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组新闻:成都非遗公园变空城

一组新闻:成都非遗公园变空城

成都非遗公园变空城 政府补贴难留艺人
2008-4-19 0:34:00 四川新闻网 姚朔昂

摘要:

为了树立成都在全国文化城市的形象,政府不惜斥巨资打造总占地近五千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在去年夏天的非遗节期间这里曾有千余个非遗项目亮相,吸引多达几百万人参与。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已变成一座空城。4月17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非遗公园,看到这里建筑和绿化虽然都井井有条,但游人却屈指可数。对此公园办公室副主任邹立坦言,由于公园离市区较远,而目前餐饮和娱乐等相关配套接待功能还不完备,因此游人一直较少。

成都非遗公园成空城 现场感受非遗公园成空城
当天上午,四川新闻网记者驱车前往非遗公园。进入公园园区后马上就感到这里特别幽静。因为这里除路宽车少外,各种植物造景错落有致,称得上是一座难得的城市氧吧。但遗憾的是,来往的人相当少。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充满欧洲风情的海外小镇附近,仅出现几对正在拍结婚照的新人。摄影师告诉记者,这里人很少,环境很有欧洲情调,是拍外景的最佳场地。
记者来到海外小镇的商业步行街,看见街道两边门锁紧闭的商铺,感觉就像来到一座古城遗址。在街上唯一遇到的人居然是保安,他告诉记者,这里的商铺去年八月建成后一直空着,“至于租没租出去,我们就不清楚了。”
园内唯一有点人气的地方是四川民俗园附近茶馆。记者在现场看到,稀稀拉拉大约有十几个人在这里喝茶。对此工作人员称,这里在非遗节期间曾有四五十个民间民俗项目展馆,但现在只剩下了十个。
政府补贴依然留不住艺人
“好多都撤走了,现在只剩十家还在展出。”工作人员向记者指了指前面的新疆馆说。记者看到,新疆馆几个房间的展场只有一位新疆姑娘看守,场内无人参观。新疆姑娘告诉记者,是单位让她在这里看着的,里面主要陈列了些新疆风情照片。当记者问展馆靠什么维持时对方谨慎地说,“我只负责在这里看着,其它什么都不清楚。”
随后记者在民俗园内转了一圈,发现只有一位名叫高君维的微刻老艺人在这里坚守。“其实作为艺人挣钱多少是其次,没有人来关注才是最可怕的。看到现在非遗公园这么萧条,我们真得感到很无奈”,微刻老艺人高君维告诉记者,如果他是年轻人恐怕也早就坐不住要走掉了,“现在这里人少得很,偶尔有些来喝茶的人也不是文化爱家。我现在之所以还能在这里坚守,完全是靠吃政府那点微薄的补贴。”
另据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四川民俗园内的展馆只要还没撤的,每月都能得到政府几千元钱补贴。不过真正的艺人早就走了,在这里守展馆的全部是艺人自己每月花几百元请的工人,这样艺人可以吃一截补贴的差价。”
专家观点计划经济后遗症
“我们公园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既非遗文化社区、非遗体验区、非遗生态特色产业带和非遗创意产业园。”非遗公园办公室副主任邹立告诉记者,非遗公园最核心要打造的就是非遗体验区,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项目引进,规划到2015年争取全面完成。谈到为何环境如此好而人气如此低时邹立坦言,由于公园建设时间短,离市区又较远,加之目前餐饮娱乐等相关配套接待功能不完备,因此游人肯定不会太多。
而针对政府投入巨资打造的非遗公园市民并不买帐的现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表示,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了,“其实说白了这还是计划经济思维的延伸,这些节会园区的打造并没按照市场需求的原则在投入,完全是长官意志说了算,当然最后会弄得很尴尬,因为老百姓不买单就缺乏可持续发展。”
胡光伟认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府人为的打造是不长久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这个案例再次说明,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TOP

门前冷落车马稀 成都非遗公园很“寂寞”

2007年07月16日06:46   四川新闻网      

首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喧闹已过。时下,记者眼前的这座主题公园很“寂寞”———
-本报记者黄玲

  可不可以变成公众公园?

  糖画、川江号子、昆曲……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园主题,也是卖点。然而,13日,记者来到公园,游客稀稀拉拉,基本上都是较少消费的老年人。

  成都市民张大爷家离主题公园很近,上午凉快,张大爷就散步前往,看看年画、听听“号子”……他对这些传统的东西比较喜欢。但张大爷的儿子张强和小孙女苗苗,除了非遗节时来赶个热闹,就再也不愿来了。用张强的话说:“那些东西离我们太遥远了……”苗苗则说:“那个地方不好玩,要么是不动的;可以动的呢,又不能碰……”

  很明显,三辈人的话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年轻人觉得非遗展览的一些东西与现代生活不是很合拍;二是不管是静态展览还是现场展演,可供游客发挥的余地太小,游客参与不进去,最后只剩下张大爷们对非遗公园情有独钟。

  可不可以变成旅游景点?

  在成都市武侯祠,记者遇到以“自由人”方式来川游玩的美国小伙子彼得。他告诉记者,来之前,他做了不少“功课”:搜集网站上推荐的旅游线路、研究网友的旅游心得……最终确定了武侯祠-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的成都游览路线。当记者问起是否考虑过去非遗主题公园游览,并向他介绍,那里汇集了众多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我国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彼得大叫:“有这样一个景点吗?从哪里可以了解?”

  记者了解到,不少外地游客,尤其是欧美、日韩等国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项目非常感兴趣,但非遗主题公园已诞生一个多月,缺乏相应的推介渠道,在推荐旅游景点中,根本找不到它的踪影。

  四川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孟友认为,依靠线路带动,是旅游景点尤其是新增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手段。主办方应有意识地与旅行社接触,将主题公园“镶嵌”在一些经典线路中,让游客借助旅行社线路推荐了解这个景点。同时,在市场促销上,要有意识地针对已有意向的客源群体,方可事半功倍。

  “但如何使景点本身好看、好玩才是当务之急。”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形态,要让游客觉得好看,就要尽可能增加‘活动’的项目,多一些表演、展示;同时根据项目的内涵和特性,在不同时段推出不同的民俗活动,比如‘端午节’本身就是非遗项目,完全可以在端午推出相应的活动。”他还提到,可以与各省相关部门建立起联动机制,邀各省非遗项目“相对应”的时段来此举行活动、进行展演。

  有关人士还表示,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是娱乐和互动,让游客享受到更多的参与乐趣是必须的,比如昆曲,是否可以考虑让游客也可以上去唱两嗓子?比如年画,除了现场展示,也可以让游客试着自己画画———不一定要求专业,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提高旅游消费,何乐而不为?

  编后

  文中虽然主题是非遗主题公园的节后打造,但类似思路也可以借鉴到其他“节后设施”上。要实现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从客源市尝旅游趋势、旅游产品以及线路整合上入手。如果这些“节后设施”有自己准确的定位,让游客觉得好看、好玩还有意思,何愁“门前冷落车马稀”?

  ( 四川日报)

TOP

网友拍摄的一组照片,很伤心

网友拍摄的一组照片,很伤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蜜三刀 于 2010-7-8 15:16 发表
非遗运动就是一场虚狂的烟花,
人散后,一地纸屑。
赔了活该。
学界中人,凑完了热闹,也该想好退场之计了。
如此浪的概括,真好。
蜜三刀给学界中人指条明路吧。

TOP

谁又是这场运动的肇事者啊?

TOP

把这个话题移到话题讨论来讨论几日,再移回对应版块。

TOP

成都“非遗公园”中雕塑人为破坏严重(图)
2010-05-27 16:19:00 来源: 华西都市报(成都)




蜀锦妹的左臂被折断。


2007年,成都市政府为了举办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特别兴建了一座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这座国家级“非遗公园”,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为主题的国家公园。
川剧、川江号子、陕北安塞腰鼓、傣族泼水节、苗族姊妹节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原生态,采用铸铁雕塑的形式,以1:1的比例做成40组雕塑安置在土龙路、两河路两侧,形成两条雕塑景观大道。然而,“非遗公园”落成才两年多时间,有的雕塑就出现了缺胳膊少腿的现象。据了解,这些残缺雕塑基本属人为破坏。
  “太缺德了,简直不听招呼!”
昨日下午,负责土龙路街道清扫的周大爷将记者带到“蜀锦制造技艺”雕塑前,捧着一支“断臂”气愤地说,几天前他亲眼见到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来到这尊雕塑前拍照留影,只见小伙子刚站上“蜀锦妹”的左臂上准备摆造型拍照时,“突然‘哐当’一声,雕塑的手臂就被折断了。”周大爷说,两个年轻人见闯下祸事爬起来就跑。 随后记者又在“竹琴”、“少林功夫”等雕塑前看到,民间竹琴艺人手中的竹板遭折断;少林武生手中的棍棒遭折断……
非遗公园管理办公室和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着手调查,并尽快修复被损坏的雕塑,同时呼吁市民帮助监督。

记者 朱建国 摄影报道

TOP

全球非遗项目被成都非遗公园“一网打尽”

非遗公园  唢呐吹起来,腰鼓打起来。昨日下午3时30分,作为非遗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成都非遗公园拉开帷幕,在天府大巡游中亮相的国内表演团队也前来扎场。博览会荟萃国际国内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分六大展区,6月13日前,市民均可免费入场。
  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你能看到各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90个项目。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区,展馆内能看到传承人现场表演,在展览馆外的露天草坪区,你可以感受到朝鲜族跳板、秋千(吉林延边)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5·12”大地震四川重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成果展区,你可以看到羌文化的集中展示。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成果展区,你可以欣赏到闽南文化、徽州文化、热贡文化的代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产品展销专区,有酿酒、川剧、皮影等。在中华老字号传统美食展区还有各地的名小吃,除了成都的龙抄手、陈麻婆、赖汤圆、三大泡等,还有台湾小点心、天津狗不理包子、关东鹿肉大串等。
  去非遗公园这样走
  自驾:从羊西线往都江堰方向行驶,过三环路羊犀立交桥后,在与土龙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左转直行,右侧便可见非遗公园。
  公交:6月1日~13日,市民可搭乘526路、158路、89路、54路、30路、96路、305路、311路、320路、342路、511路、519路、703路公交车抵达非遗公园会场。此外,草市街口(市八医院)、长顺街海港城门口、横小南街2号、江汉路区政府院正门、西御河沿街房管交易大厅、西大街(新城市广场)、新华国际大酒店等7处也有公交候车点,直达非遗公园。(成都商报记者 骆燏 赵郁蒙 吴凤 赵素冰)
  文殊坊分会场
  机器人PK大厨
  同炒宫爆鸡丁
  昨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文殊坊民间传统艺术精品博览会开幕式之前,一场在机器人和厨师之间的比赛拉开战局,一连PK了三道川菜。据悉,非遗节期间,这三台首次亮相西部的厨房机器人将在文殊坊分会场免费为成都市民烹饪美食,市民可前往感受科技的神奇。
  主持人一声令下,两位头戴高帽的大厨开始往锅里倒油、倒菜,熟练地翻炒起来。而在三台厨房机器人旁边,工作人员在电脑操作台上按下开始键,机器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开始运行。约2分钟后,一盘热腾腾的宫爆鸡丁出锅了。那一边,大厨也将菜肴炒好装盘。水晶虾仁、麻婆豆腐,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川菜端了出来。成都市美食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彭小平、副会长沈文华以及协会国际评委包奕燕三位专业评审品尝过后,感叹不已。沈文华说,这是一个创举,“可以说为川菜的产业化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成都商报记者 吴凤)
  郫县安靖分会场
  史上最大蜀绣艺术馆昨开馆
  飞针走线绣天下。6月1日,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郫县安靖“绣·天下”国际刺绣艺术节在郫县安靖镇开幕。下午3时,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在一幅长约100米的蜀绣底稿———软绢上飞针走线,软绢上描有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或自然景观图案,长城、大熊猫也列入其中。开针后,当地的绣娘以及苏绣、湘绣、粤绣、羌绣的绣娘们都参与进来,游客在绣娘的指导下也可以参加。该作品一旦完成将会是最长的蜀绣作品,并将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昨日,史上最大的天府蜀绣艺术馆正式开馆,该馆配有占地2000平方米的“七彩绣坊”和“天府蜀绣生活馆”,是3000年蜀绣发展的制高点,集中展示蜀绣文化历史、蜀绣文物、蜀绣技艺和代表作品。目前馆藏各种蜀绣作品1000多件,其中精品200多件,很多珍藏作品系业内绝版,从未在公共场合展示。
  为期7天的活动以“蜀绣天下”为主题,分为蜀绣艺术馆开馆、“万人同绣锦绣中华”、“苏州·成都绣娘手拉手”、专家“安靖论针”、“蜀绣之乡”邮品首发、蜀绣风情·天府绝活、绣品竞拍义卖、中国民歌之乡———郫县·川西民歌节目汇演等八个部分。
  小贴士安靖“绣·天下”国际刺绣艺术节的7天活动,均在郫县安靖镇府河边的蜀绣公园开展,成都市民从沙湾会展中心上沙西线,驱车15分钟即可到达会场。也可在九里堤乘公交车前往。(刘真明 董锐 成都商报记者 赵郁蒙 骆燏)
  金沙遗址分会场
  李宇春宣读“非遗保护宣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昨晚8时,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首次开放的西山水景广场上,李宇春作为非遗节组委会的特邀代表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之后,非遗节金沙遗址分会场的大舞台上演了异彩纷呈的各种表演。
  昨日是金沙遗址博物馆实行白天园区免费的第一天,不少拿到赠票的市民近距离接触了非遗项目。据悉,园区内展示有8大类近40项非遗手工技艺,包括庆阳香包、汴绣、水族马尾绣、苗族蜡染、广州彩瓷、龚扇、竹编等制作技艺。园区还举行了世界级、国家级110多项非遗的文字图片展示。
  市民还可在美食街上大饱口福,品尝南溪豆腐干、蒙山茶、华珍牛肉等,还有60多种地道的台湾名小吃。(成都商报记者 原辉)

TOP

非遗公园“非遗”文化盛宴永不落幕

2007-06-22   来源:成都日报


6月10日,全球瞩目的首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非遗公园”缓缓落下帷幕,这场历时近20天的“非遗”盛会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地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90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名录的518个项目,以及入选全国各级名录的1000多个项目在成都粉墨登场,30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表演者纷纷到成都展示“非遗”项目魅力;参加盛会的国家、国际组织达到了68个,国内观摩代表团68支,共举办活动270项,直接参与人数突破400万。
  日前,文化部特别授予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文化遗产日奖”,以表彰金牛区在“非遗节”中的显著表现,这不仅是对金牛区在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对金牛区如何发扬光大“非遗”文化、建立“非遗”传承发展长效机制的一份期许。
  欣喜可见,如今的成都,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都”。如何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打造成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并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和精神文化的大餐,金牛区进一步做出了更深、更广的探索与思考。
  系列风情月活动亮相“非遗公园”  “非遗”盛宴全年无休
  “非遗节”大幕落下,但“非遗”盛宴永远不会落幕。
  昨天上午,当笔者再一次走进“非遗公园”主题广场,看到的是与“非遗节”期间一样热火朝天的场面:热情洋溢的彝族舞蹈、原生态的民间歌谣又一次在公园主题广场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啧啧称赞。
  “‘非遗节’的时候就过来看过了,但总觉得还不过瘾,所以今天又专门来再‘重温’一下,”坐在主题广场最前一排的张大爷兴致勃勃地说道。的确,只要身在其中,凉山地区流传的民间歌谣、糅合了现代元素和彝族原生态元素的舞蹈编排就一定能让你亲身感受到彝民族灿烂的文化。笔者注意到,现场上千观众已完全陶醉其中,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表演,不住地发出赞叹,“简直太‘巴适’了!”。
  笔者从金牛区文广局了解到,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够继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让“非遗节”成为永不落幕的盛宴,从“非遗节”闭幕的第二天开始直至今年年底,将有一系列风情月活动在“非遗公园”内粉墨登场,为市民带来一系列的精彩演出和“非遗”项目展示。
  今天,只要走进“非遗公园”,你便能领略一番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独特与别致,在喧嚣之外感受一番民歌民乐的纯朴与醇厚。无论是彝族朵乐荷,还是彝族毕摩文化;无论是彝族克智,还是彝族口弦,众多凉山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节遗产展演活动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过目难忘。
  “凉山彝族风情月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金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仅是凉山风情,在此之后,甘孜康巴风情月、阿坝藏羌风情月、舞动蓉城成都风情本土歌舞演出、五彩巴蜀风情月……来自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都将在这里陆续和大家亲密接触,并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
  毋庸置疑,刚刚结束的“非遗节”已经成为了一次全民的文化狂欢,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但是落幕之后的狂欢如何持续?文化的符号如何延续?面对这一课题,金牛区做出了最佳的选择——风情展演全年无休,文化盛会永不落幕!充分利用全国唯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将公园打造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展示非遗元素民俗风情的大舞台。
  从现在开始到12月31日,金牛区将于每天上午9∶30至11∶00在公园主题广场表演区举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风情月活动,每月邀请一个地区进行风情节目展演。一场场文化“盛宴”将联翩而至,热情的市民们在落幕之后同样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民族民俗风光。
  特色展示展演  不可错过的精彩
  自“非遗节”开幕以来,作为主会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便一直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游览的“非遗”胜地,每天前去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笔者从金牛区文广局了解到,“非遗节”闭幕以后,除了将继续进行精彩的风情月表演以外,“非遗公园”内将永久保留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90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名录的518个项目展馆;同时,公园内还将长期保留40余个省外、省内各地市州以及我市各区(市)县的“非遗”项目展馆,并继续引进新的项目,重新分类,优化展馆组合,进行静态展示与活体展演,为往来的游客提供视觉上的最美好享受。
  展馆内究竟有哪些好看、好耍的项目?昨天,笔者再次走进了在“非遗节”期间受到热烈欢迎的“非遗公园”博览会甘孜、阿坝、凉山、新疆等展馆,精彩纷呈、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昨天上午,笔者一走进甘孜馆内,便看到了现代车床的雏形——甘孜州传统车模技艺,这项流传700多年的技艺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注意到,整个车模技艺展区就像一个木工作坊,一台传统车模机格外醒目;只见当地老艺人随手拿起一块木疙瘩,轻轻一放便稳稳当当粘在车模机上,车模快速旋转起来,老艺人右手拿起工具,在木疙瘩身上一阵砍、劈,十来分钟时间,一只木碗便制作完成,让人叹为观止。
  来到凉山馆,两名当地艺人弹奏起了当地的传统乐器——月琴,美妙的旋律在馆内回荡,观者无不陶醉其中。一曲奏罢,两位艺人又兴致勃勃地向笔者介绍起了凉山州的各种民间乐器,世界上最小的乐器之一的口弦、喇叭状、口大身长的吹奏乐曲马布……都给前来参观的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阿坝馆中,游人除了可以欣赏到阿坝州藏羌回汉人民在丰富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文学、戏剧、曲艺等各种宝贵的“非遗”财富,还能在馆外购买到“非遗”纪念品,为自己的“非遗”之旅留下美好回忆。
  ……如此美妙的“非遗”项目,想必你已经动心了吧?今天,你只需要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便能与“非遗”零距离接触,观摩与参与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制造,体验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曲艺、民俗的魅力。我们相信,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非遗文化一定能够真正扎根民间,成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采写 碧橙)

TOP

国际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 新非遗公园设6大功能区

新闻中心-中国网 china.com.cn/news  时间: 2009-09-07  责任编辑: 言风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成都啦!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局获悉,文化部目前正式行文批复,同意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每两年于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在成都举办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该节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同时由文化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两届非遗节的圆满成功,和市委、市政府对非遗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成都已经取得了非遗节的永久举办权。
成都市决定在青羊绿舟公园新建非遗国家公园,本月即将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4月建成交付使用,使其具备举办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今后定点长期举办的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落户
成都国际非遗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与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吴桥国际杂技节并列的四大国家级、国际性的重大文化节会。国际非遗节,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节日,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个大型文化盛会。
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告诉记者,两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有效展示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取得的积极成果,有力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推进了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全面提升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知名度,推动了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仅第二届非遗节就有520万名群众直接参与,拉动各类社会消费54.2亿元。两届非遗节的成功举办为成都积累了丰富的办节经验,这为永久落户提供了重要保证。此外,出席首届非遗节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赞扬成都是“世界非遗之都”,参加第二届非遗节的31个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一致认为,非遗节已经成为国际间推进非遗保护,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赞同。据悉,今年11月,有关方面还将专门就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事宜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回访和商谈合作。
新非遗公园将设6大功能区
朱树喜透露,第二届非遗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坚定了成都市打造非遗节品牌的信心和决心,并全力推进办节长效机制建设。除了进一步明确保护政策,落实保护经费,完善保护机制外,还将筹建非遗节的专门策划和运营机构,确保非遗节常办常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羊绿舟公园内新建的非遗国家公园将于本月动工,2011年4月建成交付使用。新公园将坚持唯一性、国际性、长效性三大原则,预计年吸引800万游客。功能上将分为六大片区:一站式娱乐度假中心———五洲情。采用简约的欧式风格让其成为非遗节会展接待基地,将设立1600个客房、4万平方米会议中心、3万平方米商业中心、1200个座位的演艺中心;互动参与型非遗文化娱乐区———世纪舞。这里将是非遗文化的展示空间,集中庆典聚会的场所,包括广场、展馆、舞台、车站、游客服务中心等;华夏民俗文化荟萃地和体验区———百味戏。这里将以地方典型建筑风格为线索,形成街、巷、楼、园等小聚落特色组团;非遗经典技艺体验展示区———天工汇。这里将打造成非遗技艺展示博物馆群,包括各类小型博物馆、原生态作坊、主题会所、非遗酒店、文化餐饮等;四川非遗文化展示游憩区———西城事。以川式及羌式风格为线索的阁、馆、院、街及广场,承载民间艺术技艺展示等;互动参与型非遗文化娱乐区———时空旅。这里将成为非遗高科技文化展示空间和非遗主题化娱乐体验空间。
可以预测,非遗节的落地和进一步打造,无疑将成为成都又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成都商报/成都日报记者 赵斌)

TOP

非遗公园能否做到节完园不空 有参与性才有人气

2009年06月05日 13:27   来源:四川日报   张珏娟

截至昨(4)日,第二届成都非遗节博览会开展4天以来吸引了40多万人游览。这样的数字对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来说是个喜讯:有人气、有项目,非遗公园或许将长久成为成都的文化一景。其实,在本届非遗节开幕前,成都市已经有了设想:借非遗之力推动这个公园成为文化产业的又一发力点,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非遗旅游景观。

    记者昨日调查时发现,非遗公园对周边经济发展正在起到拉动效应;对各地参展代表来说,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了“基地”。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担心:非遗节落幕了,参展项目走了,公园如何支撑非遗主题?

    参展代表:

    聚集人气很重要

    “非遗节后公园还有人吗?”这是外地参会代表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今后若在公园安营扎寨,涉及到住宿等诸多成本问题。而非遗公园要打造成为全国的非遗景点,吸引省外非遗项目入川又是绕不开的话题。

    “张小泉剪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展区将持续至13日非遗节闭幕。她说,尽管现在生意不错,但要考虑到非遗节的渲染,以后公园人气如何还需要考察。不过,这次博览会让他们认识了这项非遗在成都的营销潜力,第一次决定在成都设立代理营销部,专门开发四川的市场。

    在河北展馆,连续两次参加非遗节的张光宁说,人气是支撑主题公园的关

    键。“第一届非遗节开始也很火,后来参观的游客几乎都是周边群众了,再后来我们只有撤展。”张光宁认为,非遗公园的打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今年看公园的绿化等基础设施更好了,难点在于人气的持续性。

    记者采访发现,像张光宁这样的省外项目代表,他们最关心项目在这里的销售前景。“现在大多非遗项目都靠补贴生存,要不远千里在成都扎根,首先要解决我的东西有多少人买。”河南馆一位工作人员说,公园的创意不错,不过它一定需要全国非遗元素的装扮,省外项目在这里如何生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绵竹年画传承人李方福告诉记者,如果要长期留在这里,需要解决创作、食宿等很多问题;如果市场好就可以考虑在周边租房创作,然后把作品拿到公园来卖。

    游客:

    有参与性才能有人气

    “挂面是空心的?以前都不知道。”在德阳展馆,成都市民罗翠拿起一根刚刚制出的中江挂面仔细瞧了瞧,然后一口气买了8把挂面。罗翠还在“挂面瀑布”前留影,模仿工作人员制作挂面。

    这样的场景让工作人员很开心,3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半个小时就卖了几十把挂面。”工作人员说,因为把挂面制作作坊搬到了现场,吸引了不少观众。

    “生产+销售”这是本届博览会最大的招牌,现做现卖的景象在公园比比皆是。不过,记者发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非遗项目最受欢迎。

    在浙江展馆,张小泉剪刀是最火的展区,一个上午就卖出了12种类型30多把剪刀。刚刚买下两把剪刀的张厚才大爷告诉记者,张小泉剪刀既是非遗,又是生活用品,既然来逛博览会就买点回去。不远处,宜宾南溪豆腐干展销台也围了不少人。“这东西商场也买得到,但是现场有制作工序讲解,感觉不一样。”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游客,所有人都对关乎日常生活的非遗最感兴趣,有8位游客购买了豆腐干、瓷器等生活产品。许多游客表示,非遗公园要延续非遗主题,首先要留住项目,让百姓有亲自体验、实践的机会,是游客到此一游最期待的。

    专家:

    “双线”推进,运营互补

    游客与代表,两种声音实际是一个话题:非遗公园要想撑起主题,必须有市场有人气,形成“生产—保护—传承—产业”的连锁效应。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院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这些声音实际折射了非遗如何“商品化”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切入,避免节会落幕公园也落幕。”蔡尚伟说,前期公园可以通过“双线补贴”的方式推进,引入像美食节这样有人气的活动,通过租赁摊位等方式为非遗展示储备人气、聚集资金,形成美食市场与非遗市场的互动。

    同时,非遗项目的聚集效应很重要。“可以是公园,也可以是非遗聚落。”蔡尚伟认为,公园不仅仅要为项目提供展示的场地,还应该成为吸纳人才的基地,形成“前店后场”的格局。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公园周边可以打造“非遗村”,成为非遗的生产基地,前期适当为传承人提供补助,后期通过市场盘活,让村里加工生产的非遗产品直接销往公园或者向全国市场推广。

TOP

专家教授支招非遗公园可持续发展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记者 赵一)
  昨日上午,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省社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为非遗公园的二次创业和再策划拉开了序幕。
  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分三期建成,共占地4897亩,一期占地1400亩,已基本完成,第二、三期在后两年内将逐步完成。建成后,整个公园总体风格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集文化内涵、生态环境、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成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功能为主,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区和国内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
  “非遗公园在营销上可以定位为知识型的休闲,是有用和愉快的混合物,可以开发传统医学、民间美术等项目,并考虑联合旅行社与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景点连线发展。”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立伟认为,非遗公园“卖”的就是文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举例说,一位民间的收藏家开辟了一个特殊的收藏领域——秤砣,但收集下60—70套各个朝代的秤砣后,他又犯难了,因为不知道放在哪里,最后西南财大钱币证券博物馆帮他保管这批特殊的藏品,博物馆因此多了新的藏种,收藏家的名气也大大增加。谢元鲁建议,非遗公园要走本地化的道路,但在以后可以通过专题展览的形式,展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市场手段办公园,在公园里办市常”省委党校教授李翔宇说,非遗是风情文化,要先吸引眼球,再创立卖点,卖品牌,卖特色,为游客提供精神上的享受,他建议在非遗公园内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训学校,让非遗项目后继有人,也增强游客的参与性,扩大影响力。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教授朱创业则建议非遗公园的后续建设以创建AAAA旅游景区为抓手,强化主题化的品牌,着眼于市场化的运作,落脚于产业化的建设。
  (成都日报)

TOP

专家教授支招了,怎么还没实现可持续发展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