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研讨会该怎么开

学术研讨会该怎么开


学术研讨会该怎么开(学术随笔)


彭国华
《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05日   07 版)



  举办学术研讨会,是加强学术交流、推进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术研究空前繁荣,学术研讨会明显增多。不过人们同时发现,虽然时下交通工具的便捷、各种设施的改善、研究经费的相对充裕为举办学术研讨会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硬件”,但一些研讨会的质量并没有随之得到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个中缘由何在,又该采取何种对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行政色彩浓厚,是一些学术研讨会的一个“特色”。会议主办者可能认为,能否请到一定级别的领导是会议有没有层次和分量的一个标志,甚至检验着自己的“本事”。因此,在参会人员中,除了专家学者,常常还有有关方面、主办方、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甚至有与会议没什么关系、纯粹是来撑场面的各级官员;在会议日程上,领导和官员的致辞、讲话往往成为“重头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不能说学术研讨会不能邀请领导和官员参加,有些讨论实践性较强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可以也应该邀请一些实际工作者,但为了让领导和官员“光临”而耗费过多精力,就得不偿失了;也不能说领导和官员的致辞、讲话都没有见解,但尽讲一些与会议主题关系不大的官话、套话或者当地的风情、自己的政绩,就本末倒置了。把注意力集中在领导和官员身上,就会有意无意地忽视会议的真正主角和真正主题。顾此失彼、蜻蜓点水,必然导致研讨会的质量不高。有鉴于此,提高学术研讨会的质量,首先应端正办会的价值取向,尽量淡化行政色彩,突出学术宗旨。

  主题过于宏大,是当前学术研讨会存在的一个“亮点”。一些研讨会的主办者为了追求所谓的“层次”和“分量”,往往选择一些大而不当的主题,有时甚至在一次会议中设置多个主题。主题过于宏大,内容过于分散,就很难在具体问题上进行集中而深入的探讨。这就违背了举行学术研讨会的本意。况且,当前的学术研讨会会期大都不长,长的不过三四天,短的可能只有一两天。要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宏大主题搞清楚、谈透彻,实在是力有不逮。从这个角度出发,提高学术研讨会的质量,又应当改变贪大求全的心态,缩小切口、集中主题,从具体问题入手,让大家集中精力深入地发表看法、交流思想,以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或者在某些方面实现突破。

  缺乏必要争鸣,是很多学术研讨会的一个“创造”。举办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为专家学者提供互相交流乃至互相辩论和争鸣的平台,促进某些问题的解决。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很多思想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往往是在辩论和争鸣中得以激发和催生的。从某种角度说,学术研讨会就是要成为激发思想火花的燧石、催生创新灵感的触媒。没有辩论和争鸣,学术研讨会的作用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但纵观当前的很多学术研讨会,辩论和争鸣色彩越来越淡薄: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与会者宣读各自准备好的论文,很难见到进行深入交流甚至交锋的场面;大家没有时间似乎也不太愿意用心倾听和评析他人的观点,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和批评。这使得学术研讨会既失去了学术味,又弱化了研讨性,很难承担起应有的功能、达到本来的目的。就此而论,提高学术研讨会的质量,还应当改变重观点陈述而轻观点交流、重“求同”而轻“求异”的模式,提倡辩论、鼓励争鸣,做到名副其实。

TOP

回复 8# 的帖子

年会论文现在上传了106篇,还没上传完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