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老师的大作自从贴出来之后,俺就一一的复制到文档里逐字逐句的看,天天看,天天寻思。
但我毕竟只是个“小学生”,对于其中很多的事情是不知晓的。只能在此献丑,不当的地方还请施老师多包涵,同时,也请各位前辈和老师拍砖。
愚以为,施老师的文章不仅仅是对民俗学现在的生存状态进行思考和发问,这也是对目前整个国内学术界的一种审视。这些问题都是学界的顽疾。虽存在已久,但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如此这般的进行揭示。所以,施老师的这种精神,是很使我敬佩的。学界就应该多些像施老师这样敢于正视问题,富有批判精神的学者。
再有,就文中所提的几个问题,想请教施老师:
1 施老师在文中第一和第十部分提到了关于学术崇拜的问题,愚以为,在学界不宜立任何领袖。即便是领袖,那么也不能是学术领袖。崇拜只能放在对于前辈的个人人格和学术观点。学术带头人的存在,不是说在学术上他就有独断专行的权利,恰恰相反的是,他应该用包容的观点去吸纳来自各方的意见,全盘审视,目的在于让这个学科发展的更好。但是,目前的学界,在一个学术团队当中,年轻学者恐怕只有服从的份儿。尚若有“反叛”的心,那恐怕在这个圈子里一辈子翻不了身。
2 曾经读过万建中老师的一篇文章,是对民俗学现状和在高校的开展情况的反思。同时,自己在网上也搜索了一些和民俗学科的发展及现状相关的一些文章。读过之后,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民俗学现在的状况在学界实际处于边缘的状态,并不受重视。比同类的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相比,那是弱小得多。而且,民俗学圈子里的人现在的实际状态就是“自娱自乐”,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绕来绕去。
我这样讲可能会有些严重。但真正能向钟老那样全新民俗学的发展着想的人,能有多少呢?
民俗民俗,离开了人民,就失去了源泉。试问,学者当中每年真正用来进行田野调查的时间有多少呢?而浪费在那些价值不大的这种会那种议上的时间又有多少。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那些在基层对民俗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肃然起敬,民俗绝对不仅仅是论文和学成果上。最后,我觉得施老师还可以就民俗在社会上的传播和如何使人们重新认识民俗学方面加以探讨。
3民俗学的创新,真的是一个不错的议题。这种创新,是方法上的也好,是理论上的也罢。总之,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冠以”观点不够新颖“之类的帽子,任何新事物的产生,我们都应该给他一个生存的空间,不要一棒子打死,真理越辩越明,谬论不攻自破。
献丑了。请施老师多多见谅。
祈愿民俗学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