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风从海上来,我们一直在路上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需要进行系统的档案整理,以及校友资源的调研。有很多的老师愿意将华东师大认为其母校,或者祖师所在之处。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好。在我校访学和做博士后的校友,分布在国内外各地的民俗学教学科研人员都要进行整理,有一些老师,如中山大学王霄冰(华东师大博士后),日本东京大学菅丰(华东师大访问学者),等等,还有仲富兰教授的民俗传播学的学生,分布在国内各高校,并包括上海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陈江教授,以及忻平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副校长,都是江南民俗与上海民俗研究的杰出的学者,还有客家民俗研究的王东教授,等等,或在校内,或在校外,我们要把他们的成就变为我们的学习资源。
除了民俗学研究所这样一个专业主体,要把校内的资源整合,不仅仅是外汉陈勤建教授一处,历史系与中文系的江南研究,哲学系的信仰研究,人文地理的风俗研究,如果合在一处,会形成更大的实力。也会对于我们的人才成长带来更多的资源。

[ 本帖最后由 suntree 于 2013-1-3 10:48 编辑 ]

TOP

大夏大学的西南民族民俗研究,吴泽霖,陈国钧等人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价值,这次暑期西南寻根,我们找到了很多的材料。

TOP

谢谢刘老师提供的珍贵资料。
曾经编写《贵州苗夷歌谣》的陈国钧先生,在台湾也成就了一番事业。今年我们请台湾大学洪淑苓教授作了专题演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