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马海燕)“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今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纪念这位民俗学科奠基人的初衷。
现代民俗学产生于五四运动的新文化价值观蓬勃兴起之时。20世纪它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新文化建设联系密切。21世纪它与国家文化权利、文化多样性、民族团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信息管理和对外文化推广战略建设密切相关。钟敬文正是这门学问的主要创建者,并创立了中国民俗学派,堪称“中国民俗学之父”。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表示,钟敬文先生奉献师范教育近80年,生前常以两句诗自勉:“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他是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学术奠基人,并在北师大完成了这两门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创建了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是中国教育界从事师范教育时间最长的前辈学者和开创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还在文艺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诗词格律学等多领域有极高造诣,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中国文联荣誉主席周巍峙高度赞扬老朋友晚年参与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志书的搜集整理工作取得的成就,这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童庆炳说,钟先生一生奋斗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学者兼教育家,只有站到了民族自觉的高度,才能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文科教育的本质正是要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化精英。
全四十二册的《钟敬文全集》也首次面世。在当天下午举行的钟敬文高等教育思想与学术文化著述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表示,钟先生坚持“五四”以来的一个深刻理念,就是要重视社会的底层文化,他的根本立场是要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代民俗学者也应有为民俗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自觉,并参与解决社会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完)
中国新闻网 2013年06月29日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