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陈驹:《中华民间文学通论》

陈驹:《中华民间文学通论》



基本信息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页码:52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
·ISBN:9787540678265
·条形码:97875406782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华民间文学通论》内容包括:民间文学的概念、中华民间文学的范畴、中华民间文学的特征、作为文学两大门类之一——民间文学的特性、作为中华民间文学的中华个性、中华民问文学的价值功能、艺术价值、实用功能、科学价值。
作者简介
陈驹,广西玉林人,1938年生,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兼任广西大学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广西政协《文史春秋》杂志副主编,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广西语文学会理事,广西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广西作协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发表过文艺评论,文艺创作,文史随笔,学术论文等共200余篇,主要学术作品有《“鼓角”》,《钲铙考》,《独弦琴源流考辨》、《壮族蜂鼓和瑶族长鼓渊源考》,《广西几种民族弦乐器初考》等,文艺作品有七幕壮剧《外乡来的情人》(获广西文艺汇演一等奖),诗歌《丰收山歌》(入选通用小学语文教材,并被誉成多首歌曲在全国汇演及四个省市的创作评奖中获奖)等,主编《中国古代教养读物丛书》。
--------------------------------------------------------------------------------

目录

导论 中华民间文学的界定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二、中华民间文学的范畴
第一章 中华民间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作为文学两大门类之一——民间文学的特性
第二节 作为中华民间文学的中华个性

第二章 中华民问文学的价值功能
第一节 艺术价值
第二节 实用功能
第三节 科学价值

第三章 中华民问文学的负面表现
第一节 自身特性方面的局限
第二节 艺术形式方面的局限
第三节 思想内容方面的局限

第四章 中华民间文学的韵文门类
第一节 民间歌谣
第二节 民间长歌
第三节 谚语
第四节 民间谜语
第五节 民间对联

第五章 中华民间文学的散文门类
第一节 神话
第二节 民间传说
第三节 民间故事

第六章 中华民间文学的台本门类
第一节 板书
第二节 鼓曲
第三节 评话、评书
第四节 相声
第五节 民间戏剧

第七章 中华民间文学的工作实践
第一节 民间文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汉译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选编
第五节 民间文学的研究
后记
文摘
1.民间文学从一产生就具有口头性特征
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这一特征,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上文已经说过,人类最初的劳动呼声,一经同某些表意的词语相结合,就产生了原始的诗歌。这种原始诗歌,既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也是最古老的民间文学作品。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纯粹是口头性的。后来有些原始时代的诗歌,虽不一定直接产生于集体劳动的场合,而是产生于祭祀仪式或欢庆、娱乐活动,但它们的创作和流传,也仍然是口头的方式。因为那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根本不可能利用书面方式从事这种精神活动。这种情况,只要看一看今天世界上那些还处在比较原始状态的部落或民族,就可以找到例证。
就因为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民间文学主要是采用口头方式创作、流传和保存,所以有很多古老的民间文学作品现在都听不到、看不到,它们都失传了。现在还能听到、看到的属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民间文学作品,不外是三种:一是直到不久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那些民族的口头文学作品;二是从远古时代就世代口耳相传至今的某些神话传说;三是本来产生于原始社会,口头流传到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再对它加以追记的作品。
前两种作品现在不难见到;第三种作品则难以找到太多的例子,这里仅举几首远古时代的歌谣为例:
一首是见于赵晔《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篇幅不长,只有八个字:
这是一首远古时代的“猎歌”,它叙述了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狩猎的全过程:把竹子截断剖成竹片,用绳索连接竹片的两头,这就做成了一把竹弓;用这竹弓射出泥丸,逐击那飞着的鸟儿和奔跑的野兽。尽管极简单,只依次叙述了“断”、“续”、“飞”、“逐”等先后进行的行动,但人们从准备打猎的工具到进行打猎的经过情形,却大体上表现出来了。这首歌原来可能是在人们修竹做弓时边劳动边唱,也可能是在打猎归来边走边唱,或者是在跳狩猎的舞蹈时伴舞而唱;唱时也许还夹杂有衬词。

后记
这是我在高校讲授中国民间文学课的讲义。
我自1962年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一直在高等学校工作。1983年以前讲授过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等课程;1983年以后,改教民间文学、民俗学、民族学、中华民族文化等课程。
在1999年的一次失窃事件中,小偷把我多年以来的讲稿偷走了大部分,只剩下了大部分的民间文学和小部分的民俗学、民族学、中华民族文化等的讲稿。2006年5月我第二次中风,断断续续地在病榻上卧了两年多,不得不提前退休。退休以后,我在病榻上将过去被小偷漏下的民间文学讲稿加以整理,就是这部书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