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沉痛悼念蒙古族诗人、诗学专家巴·布林贝赫教授

扎拉嘎胡:诗翁的脚印

诗翁的脚印

作者:扎拉嘎胡




  《布林贝赫文存》(蒙古文,四卷),收入了作者1949年至2002年创作的诗歌的评论,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成就和文艺理论方面的建树。

  布林贝赫出生在巴林草原。巴林草原是个人杰地灵的迷人世界。在这块草原上曾出现过众多的传奇式人物。过去的年代,巴林摔跤手以天下无敌而扬名整个草原,今日布林贝赫以诗歌绝妙而扬名于中外。布林贝赫步入诗坛起步于1949年,他是蒙古族大诗人、内蒙古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纳?赛音朝克图之后又一位诗坛宿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蒙古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迎来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活。蒙古族人民由衷地呼出“感谢共产党”。曾是王爷奴隶的后代,经历过草原暗无天日生活的布林贝赫,在革命队伍中亲历了蒙古民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目睹了新旧社会的天渊之别。他的爱憎必然很分明。作者在《布林贝赫诗选》中说:“新社会歌手的一生应当在爱中度过。”这是他的切身感受。他满腔激情地先后吟出:《我的故乡》、《心与乳》、《心之歌》、《伊敏河水》、《冬天里的春天》、《银色世界的主人》、《乌审召》、《你好,春天》(诗集)、《黄金季节》(诗集)等诗篇。这些诗篇是诗人自幼受民间歌手母亲诗歌熏陶、受鲁迅文学艺术院革命文艺洗礼的自然流露。这些真情实感的诗篇一出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不仅震撼了区内外的广大的草原,也震撼了内地。北京等地刊物和出版社纷纷加以介绍,也引起了诗歌界权威人物的高度关注。

  布林贝赫的诗歌创作,始终是面对人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人生的苦乐、社会的变革和民族的命运。他从生活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从人民群众的语言宝库中采撷珍言珠语。他寻求的是艺术的真诚,探索的是高远的诗的意境。他的《生命的礼花》、《凤凰》、《命运之马》等诗篇,似可看做民族精神的重塑,是民族灵魂的描摹。这些带着草原露珠、风云的诗篇在内蒙古大地上风快传诵的同时,在域内外也产生了强烈的回应。

  布林贝赫的创作成就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果定要概括的话,似可称之为“学习”。他的学习从不松懈。他是从小到古稀之年总是“手不释卷”过来的。就因为他的孜孜不倦,探寻不止,不仅在诗歌创作上获得巨大的成就,而艺术上也成为“饱学之士”。他是杰出的诗人,又是“诗论”的名教授。他以四卷本的“诗论”,把蒙古族当代诗歌的流向引入了中外诗歌的海洋里,使蒙古族的诗歌出现了新的色彩和质的变化。

  布林贝赫的创作历程上,鲜明地标出了“勤奋”二字,勤奋乃是创作上克服平庸、俗套的利器,是出新、精粹的原动力。布林贝赫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楷模。他前前后后出版了20本蒙汉诗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晶。他的创作基本上是业余中完成的,他取得的所有成就与专业作家并驾齐驱。他早期的职业是军队中的文艺工作、翻译、编辑;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内蒙古大学执教至今,他是主业完成之后,进入业余创作。双轨齐进实属难得。没有坚强信念的支撑,没有顽强意志的诱导,难以成就这皇皇大业的。

  布林贝赫是“善良”的。这善良常常化掉对他的曲解,他的学者风范从不被身外琐事纠缠。我们有时候站在哲人面前,会突然感到拙劣的咒骂恰好衬出高尚的欢呼。布林贝赫在事业上迎来的是清风明月,踏上的是文苑的坦途。他是从草原走过来的,他站在草原的制高点上遥遥望着草原。相信他在文学事业上越来越稳健,越走越美好。

来源:光明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