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陶立璠]一种不错的方法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陶立璠]一种不错的方法

一种不错的方法


        盛世收藏,这话没错,但没有见过像中国目前的文物市场这样收藏的,一片混乱,满目狼藉。正如冯骥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讲的,文物贩子们将中华大地掏成文化空巢,以致现在到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淘宝、检漏已非常困难。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走向民间,应者云集,许多好事者兴致勃勃来到现场,手持宝物让专家鉴定,结果百分之九十九的宝物是仿制品,使鉴宝节目大煞风景,观者都为之蒙羞。我曾经到过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那里到处是钧窑,用各种方法烧制钧瓷,产品琳琅满目。有一个地方还专门仿制历代陶瓷,元青花瓷、汝瓷、白瓷,仿制恐龙蛋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据说仅禹州地区就有4000人在北京经营这种仿制品。在禹州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烧制作坊的门口还挂着仿制的招牌,但到了北京那个“仿”字不见了,一律变成正品、真品,忽悠那些淘宝、检漏的痴汉。
       造成文化空巢的原因不去追究了。我倒想起一件往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随中日农耕文化考察团到中国江南和日本南方进行联合考察。在千叶县农村我们访问一位农民。访问结束时,这位农民从自己家的神龛上取下一个包袱,一层层打开,亮出一把武士用的长剑(或者是刀,忘记了),内中还有一张日本政府发的持有证明书,这把宝剑据说是他家祖传的家伙,政府在普查时已将其确定为文物登记在册,但持有者仍然是这位农民,如果这一文物流入市场,政府就会追究这位持有者的责任。这一做法无疑保护了民间文物,使那些文物贩子无从下手。这大概是真正的藏宝于民间,也使社会不至于变为文化空巢。
        回国之后,我曾不止一次地将日本的做法介绍给地方文化官员,说明日本对民间文物的普查和登记持有,不失为一种保护民间文物流失的好方法,但往往都是对牛弹琴。今天当我们的社会面对民间文物的大量流失、消失,社会变为文化空巢时,不能不感叹我们觉悟得太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