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寻迹——从云大建筑回望历史

寻迹——从云大建筑回望历史

寻迹——从云大建筑回望历史


发布时间:2008-11-17 22:16访问次数:151
资料整理  刘健 张春晓       摄像 张春晓

  初进云大,你定会从林立的大楼和拐角的路标中看到异于其它高校的楼名路牌,字字斟酌,古色古香。的确,这每一栋楼,每一条路都承载了云大厚重的历史,它们迎接又送走一批批来云大求学的莘莘学子,也是他们见证了云大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云南大学具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私立东陆大学为当时的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所创办,始建于1922年12月。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唐继尧将军的政治理想写照。云大精神之提炼是从校内两座标志性建筑物引申而来:会泽院与云大同龄,至公堂乃原来云南贡院之遗物,算来也有五百年历史,于是有人拈出“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八个字来概括云大精神——其意谓“百家”在此“会泽”,泱泱者大,又复于“天下”昭示“至公”的心态与情怀,为追求社会的进步与正义而奋斗。“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既描述了大学的“知识载体”功能,也展现了大学的“社会良知”特征,气派照样不小,亦“大学之为大也”。

会泽院(崇楼眺翠)
  会泽楼,于1922年12月正式兴建,以创建人唐继尧的笔名“会泽”命名,而昆明东川县因此之故也改称会泽县,以县名取代原来的府名。据载,初建“纵七丈,横二十三丈四尺,凡二层”,“屋顶为露天平台,可登高远望”。以后又加盖一层,成为今天的样子。建筑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系典型的法式建筑,为云南至今所少有之建筑。设计人张邦翰是我国早期留法学人。
  近八十年来,会泽院历尽沧桑,记录了云大的发展历程。远在建校之初,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1926年北京的“三· 一八”惨案,云大学生就由此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抗日战争中,会泽院成为国内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 1948年7月15日,会泽院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一五”爱国学生运动。1987年,会泽院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至公堂(至公闻吼)
  至公堂主体风格仿宫殿式,南北两面开门,南为正,北为后。门楣上的“至公堂”三字,原系明永乐进士严孟衡的手笔。两侧立柱上为乾隆帝旧句。门东的《重建贡院碑记》,是研究云南科举制度的重要资料。现在经过原貌复原的至公堂,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演播大厅。
  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至公堂和衡鉴堂。至公堂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衡鉴堂为评卷之地。云大建校后,改衡鉴堂为图书馆,至公堂则作为大礼堂而保留下来。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成为我国重要学术文化活动中心。李公朴、吴晗、杨杰等著名人士也在此做过演说。1946年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曾拍案而起,在这里发表了铄古震今的《最后一次的演讲》。



龙门道(龙门仰止)
  龙门道有石阶95级,又称九五台阶。入校门往上看,石阶逐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易·乾》里有“九五,龙飞在天”之说,因当时的东陆大学是唐继尧主滇时创办的,台阶修九十五级有暗寓唐继尧是云南王的意思。现在的九五台阶则成为了云大学子们 “蛟腾”、“凤起”之道。从青云街入校门往上看,石阶逐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钟楼(钟楼接晖)
  理科实验楼建成后,1955年兴建配套工程水塔兼作钟楼。塔共七层,高26米,连塔顶钢架共高30米。由云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设计。 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钟楼在今天的云大建筑群中,高标独树,钟声悠扬,寓意无穷。

风节亭(高风亮节)
  云南贡院有风节亭。过去贡院考试,为教育考生,即有要考生以后做官要讲美德,有风节。现在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学会做人。志先贤高风亮节,导来者之赤心为国。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禄丰人王锡衮于贡院中举,官至吏部尚书。明亡,应南明隆武诏(唐王朱聿键之号召),出家财、募义勇,拟勤王抗清,被云南土司沙定洲囚禁于贡院。此期间,王常倔强地兀自坐于风节亭,忧愤不已。他在所作的《风节亭恭记》中,“指日誓天惟报国”的语句,表达了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遇害于至公堂。史料称王锡衮为“忠节公”。
  历史沧桑,古亭屡建屡毁,1925年东陆大学在会泽院东侧重建八角亭,袁嘉谷手书“风节亭”匾额。1944年复毁。1995年由云南大学校友总会等其他单位共同出资按原貌再建风节亭。

怀周楼
  怀周楼是1959年在原先的衡鉴堂遗址上建成的,与会泽院、至公堂在一条中轴线上。1955年4月10日,周总理亲临云南大学视察,当他了解到因为原先设在会泽搂的图书馆已经跟不上迅猛增加的师生人数和藏书量,就对学校负责人说:“你们向省委汇报,要求建盖一座像样的图书馆,云南大学是云南边疆惟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应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能够代表新中国发展的气派,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边疆文化。云南少数民族这样多,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要为边疆研究工作提供条件。经费不够报到中央,我们可以解决。”后来,学校得到教育部拨给修建图书馆的专款,于1959年动工建图书馆。为纪念总理对云大的关怀,将该楼命名为“怀周楼”。
  现在怀周楼用作信息学院教室和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部分画室。

李广田、熊庆来故居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式建筑风格,上下两层、外走廊,共308平方米。2003年小楼按照原来的风格修葺一新。
  熊庆来是国际数学界知名学者,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教育的奠基人,1937年至1949年任云大校长。他礼聘学者名流,用学术带动科研,使云大发展成为初具规模和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大学。
  李广田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1957年至1968年任云大校长。为云南大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泽清堂、映秋院
  抗战开始之后,云大成为大后方,战区及省外来云大求学的学生络绎不绝,一时学生宿舍紧张。为解燃眉之急,学校发起募捐活动,1938年,省主席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女生宿舍1院,命名为映秋院。 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0年3月,云南军政要员卢汉的夫人龙泽清捐建女生食堂1栋,命名为泽清堂。泽清堂为传统大殿式建筑。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设计。
  1992年和1993年映秋院和泽清堂分别铲除重建,成为今天的样子。“映秋院”重修后成为云南大学的办公楼,但仍以“映秋院”称。

云南第一天文点
  云南大学天文点是我国除北京观象台外唯一原测昆明经纬度确切地点。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云南省地处中国最南边,且又是高原地区。元朝时期,云南滇池观察所就位列中国27个天文观察所之一。到清康熙年间,为完成《皇與全图》,又在云南设观测点30处,至今已无准确标志可寻。1934年,由云南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发起复测,由当时地云大校长何瑶主持,在今天这个地方设立复测点。经计算,此地经度为102度41分58.88秒,北纬25度3分21.19秒。其数据比前两次更加精确。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新法测绘最早、最准确的昆明经纬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