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魏向阳]杨升庵与云南之缘

[魏向阳]杨升庵与云南之缘

中国民族报 2016年1月22日  □ 魏向阳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气势恢弘、磅礴浑厚的片头主题歌。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之手。其实,这首词的作者另有其人。他就是一度在云南大理一带家喻户晓、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力的明代大文人、大学者杨慎。

  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氏,出身于书香世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24岁即状元及第,人称“杨状元”。早年,杨慎可谓“早岁登龙气吐虹,花砖红彩映青葱;西昆纶绋都经手,东壁图书尽在胸”。他曾做过翰林院修撰和给皇帝讲经论史的经筵讲官。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其为人秉公正直、不畏权贵,只做了十几年京官,就因冒犯“龙威”而被嘉靖皇帝充军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市)。自此,他颠沛流离,在当时还很荒凉偏僻的滇西度过了36年充军生活,直到老死戍所,结束了坎坷的一生,真可谓是“红颜而出,华颠未归”。

  然而人生的不幸,并未中止杨升庵对学识的追求探索。他是明代著述最多的学者,一生著书达四百多种,大部分都是充军期间在滇西写成。晚年时,他写了一部具有讽喻意味的《二十一史弹词》。前面提到的这首词,便是其中章节《说秦汉》的开篇。清初,毛崇岗刻印《三国演义》小说时,将该词借用来放在全书之首。

  该词分上、下两阙,上阙表现了杨升庵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的概括性观照,下阙则是其一生的写照,表现了他写作该词时看破红尘的超然心境,其中“几度夕阳红”等好词佳句常被引用。这首词作为卷首语置于《三国演义》开篇,可谓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杨升庵在云南的30多年中,有很大部分时光是在大理度过的。他热爱大理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其足迹几乎踏遍了苍山洱海间的所有名胜古迹,写下了不少情真意切、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他“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写苍山“山则苍笼叠翠”,记洱海“海则半月拖蓝”;其笔下的大理茶花更是:“红英落叶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海滨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

  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杨升庵携大理诗人、学者李元阳等同游点苍山,并在点苍山之麓的感通寺住了20余天,他在此悉心研究古代音韵,校订《滇南月节词》,还考证和编撰了《六书》,同时也写下了一些意境悠远、韵昧无穷的诗文。为纪念此次难忘的相聚,李元阳题写了一块匾,把他们居住过的寓所称作“写韵楼”。而今,虽然当年“奇花龙马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写韵楼”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四川状元郎,流放在云南,寓居写韵楼,文章天下扬”的歌谣,却一直在苍山洱海间传颂,为大理流传下了一段美好佳话。

  在流放期间,杨升庵还广泛接触云南边疆的各族群众,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云岭高原,又把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文化介绍到内地,对于连接和沟通云南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杨升庵不是被充军流放的“迁客”或“贬官谪臣”,反而是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使者与先驱。

  毛泽东对杨升庵的诗文也很推崇,曾在1958年成都会议时收集了杨升庵在内的一些明代文人写的有关四川的诗词,还选了几首印发给与会同志。他特别称赞杨升庵的诗,说他是明朝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因议论朝政被流放云南三十多年以至老死,很可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