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分享】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分享】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是联系社会来研究语言。社会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1966年,布莱特将此次会议论文汇集成册出版,这是最早的社会语言学论文集。

  社会语言学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语言学内部看,20世纪上半叶占统治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着重研究语言形式的分类、分布和语言的共性特征,对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差别和变异置之不顾。这样的语言和语言学研究当然不能反映现实世界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因而是片面的。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的差别和变异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对传统语言学起到了补充和修正的作用。从历史和社会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新兴国家的语言规划,欧美国家由于移民或其他历史原因造成的双语或多语混杂现象,这些都需要语言学家研究和解决。20世纪中叶,西方社会失业人数剧增,种族矛盾加剧,人口流动频繁,使语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协调各种语言和语言变体,促进交际而不是制造矛盾和冲突,充分发挥语言的各种功能,等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此外,20世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进步为社会语言学创造了物质条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社会科学普遍采用抽样调查和统计学的方法,从把握事物总体的数量关系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语言学就是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来发现社会变量和语言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的。

  7.2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伴随着一系列跨学科的语言学分支如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一起出现的。正因为如此,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历来看法不一。总起来讲,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尽管语言学家研究的侧面和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大体上说,社会语言学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其研究对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言语,核心问题是语言变异,基本出发点是把语言看作是一个有序异质的系统,强调研究的语料必须取自现实生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充实和完善语言学。(2)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亦称为语言社会学。其研究重点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全局性的相互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语言问题。如语言规划、母语维护等。其研究成果常被用于语言决策和语文建设。(3)语用学的语言学。它以会话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讨会话原则和策略,研究会话结构和风格。(4)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它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作用,侧重研究言语交际的方式、特点和规范。其研究的核心是人类的交际能力,最终目标是建立综合性的人类交际学。(5)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其研究重点是全社会或某个社会集团对使用某种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


  7.3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语言学涉及许多概念,最基本的有语言变体、言语共同体和交际能力等。

  语言变体是分析社会语言现象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语言变体可以用来指语言、方言或语体,也可以用来指单个的语音、语法和词汇项目。使用变体这一术语给语言学家带来了很多方便。譬如,“变体”作为一个中性名词,摆脱了传统的“语言”“方言”“地方话”“土语”等具有价值判断的名称所附带的感情色彩和偏见。语言变体可能被理解为某种标准语言的变种,为避免误解,语言学家也采用语言代码(简称语码)这一术语,与语言变体替换使用。

  
  言语共同体是划分语言使用者的基本单位,因此又称言语社区或言语社团。社会语言学要研究的是言语共同体里实际发生的现象,而不是装在头脑里的东西。总的来说,言语共同体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员的集合体,其大小可按照研究的需要和抽象的程度来划分,某个国家或地区,某个城镇或乡村、各种团体,都可以视为言语共同体。

  交际能力是研究社会语言学基础理论的一个主要突破口。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是海姆斯(Hymes)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乔姆斯基研究的语言能力是研究理想的说话人或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这个理想的说话人或听话人具备完美的语言内在知识,并且在运用知识时,不受记忆力、注意力、兴趣、动机的限制,不会犯语法错误。显然,这样一个抽象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生活条件不同,教育机会不同,语言能力也就不同。在海姆斯看来,乔姆斯基所谓的语言能力应当被称之为语法能力。一个人没有语法能力不行,但只有语法能力也是不够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不仅要考虑是否合乎语法,还要考虑是否得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法性”和“可接受性”。人们掌握的语言能力应该包括什么时候说话,以什么方式说话,跟谁说什么样的话。这种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就是交际能力。

  
  
7.4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与其他语言学派不同,社会语言学通常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定量统计分析得出概率性的结论。从研究方法来看,社会语言学更接近于社会学和自然科学。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变量和社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变体(或称社会方言),涉及的社会变量有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等。研究之初,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社会变量。在确定社会变量之后,接下来就是抽样。社会语言学一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即在某一范围内抽取少量样本。随机抽样的目的是要避免研究人员为了得出某一结论,在抽样时带有偏见,从而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当然,随机抽样的结果也只能是一种概率的统计,可能带有误差。随机抽样需要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和程序进行,研究人员需要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随机抽样在操作上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研究人员更经常采用的是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作为调查对象。非随机抽样无法计算误差和可信度,因此不能根据样本推断总体情况。与抽样相联系的是适度的结论,避免过度概括。譬如,调查对象是某所高校的在校生,其结论不能超越该范围,得出某地区甚至全国性的结论。

  社会语言学研究搜集语料的方法主要方法是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保证语料的真实性,排除干扰和偏见。研究人员在搜集语料时,往往陷入一种矛盾之中:在自然语境中,通过个别访谈来获得所需语料往往比较困难。在正式访谈中,受访人可能会觉察到采访人的意图而有意调整自己的语体,这样搜集到的语料可能又有失真实。设计问卷也是一件复杂的工作,研究人员所设计的问题要尽量清晰明确,开放式问题在提法上要注意中立性。搜集来的语料只是一堆原始信息,研究人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统计,最终得出结论。

  
  1.《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重庆师范学院科研处99教改重点课题,1999/1—1999/12,本人独立承担研究工作,已初步整理出语文教学设计系统理论,完成《先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等论文与书稿,开设出选修课《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该课程已列为重庆师范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并已开始授课。
  


  1.《语文创造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完成《课外的语文创造活动》一章计两万字的撰写工作。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2f26090100bww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