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对古典名著要怀有敬畏之心

对古典名著要怀有敬畏之心

对古典名著要怀有敬畏之心  


刘叔明



  
     电视系列剧《聊斋》对原著《聊斋志异》进行了肆意的恶搞。
     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古典文学名著,被誉为“我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王”。改编古典文学名著,将之搬上舞台、荧屏、银幕,可以普及经典名著,自然很有意义。不过,在改编古典文学名著之前,首先应该端正对名著的态度。古典文学名著历经岁月的淘洗,历史的洗礼,流传至今实属不易,既是国家的文化遗产,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对名著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改编文学名著,虽然是再创作,但是必须有个起码的尺度,那就是忠实于原著。所谓“再创作”,是指把原著的文本搬上舞台、荧屏和银幕,是体裁的转换,而不是脱离原著胡编乱造。真正有才能的改编者恰恰在尊重和保持原著的基本风貌,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上大展其才。在这方面有过成功的例子,旧版电视剧《聊斋》,以及香港影片《画皮》,改编得就比较好,可谓原汁原味,受到观众们的好评。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新版电视剧《聊斋》改编得怎样呢?
     叙事艺术的要素是人物和情节,情节是人物的行为。人物性格是靠情节来展现的。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对原著和新版电视剧作一比较。《婴宁》是《聊斋》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婴宁和王子服的爱情故事。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狐生鬼养的天真纯洁、活泼可爱的少女。她既有狐的慧黠,又有少女的娇憨,特别是她善笑的性格特征,使这个形象妩媚多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产生了很强的艺术魅力。婴宁的性格随情节发展而变化。从她出场到婚后,总是大笑不止。直到她惩罚行为不端的邻家子,险些被对簿公堂时,她才止笑,且转笑而泣,求丈夫厚葬鬼母,一改先前的娇痴性格,而变得勤劳、知礼,孝敬公婆。通篇情节并不曲折复杂,先是子服的一见钟情,后是一句戏言弄假成真,终于促成王子服和婴宁的结合。虽是神话故事,却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情味。
     反观电视剧《婴宁》,抹去了婴宁鲜明的性格特点,却平白无故无中生有地增加了不少原著没有的人物形象,如雷神、卿兰、子楚、忠光等等。在情节上,为了追求曲折离奇,更是胡编乱造,什么婴宁下到凡间,与子服相爱。多次受到卿兰的挑拨,重金聘请五行,欲置婴宁于死地,什么雷神和婴宁与五行的打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简直荒诞不经。该电视剧除了借用原著主人公的姓名外,与原著毫无关系。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改编者如此富有想象力,缘何不另外自己创作新的电视剧,而非要挂在《聊斋》名下不可呢?这样挂羊头卖狗肉,分明显示改编者不自信。
     此次播放的《聊斋》系列剧,《婴宁》只是其中的一部,其他如《胭脂》《罗刹海市》《义犬》等几部,都是走这种路子,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打系列剧。原著《聊斋》被篡改、颠覆和恶搞。这对于有些没有读过原著的青年人,会产生误导作用。改编者借名著之名,内容却改头换面,不过为迎合市场的需要,迎合低俗的艺术趣味。
     古典名著被肆意的颠覆,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了。而且看来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过在我看来,此等粗鄙恶俗的赝品,尽管能充斥市场,喧嚣炫目于一时,但是因为它颠覆原著,所以也就丧失了原著的生命力,命中注定它必然是短命的,只能是昙花一现。杜甫《戏为六绝句》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胡编乱造的文化赝品无损于名著,最终必将被时间无情地淘汰,而伟大的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永远流传下去。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8-8-5 15:11: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