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端午节游鲁班桥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端午节游鲁班桥

寂寞的石头


  巴山深处,林密雾浓,山路缠绕,沟溪盘旋。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一县划治,以溪密竹生,有竹溪河,遂名为竹溪县。溪源自县西北鸡笼山,以其形而命名。俗称青鹤顶就是。县内溪密涧深,旧称大河179 ,小溪无数。每每两河相交,时人多称之双河口,以此名传于村民之口,不可胜数。然名著于数百里者,仅仅有一,那就是竹溪河源头,朱家河与瓦房河相交的双河口了。
  山深林密石质美,只是运输难,多为烧火砌墙堆杂料的不起眼物什。山溪暴发,两河相会,沟深岩险,三处人们难以相聚。直到一位好事者来到。两河相交西去数百米,整体山为大理石,二千余年,有工匠好事之人,细敲慢凿,遂成一长十余料,厚尺许,宽米余的大石条。石重十余吨,今天得起重机精心设计,始可安置成桥的。那好事的工匠以黄泥铺坡,圆木为底,起石条于其上,前拉后推,轻松灵便地放置于河遂相交处。
  那工匠,后人称其为鲁班,这桥,便叫做鲁班桥了。
  再后来,工匠传下一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配有木刻插图104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建筑的框架格式是此书的重点,介绍了“正三架式”和“正七架式”两种基本框架模式。主要有秋千式、天台式、桥亭式、宫殿式、镜架式、钟鼓楼式等10种建筑样式。文字长达近万字,属稀有传世之作。那就是《鲁班经》了。
  今日,端午节,我们来到鲁班桥,陈姓老人居家开店,孙女读一年级,父母外出打工,常年在外少有归时。孩子是寂寞的,石桥也是寂寞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