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普通话会不会相互挤压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钱乃荣
恰逢今年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有人担心,一些强势方言如粤语、东北话、四川话等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也有人担心,推广普通话会消灭方言,使方言承载的地域文化萎缩。请问,方言和普通话会不会相互挤压?
世界各地都存在方言,那是因为,每个地域都存在与别处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俗习惯、文化传统。我国汉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北方方言和吴语、湘语、赣语、粤语、闽语、客话等七大方言。由于使用北方方言的地域大和北方方言的影响大,自宋朝以来,从北方方言中又产生了大量的白话文文学,在民国初年,大家公认并确立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北方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这就是现在使用的普通话。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说:“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可见,普通话与方言是根脉相通、互惠双赢的,而并非对立冲突的。
“普通话”,是法定的“全国通用语”。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学习、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对于实现各民族各地区的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普及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我国已推广普通话60年,这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不同方言地区间更好的对话与交往。
为什么今天方言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呢?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理念变得更前卫、包容,懂得好的语言文化要保护,追求语言多样化以及语言背后文化多样化的现代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有些地方,如上海、杭州、苏州、厦门、福州等地,方言传承上发生了一些问题,有许多孩子和年轻人不会说本地方言了。方言出现衰弱之势,地方文化也渐趋衰弱。这对中国语言的丰富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只有害处。
该怎样看待方言的价值呢?发动“白话文运动”的胡适在1925年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当代著名学者章培恒在2007年《中国文学史新著》里引用小说《海上花列传》中一段苏州话对白后写道:“如此真切、生动,这一切是无法用普通话来表现的。虽然才气如张爱玲也办不到”,“这不是张爱玲译得不好,而是根本无法译。”这两人的话都说明了方言鲜活与自然的特性。人们喜爱观看赵本山、周立波演出的方言文艺,也是这个原因。今天人们常说的“忽悠”、“套牢”等,就是来自生动活泼的方言口语的。
一种历史悠久的方言,必定积累了丰富的语词,有深层的文化底蕴。除在民族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外,方言的价值还在于它是地方文化的基础。方言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各有差异的事物行为和人情风貌。方言背后还有乡情,它们和各地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的民俗文化。中华文化的多元和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方言越土、越纯、越地道,就越能体现其音韵美、乡土美、风格美。越是植根于本地沃土的文化,越能在世界上走得远。这是因为,文化越本土,就越拥有细致入微的乡情民俗异彩,就越贴近本真,其语言和文化形态中便蕴含着人性中共同部分的精髓。
让方言和普通话互补双赢,而不要出于人为的因素造成两者的互相挤压,是可以实现的。首先,普通话的词汇比以前更加丰富了,语言也总是在群众的使用中而不断吐故纳新的。在21世纪这个社会生活空前活跃的时代,普通话吸收新词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积极吸收从国外传来的大量外来语,一是积极吸收从群众口中产生流传开来的生动口语方言。可见,在推广普通话以后,方言的纷繁不是坏事,反而更显现出中华民族语言资源的丰富,它们都是使普通话常变常新的活水源泉。
其次,保留方言学习和传承的适当空间。在21世纪,强大的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网络和人口的流动,使人们很容易学会普通话。在现代社会,在不同场合自由选择自己所用的语言也应得到尊重,地方广播和电视节目应有适当的方言空间。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而文化多元并存发展的新世纪,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统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母语、风俗、习惯、文化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的标志。此外,从小会两种语言的人过去多见,且往往更聪明。方言是只要跟着母亲说不需学习就会的母语,只需在幼儿园、中小学里注意别挤压说方言的时间便可。
从根本上看,方言是否流失,不在于是否推广普通话,而在于是否重视和保护方言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不注重保护,方言弄不好会衰弱或消亡。这不是危言耸听。欧洲工业化进程中,有许多语言或方言消失了,留下了不可弥补的过失,就足以引以为训。当然,也有保护得很好的,值得我们学习。上海要建设好国际大都市,构建一个和谐的“多言多语”社会,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上海话和普通话会交替使用的“双语人”,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当然会更适应自如,相处更自由愉快。通用语和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各种外语,在现代社会中各自使用在不同的社会交际和文化场合,都有其独自的功用,应该让它们顺其自然地各安其位、各得其用、各展其长。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