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陶立璠]节日里——脑子一片空白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陶立璠]节日里——脑子一片空白

节日里——脑子一片空白
陶立璠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我最怕过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我们祖先创造的如此众多的节日,本来温馨多彩,而传承到今天,好像突然变得索然无味,如何过节,一筹莫展。看看媒体的报道更是让人寒心。同样一个节日,不同的解读方式,说什么的都有,包括那些争斗的、调侃的、骂娘的。本来严肃的、深具文化内涵、有滋有味的节日文化,变得如此尴尬与滑稽。今年的端午,媒体报道湖北代表中国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递交端午申遗表,地区涉及湖北秭归、湖南汨罗、苏州等地,那么其他地区就不过端午节了吗,就没有权利申遗了吗。是谁剥夺了他们的权利。

端午在中国是一个大节,延续了两千多年,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国务院将其公布为法定节假日,让全民享受节日文化带来的愉悦。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式,举国上下都在过端午节。这和韩国不同,韩国历史上端午节曾是普遍流行的风俗,但是到了现代,就只有江陵地区的“端午祭”完好保存,而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学者们的考察、申报,被指定为韩国国家无形文化财加以保护。而恰恰在这一时期,我们的端午节却被作为革命对象大张鞑伐,可怜得只剩下吃粽子充饥了。今天有人指责“别让端午节变成粽子节”,岂不知如果中国人端午节连粽子都不吃时,恐怕也就是这一节日的消亡之日。

        现在中国的节日文化出现了变异或怪胎——抛弃端午的本义,节上加节。本来端午节起源于民间,古人对它有许多叙事、赋予很多概念和文化内涵,而且每个事象都很讲究:挂菖蒲、艾叶,制五毒符;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戴香包、吃粽子,竞赛龙舟……,每项活动都有深层的含义。现在却抛开这些概念和行为,另辟蹊径,变成节上加节。什么端午文化节、端午龙舟节、端午粽子节、端午香包节,不一而足。不仅如此,还要设置端午论坛供学者们各抒己见(不敢说胡言乱语),画蛇添足,有这个必要吗。特别是听了有些高论,并未让我们增加对端午习俗、端午文化内涵的理解,反而变得不知所云,脑子里一片空白。有时甚至想,我们这些人,包括我自己,还是先闭上嘴巴,走向田野,看看老百姓对端午节节俗是怎样思考的,对文化内涵是如何解释的,千万不要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胡乱帮腔。

        如今,我们的节日文化越来越让人望而生畏,感到失望。就连从民众那里获得的一点过节的信心都荡然无存。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感到政府对节日文化的干预太多太多,让老百姓无所适从。过去政府是采取社会动员的方式,将许多节日文化与“封建迷信”联系起来,取缔它;现在同样在用社会动员的方式,借文化保护、旅游产业开发,造声造势,用现代行为替换传统,这同样无异于破坏和取缔。每当过节,媒体报道的是政府的声音,节日期间花巨资打造的开幕式是官员们展示风采、明星走穴的舞台,与老百姓过节有何干系。节日文化是民众创造的,他们却无权主持和享受这一文化,各种场所的话语权被完全剥夺。节日文化创造、传承的主体,变成名副其实的观众,能不感到悲哀吗。就连论坛的话语权也不是学者的而是地方官员的。于是“专家”变成了“砖头”,成为地方官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附庸。官本位如此淋漓尽致的表演,你的脑子能不一篇空白吗。

TOP

我的意思是,中国的节日传承了几千年,压抑了几十年,该让老百姓自己作主,打造自己的节日,政府加以扶植、引导就已经足够了,可现在只要有节日就有红地毯、大舞台,端午节民众可以在红地毯上划龙舟、吃粽子吗。官员们为经济利益驱动,端午只有成为幌子。
    重要的应该从自己做起,这没错。每年端午节,我都是自己包粽子过节,今年也一样,算是填补空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