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日本中确立的山人论《三部作》
山人论“三部作品”即《后狩词记》、《石神问答》、《远野物语》刊行的明治42年之翌年的2年间(1909~10年),柳田的公务是直接负责殖民政策。朝鲜合并的翌年(1911年),作为内阁法制局参事官的柳田,因功获得五等瑞宝勋章[注],在同获勋章的92名高级官僚中名列46位。而从事农政学学术研究是否也作为一份贡献却并不详知。(倒是可以反证民政学研究与殖民政策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和柳田自己的民俗学相关)但是翌年他又获得了韩国合并纪念章。
朝鲜的殖民地化的参照物是台湾。进入柳田视野的日本帝国的殖民地包括北海道(含千岛)、冲绳、台湾、南桦太岛(库页岛)。柳田于明治36年(1903)年阅读了台湾总督府的“旧俗调查报告”,明治39(1906年)视察了东北、北海道、和成为新领土的桦太岛。他的“三部作品”不是为了民俗学,而是在构想着殖民地政策的调查活动中的产物。
著名的《远野物语》还有一件事没有提到,那本书上有古怪的献词:“本书谨呈海外人士”序言中有这样的话:“希望我说的话不会使平原人战栗,本书的作用就像陈胜吴广一样”最令人不解的还是献词,最后真相据说是是柳田准备把该书送给定居西洋的友人,但这恐怕不是真正的原因吧。陈胜吴广是领导摧毁中国最早的统一帝国秦王朝的农民起义的两名首领。也许这本书揭示了日本把“海外人士”和“山人”一样抓起来,激起了这些人对日本殖民帝国反叛。
本书直面“山人”问题,给为殖民政策奋斗的日本帝国的政治家和官僚“同志”提出了警告和建议。(序文多次提到“目前的当务之急”和“当下的情势”)“本书的作用就像陈胜吴广一样”,是自负从根底上抓住了反抗日本统治者的“山人”的心理,可以察知柳田暗示日本必须采用尊重传统文化、民俗的殖民政策。但这一视角和日本政府的政治、及新渡户的政治和学说殊途,于是形成了柳田独自的学说“民俗学”。
对献词解释还有若干补充。认为柳田是民俗学者的主流观点是“本书谨呈心系海外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停止西欧崇拜,把注意力放到日本的意思——典型事后附会的解释。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海外人士”也可能解释为西欧的民俗学家、民族学家。是为了夸耀日本的民俗学、民族学研究。事实上,柳田是有着国际视角的。)关于《后狩词记》已经说了很多,接下来谈谈《石神问答》。这里的“石神”是东京的地名“石神井”,抑或是指路边的小神。围绕这个问题和几位友人的通信书简的汇总诞生了这本著作。柳田认为“シヤグジ”是道组神[注]、因为有“サヘ(塞)之神”(镇守境界线的神)一说,在阿伊努语中“界障”被称为“「サク」”。柳田把本体不明的石神认作是当时和“生番”对峙的古日本“隘勇线”的遗迹。
[注] 道组神:村庄入口处为防止恶灵来袭的守护神或守路神。近世,以自然石、阴阳石、石塔等形式供奉于村头、路口或山口。
“三部作品”后,柳田所采用的“比较”的方法论其实从台湾殖民政策中来的。(他的农政学的发展从把民俗学作为殖民地政策学的预备学研究开始的)台湾总督府民政局长后藤原来是一名医生。他在内务省时代,通过视察地方卫生而了解到,要提高医疗卫生水准,掌握当地的民俗是很重要的。秉持这个经验,后藤坚持台湾也必须做好土地调查事业和旧风俗调查事业。这就是“比较”的方法论,其成果在柳田读到的《旧风俗调查报告》中也记载了。而新渡户的“自由主义”殖民地政策也从后藤那里获益良多。
最后一点,“山人传说”的舞台之所以选择“远野”[注],和怪谈热潮中,经作家水野叶舟介绍而与佐佐木喜善(镜石)会面的机缘有关,但柳田和远野的因缘不止于此。明治42(1909)年,柳田来到远野。那里住着的不是佐佐木,而是民族学者伊能嘉矩,伊能在台湾是后藤手下调查旧风俗的调查官。伊能不仅写了给统治台湾参考的论文,还写了大和朝廷对东北异名族的虾夷的征服、同化政策的论文。柳田的古朝鲜语也是请求伊能教的。
▼濒临覆灭的阿伊努人和解放了的冲绳
柳田也很关注阿伊努人。《远野物语》的初版充斥着阿伊努语。但到他开始提出民俗学的昭和11(1935)年再版时,“阿伊努”却被删去了。柳田后来的民俗学到底为何物可见一斑,但暂且不说。作为国内“山人”样本的阿伊努人正濒临着覆灭。明治32(1899)年《北海道旧‘土民’保护法》的制定表明国家完成了征服。(该法一直存续到1997年)。
平安时代写作、留存了濒临覆灭的阿伊努文化的是金田一京助,但此举是颠倒了近代民族学。近代国家是因国语的存在而成立的。国语的自觉,推动了日本的言文一致运动,引起了对口语、俗语和口头文学的重视。语言可以认为是自我、个人内在的外化和表达。(《远野物语》的模式选择也注意到口头文学。序的一开始就说“这个故事完全是从远野人佐佐木镜石君那里听来的” “照着感觉而写”。但并未做到言文一致,而是一部采用文言、反复推敲的作品。)
金田一认为说阿伊努话是第一要务。他把高龄的阿伊努长老们路远迢迢陆续请到东京,“软禁”在自己家,让他们说阿伊努话。因为要保存濒临覆灭的阿伊努文化最有效的采集手段就是在自己家进行随便聊天。长老们无一例外,没有说完所有的话就死去了。但金田一通过这种方法吧濒临覆灭的阿伊努文化很好地保存下来。民族学就是复制类似的东西留存于世。.
另外谈一谈把冲绳引入日本的伊波普猷。伊波也是创造了今日冲绳的民俗学者。他研究冲绳古歌谣“おもろ草纸”[注1]、也是主张琉球语和日本语,即琉球人和日本人同根性的语言学者。他最大限度地肯定了属于日本帝国的冲绳,宣传冲绳立县的“琉球处分[注2]”是“解放”了当地人。(联想到日本战败后,把美国占领军称为“解放军”的人)
尚清王嘉靖10年(1531年)至尚丰王天启3年(1623年)在首里王府编纂的歌集,集录了冲绳古歌谣。“草纸”是模仿日本的“草纸”,「おもろ」的語源是「うむい(=思い)」,可能是祭祀的祝词。全22卷.日本史,日本古代史,日本历史论坛,日史译组论坛,笃姬,北条时宗,风林火山,功名十字路口,日本战国史,大河剧,战国时代,日本历史,平安时代;
[注2]处理琉球归属问题。明治5至12年(1872-1879)日本政府在琉球强行设置冲绳县,使琉球成为日本领土。他的著作《古琉球》(明治44[1911]年刊)否定了甘受岛津蕃和清朝二重统治的近世琉球,认为这之前的“古琉球”才是理想的时代。所以他肯定了打倒了近世琉球的日本殖民统治,当然这和“古琉球”不同。无论如何,伊波的民俗学为柳田和折口等打开了冲绳的大门,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就等于是日本的原乡。流传至今的“乐园”的印象就发源于此。
柳田不无因缘的韩国合并是明治43(1910)年,柳田的多产年,不仅写了《石神问答》《远野物语》还刊行了农政学论文集《时代的农政学》。和足足通信了7年的南方熊楠见面。新渡户在明治39年从京都帝大转到东京帝大,兼任一高校长。(另:原上司后藤新雄同时任满铁第一代总裁)明治42年,帝大设《殖民政策讲座》,明治43年发展成殖民学会。乡土会是从柳田在家召集的“乡土研究会” 发展而来。会员主要是柳田的弟子,在那里学习新渡户的《地方学》(地域研究)。其意义是:把践行了对北海道和台湾的研究新渡户的农政学(=殖民地农政学)推广到国内。柳田从别的角度研究和政府政策相异的自己的“农政学”,转变了方向。同年“帝国农会”(全国农协的前身)成立。实际上是作为农政学者的柳田在政治上的败北。柳田一直致力于农业产业化推进、中农阶级的养成、现金交纳佃租、成立现代化的劳动组合。但是把柳田开除出农商务省的政府的农业政策是保守的:中央集权和展开地方行政相结合,温和地给予地方地主以名望家的优遇(推进地主离开所有农地居住)。柳田力辩这样的农政政策是一派空谈。
政府对地方的支配是从明治宪法公布的明治22(1889)年,实行市制、町村制开始的。日俄战争的44(1911)年进行了“改正”,地方行政组织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得到加强。为了压迫地方村落,国家颁布了《国有林野法》(明治32年)《部落有林野统一方针》(明治42年)封锁森林和原野,另外多次下令小神社、神祠进行合并(明治39年)。不仅南方熊楠反对,柳田也反对这些措施。
近代化的洪流中农村荒废(离乡去都市,人口流失是一个原因),经过日俄战争财政的窘迫波及到地方。政府发起了“地方改良运动”促进地方自力更生。其一大成果便是继承了二宫尊德(金次郎)流派的“报德社”和政府别动队“报德会”。提倡协调和努力的精神主义的“地方改良运动”倡导农本主义,在政策上固定现有的地主和佃农关系。帝国农会的成立就是这条路线在全国的完成。
日本古代史论坛
www.ribenshi.co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