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主题活动] 2012年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

《诗学的基本概念》
作者: [瑞士]埃米尔.施塔格尔
译者: 胡其鼎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92年
页数: 217
定价: 4.60
装帧: 平装
丛书: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ISBN: 9787500409793

此书翻译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不到五元钱,而的撰写时间是在上世纪40年代。
从荷马史诗研究发轫的诗学路径,一直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类别划分,皆脉络可寻,也是诗学有西方长盛不衰的内因所在。亚里士多德无疑在西方诗学界是开山鼻祖,其《诗学》残篇把诗作(韵文)分为戏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由此开始了关于诗学体裁的探索、争论、拓展。此后几个世纪里,谢勒尔、克罗齐、赫尔德、歌德、席勒等大家也对此予以不断地否定之否定。瑞士学者施泰格尔基于后期诗歌的跨文类特点,把亚里士多德过于泾渭分明的三分法拓展为宽泛的三分法:抒情式、叙事式、戏剧式三个类别概念。这不仅标志着分类之间的交融与模糊特点,且体现了三种不同的语言行为方式。抒情诗、叙事式、语言要素分别对应音节、词、句,分别属于人类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感性表达、直观表达、概念思维表达,这又正合于构成人的本质的三个领域:情感的,图像的、逻辑的。
值得注意的是,施泰格尔的抒情诗式(lyrik)其概念源于“吕拉琴歌”或琴歌,意为伴奏演奏的诗类,包括了颂歌、赞歌、十四行歌、铭文诗等;戏剧(drama),其词源是古希腊的dran,意为行为、行动,即行为过程,突出了戏剧重在一次行为(冲突)的终点过程;而叙事长诗(epos)不再沿用“史诗”,把史诗范围扩大到歌咏天神、骑士、愚人、动物、世界观、市民、田园生活等等。作者认为抒情式风格即回忆,叙事式风格即呈现,戏剧式风格即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在阐述关于长篇叙事式(epos)时,作者自始至终以《荷马史诗》为个案,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诗行、音韵、文本、套式、认同功能作了深入的研究,施泰格尔认为《荷马史诗》是基于口头叙事完成的作品,“在他(荷马)眼里,文字是时髦的东西,他还估计不出文字会做出多大的成就 来。由于他在叙述更古老的时代,所以他避免提到文字——这一情况我们无论如何估计都 不会过高。”他也承认《荷马史诗》有后期文人整理的痕迹,但“正因为文字还没有渗透一切”,“荷马的长篇叙事诗也不可能掩盖口头流传即它们的起源。那句玩笑‘荷马在打盹儿’可以附在这里,作为古人的证词,说明文字还不习惯的人是会忘事的。”
史诗在族群认同中的功能非同一般,作者也认为“荷马可以视为欧罗巴之父。在传说边疆欧罗巴各民族的范围内,荷马是唯一的诗人,在他身上显现的叙事式本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纯的。此后,纯叙事式就不于丹可能了。成年人不能再变成儿童。”作者对《荷马史诗》的logos与mythos也有所涉及。
此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把大量的哲学观点、名词渗透到诗学解析过程中,作者本身也受过西方哲学史训练,尤其受海德格尔影响深远,在书中有关海德格尔哲学名词比比皆是,但因为作者能够消化理解,并未给人也晦涩难解之感 ,翻译者的功底也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施泰格尔在用哲学语言阐述诗学时,帕里、洛德在南斯拉夫酝酿着一场口头传统的革命。把二者结合起来比较,可以说各有千秋,表里合一。帕里、洛德以坚实、卓越的田野工作完成了对荷马问题的现代阐述,确立了口头传统理论;而施泰格尔从哲学、语言学、文学等多元学科角度拓展了诗学分类的多样性与可持续性。
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诗学,作为一门在西方发展了上千年的学问,我们对其学科的理论构建、学科脉络、累积知识深入了多少?读懂了多少?如果在还没有作好应有的知识储备、理解、掌握的前提下妄下论断,断章取义,标新立异,还以为发前人之所未见,那不只是重复旧路的问题了。
唯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寻找前人的肩膀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使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