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民俗学的那一张张脸(6)(7)(8)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看到预告中有俺的名字,受宠若惊是正常的,以一天一个计,原以为要轮到后天的,不期马兄把前面的两花一并到位了,俺也就首当其冲了,这感觉犹如等着神判的结果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马兄抬举,受之有愧!
愚本浅陋,何以僭而为之传也?
一个人的出生地及民族身份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丽江,纳西这两个标签也是如此,但不能不为之承担,也为之牵累,无奈……尤其是丽江被神话、被放大的当下,更多的是灼痛与误解。“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马兄也。
有一二小疵在此唠叨一下:“英古阿格”一词也源于纳西族东巴经,系神谱中的大神;纳西系藏族一支之说源于藏族学者,本民族学者不大接受;甚至把彝语支民族说成藏族后裔。
据家谱记载,我祖先系湖南汉族移民,康熙时移至丽江,几代后融入纳西,但汉族俗制也并存不悖。从现在统计看,纳西族中移民是占了大头。
那件桔子是叶涛老师所买,只是委托我晚上开会时分发一下,我不能占这贪天之功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2009年的“话题讨论”帖子中有三个留下深刻印象:一是乌丙安先生提及的赵本山与二人转的传承人真实性探讨,乌先生高屋建瓴,不畏浮云遮望眼,据理力说,体现了一个民俗学者的学识与责任。二是已经偃旗息鼓的抄袭风波,一开始理已经很明了,但所争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两个当事人范围,其警世性效果更为突出。三者当然是所在的民俗脸谱系列了。其所散发的魅力不只是民俗学界领军人物或学人们的风采,更多的是通过马先生的深描,还原了一个个虚拟世界中“神话人物”的生活本真。余也混迹于几个所谓学术圈中,但心有所动,有所牵系的还是民俗学这个阵营。我想除了与具体的人格魅力有关联外,也可能与学科本身性质的影响所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