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打问一下: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

可以用搜索功能在百度或谷歌搜搜(比如“中国人过圣诞”、“圣诞节在中国”等等)这几年圣诞前后的媒体报道,里面应该有许多信息,包括争议。。。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在CNKI输入“圣诞节”,得到6545条信息。
http://epub.cnki.net/

包括: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美媒:中国人为什么也热衷过圣诞节

来源:北青网 2010年12月23日13:12

  美国《赫芬顿邮报》12月20日文章,原题:祝中国圣诞快乐

  仅仅因为中国接受圣诞节不能说明该国正变得西化。表象可能具有欺骗性。

  上海、北京和广州的办公楼都装饰一新迎接圣诞。电台在播放着圣诞旋律,圣诞音乐在各地的电梯里回响,甚至政府的办公楼里也是如此。圣诞老人、雪人无处不在。过去从来没有进行过圣诞节促销的百货大楼现在全部都在进行圣诞节促销。

  为什么圣诞节如此受热捧?有两个原因:一是圣诞节能带来双赢,它将欢乐与交易利益融合在一起;二是从更细微处讲,西方的节日,尤其是圣诞节和情人节,在儒教背景下是增强个人身份认同感的一个有用工具。

  对于中国人来说,圣诞节不是“西方的”。相反,它是“国际的”和“现代的”节日,带有一点点身份地位的气息,这在要面子的中国可是“最终商品”。圣诞老人是进步的象征,所以他代表着这个国家对新世界秩序感到越来越安心,中国决心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融入这个秩序中。表现出高兴快乐的个人在向外界声明:他们是新一代的参与者,能够吸收新事物并在中国加以应用。

  从更深层面讲,圣诞是对未来的投资。中国人的关系根植于互相依存性,而不是浪慢爱情。当然,渴望激情是普世情感,但在反对个人主义的中国,在家族仍然是基本生产单位的社会里,光有爱情还不行。最重要的是,男性需证明自己。就感情付出和物质潜力而言,他们必须做出承诺。对于中国青年来说,圣诞礼物多了一次表白的机会:“亲爱的,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这也被认为是表达忠贞不渝的一种方式。

  中国人接受圣诞节并不意味着“西化”。它已经被拿来为推进一个明显的中国议程服务:在这个个人身份与需要外在事物进行证明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下,它是身份地位的一种表达。来源环球时报)

TOP

圣诞节过出中国情

来源: 今晚报   作者:李岩

天津网 2010-12-13 15:45


  据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青年表示会过圣诞节,部分人表示,自己到了12月份就开始为圣诞节做准备,就像准备过元旦和春节一样,已成为习惯。可见,在中国圣诞节从开始的陌生到如今的家喻户晓,从平静地接受到狂热地期待,已经飞速成为一个重要节日。

  很多年轻人表示,今年要用自己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的方式来欢度圣诞节,在赋予西方文化特有的东方气质之外,再融入东方神韵。不要“山寨”要原创,圣诞节正在成为不少人的“精神童话”,更多的人终于找到了一个相聚的浪漫机会。年轻人就是浪漫的化身,就是狂热的旅游者。但无论怎样,最重要的是为快乐而过。

  与家人共度平安夜

  以往,只有在中秋和春节到来时,才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而圣诞节让中国人又多了一个举家欢庆的理由。合家团聚——吃顿饭、喝喝茶、聊聊天,也许是圣诞节已经过了多次,所以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平安夜和朋友们一起在外面“疯”的心气儿,更多的还是想借着这“外国节”的喜气,好好和家人聚一聚,要说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也就是为了随后即将到来的春节“预热”吧。

  圣诞夜吃中餐

  趁着圣诞节,和家人、朋友、恋人去老字号吃个“圣诞年夜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毕竟西餐这东西,中国人是不大吃得惯的,第一年是找感觉,第二年是凑热闹,第三年是讲品位。可话说回来,还是中餐吃着顺口,所以绕了一大圈,到了今年圣诞节,还是吃点儿像样的中餐吧。全聚德的烤鸭、重庆老火锅、狗不理包子……随便找个平时不怎么吃的传统中餐来一顿“中式圣诞大餐”,比什么都实在。

  “海边”过圣诞

  不少人提到圣诞节,都会先想到本市滨江道附近的西开教堂,而海河沿岸、意式风情街、望海楼教堂这个中西结合最完美的地方就成了在圣诞节这个西方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二之地。圣诞节晚上来到这里,既能欣赏海河的夜景又能体会到意式风情街的酒吧感觉,多少外国人都在这个时间到这里来“思乡”。在圣诞节的夜晚,坐在一个有“海”的地方尽情享受节日的气氛,估计就连“圣诞节发源地”的人们都没有这么大的福气。

  “洋节”赏传统曲艺

  听音乐会、看话剧那是周末干的事儿,圣诞节就得来点儿特别的。中国人准备在圣诞节抛开一切西方的形式,来点儿够味的天津传统曲艺才过瘾。30岁以下的,可以到本市各大剧场听点儿改良的传统相声;30岁往上的,就随便直奔个茶楼,听几段京剧、大鼓……总的来说,就是在圣诞节看点儿平时没什么机会看的精彩演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