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的狗肉节更耐人寻味
2015年06月24日06:19 法制网-法制日报
□杜晓
今年的玉林狗肉节之所以能一扫去年的暴戾之气,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全回归法治轨道。卖狗肉者、吃狗肉者、爱狗者以及当地职能部门都严格遵守并执行相关规定
没有张灯结彩,没有敲锣打鼓,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今天,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平静地开幕了(6月23日《法制晚报》)。
如果说去年的狗肉节是一部紧张刺激的动作片,时不时就冒出令人血脉偾张的画面,今年的狗肉节只能算是一部波澜不惊的剧情片,没有太多刺激人们眼球之处,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出现这样的局面,缘自于吃狗肉者与爱狗者各自退让一步。对于吃狗肉者而言,不再在路边耀武扬威般大啖狗肉,而是在店内低调享用,街头也没有了血腥的屠宰场面,当地人甚至给爱狗者送来冰棍;对于爱狗者而言,感受到并充分肯定玉林的变化,有些人不再试图用过于激进的方式阻止当地人吃狗肉,并坦言“吃狗肉是他们的习俗,我不想去改变什么……”
尽管吃狗肉这一颇受争议的行为仍将会长时间存在,但大大缓和的狗肉节氛围让原本对立的双方感受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在相互理解和尊重逐渐建立的过程中,吃狗肉者和爱狗者关于狗肉节的共识也正在形成:这是当地一项重要民俗,很难改变需要保留,但不宜以过于血腥的方式开展。
玉林狗肉节为人们观察当前很多问题推开了一扇窗:最开始由互联网引爆,接着舆论场争议升级,最后在现实中引发冲突。类似的问题是否都能像玉林狗肉节一样归于平和,人们不得而知。互联网信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高速传播,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有些时候也让一些潜在的或者短时期内无法消弭的分歧,以一种过分夸张的方式凸显出来。就拿玉林狗肉节来说,本来只是生活在一个西南小城的人们夏天的一种饮食习惯,在被互联网曝光之后立刻引发无数爱狗人士的不满,随即蜂拥而至,怀有各种各样利益者对此也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几近酿成大规模冲突。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于社会经济快速前行、信息传播迅猛发展带给人们的突兀感和生硬感,需要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努力寻找共识,不要从一开始就陷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过于指摘对立一方,将其贬斥得一无是处,那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让事情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在今年玉林狗肉节期间,有一段插曲耐人寻味:在距离玉林市中心4公里的谷山村,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素食节,同样有好几百人捧场。人们一方面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和不同之处、争议焦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独特方式表达自身诉求,求同存异尽可能多的影响共识形成。
今年的玉林狗肉节之所以能一扫去年的暴戾之气,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全回归法治轨道。卖狗肉者、吃狗肉者、爱狗者以及当地职能部门都严格遵守并执行相关规定,维护法律尊严,不逾雷池一步。当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占据主导,人们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平等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爱、包容、理解、尊重等诸多正能量能不断得到彰显,最终换来的是社会大踏步前进。就像爱狗志愿者评价玉林的那样,“这座城市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人们在面对所有争议分歧、矛盾纠纷时最需要寻找的共识就是法治,不管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必须相信法律、遵守法律,在法治共识下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最终迎来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