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建国以后——1957年底到1958年初开垦出来的农场,只有五十余年的历史。那里的人们也是此后的几十年中从全国各地迁入的人口,其中以原籍为河南和湖北两省的人员最多。
与别的地方不同,家乡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那里的人们在经过半个世纪的融合后,以去繁就简,已没有什么独特的习俗。
这里,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年”。
同别的地方一样,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洒扫除尘,做清洁,一般一家人一起动手,将家里收拾的干净整齐,布置的舒适温馨喜庆。会早早的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比如干鱼腊肉之类的腊货,卤菜,蒸菜,米酒,糍粑,年糕,包子馒头等等不容易制作却容易存放的食物,一些地道些的北方家庭还会炸麻花馓子麻叶子等食物。
也会置办年货,给家人买些新衣物,给家里添置些物什。会在年前理发洗澡,干干净净的进入新的一年,据说正月里不能洗澡理发。在过年前,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在意这些了。
除夕夜也会一家人一同守岁。现在很多户人家会聚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度过除夕夜。在凌晨十二点的时候互发短息或打电话祝贺新年。
北方人家会在三十那天一家人包饺子,准备些第二天的吃食。在大年初一的早晨贴春联福字门神,少数人家也会贴窗花。初一的正餐十分丰盛,主食一般是饺子。在正式吃饭前一般会放鞭炮。
正式的过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一般来说,正月初一向父母拜年,初二向岳家拜年,然后按亲疏远近拜访别的亲友,大概到了初七初八,拜年结束。有民谚:“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干娘,拜年拜到初七八,洗了盘子抹了塔。”
一直到过完元宵节,年才算过完。我们这里已不过小年,也不送灶、迎灶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灯节”。在传统的习俗中,从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市面上挂出各式花灯,供人观赏采买。十四日是“试灯”,各处纷纷搭起牌楼、灯树,或放烟花,或展彩灯,预庆元宵。到了十五日,则为“正灯”,各处有灯会以赛花灯,小孩子们也提着灯笼游戏玩耍。一直持续到十八日的“落灯”。
“火树银花台,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人们不仅赏灯为乐,同时还会进行猜谜游戏。谜语张贴在各样花灯上,称为“灯谜”或“春灯谜”。
有些地方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活动。古代还有“走百病”“迎紫姑”“逛花桥”等活动,不过现在早已消逝了。
元宵节要吃汤圆,不过监利人吃团子,这是一种以粗米粉包肉豆腐干等制成的馅,做成大约女孩子拳头大小的食品,取一家人团团圆圆之意。
我的家乡现在很少有这些活动了。现在大多是放烟花看烟花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