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刚过就是“五四”了,今天不说德先生,也不讲赛先生,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日期(数字)来表示历史事件、纪念日呢?
先举几个我们熟知的例子:一月份有“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爆发的淞沪抗战);二月份有 “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三月份有“三八国际妇女节”;四月份有“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清共”);五月除了“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为开端的新文化运动)以外,还有“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示威遭英国巡捕开枪镇压);六月份有“六一”国际儿童节(为纪念1942年6月被纳粹德国屠杀的捷克利迪策村全体婴儿所设);七月份有“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城进犯,中国全面抗日开始);八月份有“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共产党控制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九月份有“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的日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东北三省);十月份有“十一”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二月份有“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举行爱国示威游行,抗议日本策划华北自治)。只有十一月份似乎没有发生过可以数字记录下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实际上,对人类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的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就发生在11月(1917年11月7日),要不是随俄历称为“十月革命”,中国人也许会按自己的习惯称为“一一•七”革命。
说起来,中国人用发生事件的时间来表示历史事件的方式历史并不悠久,从清末时期起才以干支纪年方式表示突发事变发生时的年份(但不具体到月、日),如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亥革命(1911年)等。民国以后采用西元公历,习惯以日期(月、日)表示历史事件,却又不提年份。在“数字一”开头的汉字数字中必须添加间隔号,以区分突发事件是在一月份还是十一月份或十二月份。比如“一•二八抗战”(1938年1月28日午夜,日军向闸北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亦称“一•二八事变”)。
这种以日期表达历史事件的方式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非常流行,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为标志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此后有老帅反文革的“二月逆流”、毛泽东“八一八”接见红卫兵、上海夺权的“一月风暴”、毛泽东的向工农兵学习的“五七指示”、武汉“七二零”武斗事件、林彪叛逃的“九一三”事件等等。不过,彻底终结了文革的1976年10月6日抓捕江青却没有被称为“十•六”或“一零•六”事件,而是以“粉碎四人帮”传世,虽然没有使用日期,但是还是使用了数字。这种使用数字、日期来表示历史事件的方式,不仅是中国大陆所特有的习惯。在意识形态不同的台湾也是这样,比如“八二三”炮战、“二二八”事件、“九二一”大地震、“三一九”枪击案等重大事件。
相比之下,在国外很少看到以日期来表达历史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在美国称为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本称为“日本稱真珠灣攻擊”,没有“一•二七”事变之说。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在美国称为The assassination of JFK,也没有用“一一•二二”枪击案的说法。还有,中国人所说的“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在国际上的名称分别是International Women's Day、International Labour Day(也称May Day)、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即便是中国用日期表示的历史事件,在国际上也另有名称。比如“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叫“滿洲事變”,英语中习惯称Mukden Incident(Mukden是沈阳的满语名称)。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外国人在表达历史事件时有这样的区别呢?首先,中国人的月份表达简洁,用“一”到“十二”的数字即可,而英语中的月份是要用多音节的单词表达,如January,February等。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国人用几个音节的数字就表达出来了。而且,把历史事件用日期来表示,也便于学生们学习记忆,每年到了这个日子就会自然地发一发思古之忧愤。如果让美国人说November Twenty-two Assassination(“十一月二十二日刺杀案”),远不如说The assassination of JFK来得简洁方便。再说,英语中日期的说法有两种,美国人习惯先说月再说日,比如May 4(五月四日),而英国人习惯先说日再说月,即4 May,所以纯粹用数字来表示历史事件也容易混淆,5/4到底是五月四日还是四月五日呢?
当然,表达简洁、发音方便还只是中国人习惯用日期表达历史事件的一个原因。深究起来,这种习惯或许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些关系。外国人看待一个历史事件,往往直截了当,抓住关键点,珍珠港被袭就是attack on Pearl Harbor,肯尼迪遇刺就是The assassination of JFK,“五四运动”就是反传统的New Culture Movement(新文化运动)。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必定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所以无论用什么样的关键词来概括历史事件都难以表达这么多层次的意义。比如五四运动,就有政治抗议、社会变革、对外开放、文化启蒙等多重意义。这样,用一个日期来表示历史事件,一切尽在不言中,有充分的联想空间,又不失严谨。比如台海两岸对一个中国现状的理解,大陆方面认为是“各自表述一个中国”,而台湾方面认为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说得太明白了就谈不拢,干脆用一个“九二共识”来达到默契,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智慧。
写到这里,一定会朋友指出,美国把2001年9月11日发生恐怖袭击不就习惯地称为9/11 Attacks吗?不错,但这恐怕不是因为美国人与时俱进学习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而是因为美国人对911这组数字早在恐怖袭击之前就耳熟能详了——911是美国的紧急求助电话号码。
文章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0d3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