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八
我的记忆起始于四合院那个下午,1972年浓阴蔽日的夏日,爷爷的小儿子,我喊着鞑靼娃儿的。达达,也有如此写法的,其实就是父亲的亲叔伯兄弟,岁数较父亲小的。叔叔,这是普通人的称呼。我喜欢前面这个称呼,据说是从草原上移民融汇到江南的少数民族,它有一种草原的血气与刚勇,猛烈与执著。这个称呼与我们马家最早移民到此开家创业是不是有关系?筚路蓝缕的先祖,拼着一腔草莽蛮勇,其实也延续鞑靼族草原的血性吧?父亲的三弟,在那个院落里,木瓜树下,石碓窝边,被纠缠不休的我弄得无法脱身,用纸折叠成长条三枚,三角十余枚:长条交叉对折,一块居下,两块拼齐一端有留下一长孔,孔中穿入一纸滚动于掌心做成的细圆杆;三角尖对尾插入,斜斜成弧形,上端插入长条块两块相垒处。这是一支枪,电影里左轮枪,上面圆圆鼓鼓的一块,听说能够装几十上面发子弹呢。
那个下午,似乎在我记忆里,久久保留着,几十年后,院落早已不存,木瓜树更是连影子都想不起什么样了,那支枪如石山铭刻的字迹,永不消磨褪色。枪是再几个小伙伴的争执抢夺时,被谁损坏了呢,一点也想不起来了。然后是哭哭啼啼闹到深夜,似乎小小的四合院盛不下我的声音,弱弱的回声在院子里,渐渐淡下去,声音嘶哑气竭力虚的我,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早起眼昏的我,是不是第一声又是高昂激烈的哭喊呢?
到幼儿园去吧。是爷爷还是三叔的声音?父亲在大山深处上班,每年难得回家几次的,固定回家的时间,是大年三十夜色深,飞雪飘散路净白时,是一定会回来的。脸上一定是挂着泪珠的笑,点点泪花一定让粘满泥土的脸,划出道道泥路,纵横交错如花纹密布。是谁在划脸作怪像,又是谁在喊叫着:羞羞羞,丑丑丑,又哭又笑,黄狗抬灶,上了灶台,把屎屙尿。
沿着犁树苹果树间的小路,顺着小河边那条堤坝,过龙王庙河木板桥,龙王井边老头很可亲,斜斜的竹竿光滑明亮,一线水迹淡淡地残留在小巷子泥地上,踩着水迹上西关街,东方的西门旧城墙框残存如旧,乱蓬蓬地草迎风摇晃,进西门街折而东行,沿着粮食局东边小道子进,就看到幼儿园大门了。
工会大门正对幼儿园大门,这在竹溪农村来说似乎极不妥当的事,然而,在我的印象中,确实如此的。当然,现在的工会大门,改到北门街面,与电影院两两相对了。
幼儿园建国初期,实是县医院。
1950年1月30日,湖北省ZF民特字第4号指示,7月1成立县医务局,人员4,租用房间10。次年2月,更名县人民ZF卫生院。1953年,ZF新设立卫生科与卫生院合署办公,次年,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8间,1955年,ZF卫生科与与卫生院分开。次年,在现在水泥厂处建成住院部,房屋21间。1958年,人民ZF医院改称县人民医院。1965年,医院在迁于月弓池畔的现址。
早在县医院建立之前,这儿却是老新华书店。
幼儿园成立于1956年,选址于法院处。当时全县仅仅这一处,配保育员5人,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始,全县有81所了。1959年因原址破旧,迁于现邮电大院内。1969年,迁于原县人民医院旧址,也就是现在这个地方了。1961年到1975年间全县仅仅保留1所。我正是在这个时期,就读于县幼儿园的。
高大的木架子,滑梯滑道,旋转爬行布上,从上面溜下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呀。你似乎处身于云端,周围是虚空漂浮的白云,无处可以着力,你想抓紧抓实什么,双手紧紧的捏着边栏杆,眨眼间,你已然处身于梯子下方那块叠棉絮被了。
一支支打磨得光滑如镜的枪,板机如同真枪样能够扣动,上方的弹仓能够拉起,可以放进一粒石子,只是无法发射罢了。这让我们很是遗憾。子弟壳却不少,铜制的,黄澄澄,明晃晃,亮晶晶,我们把子弹壳底端用钢钜刻出一条缝,孔道处放入一根大铁钉,钉子尖端截断,绑着一根固定于子弹壳中部的橡皮:子弹壳缝隙里,塞入一片炸炮,那种两分钱一张五十粒小小的如同黄豆大小的炸药片,铁钉略略斜置于子弹口,高高的扔出去,子弹壳底部重,自然向下重重的落下,铁钉在子弹壳里的帽子,打击在炸炮片上,跟电影上打枪有什么区别呢?
女孩子的丢沙包,跳皮筋,跳房子,男孩子打炸炮,玩自行车链孔做的火柴枪,斗鸡,滚铁环,打陀螺,每一个玩具就有一段传奇,每一天都是一个故事,回忆里的幼儿园,是说不完古今唱不尽的歌曲。
1972年那个下午,浓阴遮日哭声缠人的纸SQ。如果没有这支纸SQ,我会不会推迟或根本走不进幼儿园呢?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庙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潭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附件:
1 [时间:2011-7-31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