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会员
- 宝葫芦
- 2319
- 来自
- 湖北省竹溪县中峰中学
|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1-1-25 13:05 显示全部帖子
寻找的悲欢之五
寻找的悲欢
湖北省竹溪县马家菜园子探秘之五
马正玉有弟兄四人,分别为马正金,马正石余,马正满,马正堂。在爷爷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是马正石余,左边为“石”字旁,右边为“余”字,并非珠宝玉石的玉。然而,在我苦苦的追寻中,一块马家祖先的石碑,闪现在我面前,那是在大队屋的猪圈奠基石中,发现的。队屋建于解放后,是拆毁部分我家老屋建成的。有一部分石头,成为了废弃的石料,没有人利用,后来无处可放,便成为猪圈的一部分了。
听说队屋可能有老屋的石料,便在墙基处寻找,没有一点点踪迹,正当我失意的时候,一脚踢出了竹溪马家的最早的碑文来。这也是天意么?是老天不忍让我怀恨而归?
从家中提出来一桶水,用抹布轻轻地拭去上面的污垢,字迹清晰而明显,玉圆珠润,铁勾银划,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了自祖先创业而到民国时期的情行。
落款:民国十年义日(十五日立)。
以我想来,,在中华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的一天,所有马家在世的男子,名字都应该在上面的。爷爷出生于一九一五年,当年已经六岁了,可是,上面没有爷爷的名字。上面也没有马正石余,那个左为“石”右为“余”的石余字。紧紧地,排在一块的,是金玉满堂。马正金,马正玉,马正满,马正堂。
那是一九八七年,还是一九八八年呢?时间已经在我记忆中模糊,石碑的样子也渐渐淡淡地消散了。如同那一块石碑,从马家菜园子,永远的消失了。
仍然在马家菜园子幺房的爷爷,一个年轻的爷爷,马盈权,比我大不了多少的爷爷,在盖自己的房子时,把那块石碑丢失了。他家盖房子,缺少石料,准备用那块石碑作基石的。听老人说,那要招雷打,于是,不知用什么方法,把那块石碑搬走了。据说,在搬动时,那块石碑,被他的锤子无意中,打破成两块。
马正金,马正玉,马正满,马正堂。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国民俗中,金鱼,亦称「金鲫鱼」。鲤科。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的形象作装饰纹样,早已见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盆上。商周时的玉佩、青铜器上亦多有鱼形。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亦用以称誉才学过人。《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在旧时宗谱里,常常可见的四六句,“门第常新,足兆三槐之瑞;人文蔚起,高拔五桂之芳”。而在父老的口头叙事词汇中,相同意思的表述是“三代没打过赤脚”,祖上曾出过“十八把白纸扇”(即十八个读书人)。这是对书香的礼赞,对耕读的颂歌。科举时代,“耕读传家”对农家具有巨大吸引力。“耕”是生存之本,“读”是进身之阶是乡民攀登社会阶梯的惟一途径。在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在旧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都明白,衣食致富靠力田行商;成才扬名,作官食禄,光宗耀祖,必须习字读书。祖先们,在辛勤垦荒拓土立业之后,一般都十分重视子孙的学问培养。
马正玉是马家菜园子有名的先生,旧中国对教师的称呼。弟兄四人,仅仅是他,从事了读这一门了。其余弟兄,则重在耕的。有一个读书人,已经是我们这一去的大幸运。
马正金,一子,马盈龙,其长子马献信曾为红光村会计。而次子马献信之子,马于权,成为现在马家菜园最大老板了。
马正玉,我们这一支为马正玉。前已述,不赘。
马正满,四子,大儿马盈林,曾经为竹溪公安局局长。
马正堂的有一子,马盈龙,后从事银行工作,所出三子,大儿马献银曾经是竹溪财政局副局长。二子马献学,民政局办公室主任,三子现为襄樊一部门领导。
这是不是,马正玉的父亲,马名玉的梦想呢?耕读传家久啊!
哦。在这里补赘一笔,在爷爷的述说中,他的父亲是马正石余,可是,人在石碑上,只找到,名字紧紧地靠在一块的“金玉满堂”。除了“石余”“玉”有差外,其余都是符合的。而在爷爷的述说中,他的爷爷为马明玉。但我在石碑上,找到的是“名”字辈,而非“明”,老一辈的,在他们口中,都记忆犹新的,是“明”字辈的。这或许为古字通假又一例证么?而儿子与父亲的名字一样,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咧?
父亲叫马名玉,儿子叫马正玉?
那是石碑上,明明确确的,铭记的文字。
在我家老祖屋的墙上,还有另一句话。那就是语出《老子》九章的,与金玉满堂的一句。如下: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