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是2011年由湖北省话剧院改制更名而来,是湖北省演艺集团旗下的一家大型专业文艺院团,始建于1952年9月5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建院60多年来,创作演出了《台北新娘》《刘伦堂》《信仰》《信义兄弟》《闹闹与精灵》《打不开的门》《五二班日志》等100多台优秀话剧、儿童剧,和《以员的名义》《最后的讲座》等近百部1000多集影视剧。排练演出了《飞来横财》《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七十二家房客》《吝啬鬼》等190多台中外话剧。其中创作剧目《信仰》《信义兄弟》《闹闹与精灵》《打不开的门》《临时病房》《刘介梅》《高原风雪》《大江东去》《五二班日志》《搭积木》等剧目荣获全国、全省创作和演出奖。党和毛泽东、董必武、李先念、胡耀邦、习仲勋、杨尚昆、俞正声、汪洋等,都先后观看过该院的演出。
2011年转企改制后,长江人艺紧紧围绕“戏比天大、观众为上、追求卓越、扬帆远航”的企业文化理念,推出了“长江季候风”、“长江演艺号”、“笑闹江湖微喜剧”等广为人知的文化品牌,D8小剧场、长艺先锋剧场“周周演”深受江城观众喜爱。2012年,创作生产的话剧《信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剧目奖及4个单项奖,2013年参加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2013年,小剧场话剧《打不开的门》参加全国戏剧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2014年获话剧金狮奖优秀小剧场剧目奖。儿童剧《闹闹与精灵》获全国话剧金狮奖优秀儿童剧目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成功承办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颁奖盛典、湖北省首届大学生话剧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改制3年来,在创意策划、品牌营销、剧目创作、演出场次、产业培植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剧院内部亦形成了“同心同行、创新创造”的良好发展氛围,创立的全国第一家新媒体剧场——长江牛至新媒体剧场2014年11月正式上线,以话剧为主的舞台艺术、艺术培训和互联网剧场3层业务链基本形成。《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指出:“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是国有文艺院团文化产业转型之路的典范。”文化部《艺术通讯》刊载了《海阔天高好扬帆——湖北省长江人民艺术剧院转型发展两周年纪实》长篇通讯。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视察长江人艺时提出:要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把长江人艺建成精品迭出、人才辈出、效益突出、实力雄厚、领跑中部、叫响全国的优秀院团。湖北省长王国生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梁伟年等领导心系该院,高度关注、大力支持长江人艺的改革与发展。如今,长江人艺正沐浴着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东风,深化改革,求真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演艺”新业态,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正在改革大潮中蹄疾步稳、破浪前行。
鹤峰县满堂音
鹤峰县,隶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的东南部,与湖南省毗邻。鹤峰古称拓溪、容米、容阳,曾是容美立司治所。1735年改土归流后,先后设置为鹤峰州、鹤峰县。县境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总面积2892平方公里,人口223210人(2011年)。辖6乡、3镇,政府驻地容美镇。
鹤峰县民族文化底蕴丰厚。以明清之际“田氏诗派”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使土家族文学发扬光大、盛传不衰;满堂音、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穿号子、四道茶、傩戏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品位极高;鹤峰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之一,拥有国家级烈士陵园——满山红烈士陵园。
“满堂音”是五峰、鹤峰边界的湾潭大面、岗坪一带,柳子戏、皮影戏艺人演唱的一种很特别的皮影戏声腔。这种唱腔不同于一般皮影班唱的皮簧腔(南北路),也不同于柳子戏大筒子板(杨花柳),在民间其他艺术门类和民歌小调中也未见其踪影,听起来新鲜独特。所用乐器也大相径庭,不是京胡大筒子,而是一种艺人自制的土琵琶和唢呐。
满堂音是—种厅堂坐唱形式的曲艺,以自制的土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者手执简板领唱,乐队和声,并加入唢呐烘托帮腔渲染气氛。满堂音皮影戏声腔分为“琵琶板”和“满堂音”两个声腔系统。生、旦、净、丑4类角色行当均有其各自的唱腔曲牌,统称满堂音,皆男女同腔。“琵琶板”最初是皮影戏中的主要唱腔,其声腔与当地五句子民歌在旋律、音阶、调式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演唱方法有两种:旦行与小生均以真假嗓音结合行腔,老生、丑、净3个行当均用本嗓演唱,只在角色行当之气度上加以区别。土琵琶为“琵琶板”声腔的主奏乐器,用拨子弹奏,仅能演奏五声音阶。此外,还可以加进二胡等乐器伴奏。“满堂音”分“上板”、“中板”、“下板”,除了独立成段外,多与“琵琶板”联用,为刹腔部分的唱腔音乐。其声腔与当地民间吹奏乐同名唢呐曲牌“满堂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满堂音”声腔仅一曲,演唱方法同“琵琶板”一样可分两种。主奏乐器为大唢呐,多用于起腔、间奏和腔尾等处,刹腔处大多和以锣鼓点,发音宏亮,气氛热烈。此外,少数剧目还兼唱民歌小调及皮黄剧种“南北路”等腔调。唱词多为七言与长短句相结合,适于叙事抒情,可用于齐唱皮影戏,亦可用于坐唱、边弹边唱,弹唱中不时加入对唱齐唱,以方言道白,形式活泼。
鹤峰县满堂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任珍兰,女,土家族,现年55岁,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金钟村人,现任该村村委会主任。为了“满堂音”不至于失传,她呕心沥血地挖掘、整理,与当地15位农民艺人自发组建成立了“满堂音”剧团,并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多次参加省、州、县举办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使“满堂音”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2013年,小有名气的“满堂音”剧团升级为满堂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
鹤峰县满堂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满堂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和交流。下设有“龙硒大酒店”、“满堂音传媒部”等多个机构,建有演员包装培训和影视动画制作两大人才基地。拥有业内一流的酒店管理、婚庆策划、影视摄制、商业演出团队。
经过3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满堂音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商务礼仪庆典、活动广告策划为一体,鹤峰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文化传播公司,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及丰富的节目内容。专业承办各类大、中、小型文艺活动,企业、公司年会,开业庆典,产品展览、展示,商业促销,时装发布,汽车博览等演艺活动。表演类型涵盖声乐、舞蹈、器乐、管弦乐、组合乐队、主持人、礼仪模特、奇人绝技、杂技、魔术等。
展望未来,满堂音公司将以鹤峰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为抓手,着力于如何将地方演艺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实践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文化与产业结合、产品与市场结合、资源与资本结合,努力使公司成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为拉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版文图:罗一萌 谭兵 郭用德 苏林 周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