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替代课老师向清退政策下跪(转)

替代课老师向清退政策下跪(转)

替代课教师向清退政策下跪求饶<转>
<本文转自三九木得空间>

我是甘肃人!我是教师······
2009年底,甘肃兰州将清退该市最后1240名代课教师。而站在这1240名兰州代课教师身后的,将是全国逾44.8万农村代课教师大军。
震惊,真不知道那些权力触角如何伸展到偏远的不毛之地;无语,中国历来有歧视和迫害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师的思维惯性和传统;无奈,在2010年出奇寒冷的冬天,迎接这些苦难孩子王的,将是刺入骨髓的凛冽寒风。
蜡炬终于成灰,而泪水却永难擦拭。
清退政策以“优化教师队伍”为名,为教育管理部门多年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漠视失职漂白,却难以为如今中国的农村教育现状漂白。
我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让每一个观众用干涩的微笑面对不堪入目的农村教育现状。苦、穷、破,再加上漠视教育的孩子和家长,农村代课教师用自己身上的些许微光挣扎着驱散人生赋予他们的沉重、卑微与屈辱。
曾经在一个专题片中,年逾五旬的的农村代课教师宋金福早上四点起床,整顿家务之后,顶着微弱的星光蹒跚走在歪歪扭扭的山路上,因为他要在早上七点之前走到五公里之外的学校,他还要为学校的孩子们挑两担水,作为学校一天的饮水来源,他同时教两个年级的数学和语文课,他说,自己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每天接待前来退学的家长,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他担任农村代课教师已经近30年,每月的工资从前年才由40元涨到现在的100元。说起这些,这个满面沟壑的干瘪老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面对诸如此类的广大农村代课教师大军,我们有什么资格用一句生硬的“代课教师是以不合法或者不合规的形式存在的”截断他们本已黯淡的生活!我想反问一句:如果我们早一点提供给农村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资金的话,这些所谓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代课教师又怎么会孱弱的存在呢?普天之下,竟有如此之多的无怨无悔、愿意留守残破的三尺讲台的“教育从业者”(我已经不知道如何称呼他们),究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事还是悲哀呢!
我看到现在的媒体上对这件事的评价有几个方向:一个是嫌怨所谓的“遣散费”太低;一个是希望能让这些代课教师从新走上课堂,接收系统的教育培训;还有一个是解决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的代课教师的编制,使他们成为“合法教师”。
大家还有几个担心:一个是今后边远山区的教育由谁完成;一个是这些代课教师的“后代课”时代生活如何安排;还有一个就是清退代课教师之后,教育部门提升农村教学质量的初衷能否实现。
我不知道哪些真正身处事件漩涡的代课教师们看到网友们的这些摇旗呐喊作何感想,不过,我固执地认为,这些网友善心可鉴,可是,他们并不了解我们的教育现状,也并不了解教师真正的思想生活。
    一个能够苦守40元薪金几十年的农村代课教师,得到了那些所谓的遣散费之后,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是把那薄薄的钞票点数清楚,还是关上吱吱作响的教室大门,背上破旧的行囊,黯然不舍地离去呢?答案不言自明。
一个能够苦守残壁段垣的教室几十年的农村代课教师,究竟还有没有时间和精力重新走上课堂(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真能再提供给他们在教育机会的话),听一听这几十年来他们究竟哪里还没有给学生讲解明白,哪里讲解错误,再重新改正呢?
一个能够抛妻弃子,迢迢远道而来的农村代课教师,究竟懂不懂“编制”为何物?这几十年来,他们的辛苦,他们的隐忍难道仅仅是为了国家那个可怜的“编制名单”吗?
我们真的是用我们自己的物质思维戕害了,这些可爱的代课老师们,这些可怜的代课老师们!
这几年,文理是否分科,公办学校能否招收复课生,教材里能不能有某篇课文,能不能放开大学自主招生权力等等等等问题,我们讨论地轰轰烈烈、热火朝天,那些所谓教育专家学者总是在教育形式问题上不厌其烦、反复论证,却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本质在哪里,教育坐标身在何处呢?
清退政策,最让我担忧的是实施之后,这对整个国民的思想影响会是什么?他们会为即将优化的农村教育师资雀跃吗?当然不会,这一政策带给每一位国民的直接影响就是,老师,这个所谓的神圣职业,其实是如此脆弱不堪,难耐长久!这样的职业,不选也罢!果真如此的话,今后我们的农村教育质量究竟由谁来优化呢?
那些从边远山村走出去,深受代课教师恩泽的农村骄子们将会回头看看他们的恩师,白发拂面,满面尘灰!他们会因为小学时老师讲错的一个词而埋怨他们吗?当然不会。当然我更相信,这些农村骄子们必将不会踏上重返故乡的教育征程,因为他们儿时的努力,他们儿时的奋斗,将会幻化成一个目标,那就是,摆脱自己恩师那破败的人生际遇和命运!
我们一直在讲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清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作为廉价劳动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代替国家和社会支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厦,圆了无数农村孩子的上学梦的国家功臣们,最终被这个社会抛弃,无情,无奈而又无助!
贫贱卑微的农村代课教师为中国教育征途竖起的,将是一面充满道德和良心的大旗!

清退政策,我替那些遭受这一政策清洗的农村代课教师们向你下跪求饶!

==========================================================

我想,听过代课教师讲课的人不在少数,在广大的农村,代课教师可谓是教育战线不可缺少的师资力量,他们拿着只能维持生计的工资,教起学来却是兢兢业业,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的一位代课女教师,是当时下乡的知识青年,对待我们亲切和蔼,有一次被一名大个儿调皮男生骂哭了,眼睛红肿着还是很认真的给我们讲课。那种敬业精神是现在有些人想象不到的,工作后也曾与代课教师做同事,深知他们的对学生有很强的责任心。可以说,没有代课教师,农村教育就不能正常进行。

看到上面的文字,内心很不是滋味,对甘肃那些遭受“清退政策”的农村代课教师们深表同情,真心的希望代课教师们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TOP

进入2010年,代课教师的命运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起因在于《工人日报》一篇题为“44.8万代课教师将进行最后的清退”的新闻:2009年底,甘肃兰州将清退该市最后1240名代课教师。而站在这1240名兰州代课教师身后的,将是全国逾44.8万农村代课教师大军。

  媒体评论员朱四倍认为,公平的补偿机制,应是使那些合格的代课教师能够“登堂入室”,对那些已到退休年龄或工龄较长但不适于继续任教的代课教师,理当给予公平合理的经济补偿,由国家财政一次性拨付给他们足额的养老金,或者给予退休教师的待遇。也就是说,应让这一群体得到尊重,体面地走下历史舞台。

[ 本帖最后由 陶立璠 于 2010-1-11 22:39 编辑 ]

TOP

教育部清退的不是代课教师,是良知

    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全国余下的44.8万代课老师全部清退,进入2010年,代课教师将进行最后的清退。

    什么叫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过去被称为民办教师,大约10年前,好大喜功、纸上谈兵的教育部门以“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名义在全国一刀切清理民办教师。但事与愿违,不少偏远贫困农村地区招不到公办老师或公办老师不愿去,只能继续由临时教师执教,但他们的身份代号被改为“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代表着什么?第一,代课教师代表着中国艰苦贫困农村的教育。南方周末2005年以《代课教师艰辛执着震动人心》为题,报道了“中国最老的代课教师”、甘肃张家堡小学创建人、代课教师王政明。指出,正是以王政明为代表的数十年如一日的优秀代课教师中支撑着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他们无愧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脊梁。第二,他们代表着贫困。王政明1985-2005年一直拿着40元/月的工资。2008年初,湖南省隆回县340名农村代课教师给教育部发出过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尽管我们工作量比公办教师重,工作条件比公办教师艰苦,教学成果不比公办教师差,待遇却和公办教师有天壤之别。我们每月工资四百余元(一年只发十个月),不到公办教师收入的四分之一,而且没有任何其他保障”。信中讲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刘慕君老师代课21年,落下了很多疾病。生活也因治病而穷困不堪。因为代课教师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2006年她不顾病魔缠身,暂时放弃代课,去深圳打工治病。不到一年撒手人寰。临终前,她万分痛悔地说:“是代课毁了我的一生,是代课代去了我的命!”第三,他们代表着中国身份制社会中的低贱者。王政明担任民办教师二十年多后的1984年,因学校分来了几个公办教师,而被辞退。1985年教师不够时又被召回,他的工龄也只能从这一年重新算起,这就是他后来没有被转正的原因。隆回代课教师的公开信在末尾写道:“更让我们痛心和尴尬的是,我们含辛茹苦教了几十年书,却一直连国家承认的‘人民教师’的合法身份都没有,这对我们代课教师,甚至对国家的教育制度又是怎样的讽刺!”农村里的知识分子总是格外单纯,其实当年决策搞公办、民办双轨制的人,以及后来决策清退他们的人,都没觉得“讽刺”,在他们眼中,中国人按户籍、按身份分成三六九等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因此,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户籍制和身份制还如巍巍昆仑,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什么叫清退?清退在大陆语文中一直是针对非法或者不良事物进行清理、退还、驱赶时使用的词语。百度一下,看到的都是“清退赃款”、“清退赃物”、“清退贿款”、“清退回扣”、“清退非法行医人员”、“清退非法集资”、“清退非法占地”、“清退非法摊位”,等等。也就是说,尽管无法为艰苦贫困农村学校安排足够的公办教师而不得不招用代课教师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尽管代课老师都是学校聘用的而且很多还在继续上课,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看来,代课教师是给他们抹黑的人(让他们的好大喜功破功),是给中国教育丢脸的人(暴露了中国贫困地区教育因投入不足而严重落后的局面),因此是类似非法行医人员的非法行为人。

    宋代思想家李觏有一句名言:“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也就是说,教师肩负塑造学生善良品格和社会善良风俗的重任。反过来说,社会不能善待教师,乃是巨大的道德污点。《吕氏春秋》说:“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如今教育行政部门对层出不穷的高校腐败熟视无睹,却对身份低贱、家庭清贫的代课教师赶尽杀绝,根子在于他们根本没把师道当师道,没把教育当教育,没把善良当善良,心态近乎封建庄园地主,行状近乎血汗工厂老板。

    中国因为有巨量优秀的廉价劳动力而让“中国制造”纵横世界,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让中华民族有力复兴,谁曾想过这背后有着那些代课教师的巨大功劳?我们已经剥削了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数十年,我们已经亏欠他们数十年,今日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让他们离开讲台,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一个经济上的交代,一个身份上的交代。把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人像狗一样一脚踢开,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人成为农村最贫困的人,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人在满头白发时无法享有一个老师的名分,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人一无所有地郁郁而终,那不仅将是教育部门的道德败坏,也将是全体中国人的良知沦丧。我们说,一个缺德的人即使富有也是渺小的,那么一个缺德的国家即使发达也是丑陋的。

    写到这里,我已泪不自禁,不想再论证什么了,也没什么好论证的了,因为这本是一个不需要论证的问题,只是一个良知问题。中国,你的良知在哪里?

TOP

乡村代课老师的历史背影

乡村代课老师的历史背影2010年01月10日08:29  汉网-武汉晚报
  乔新生

  近日教育部辟谣,称“并未听说”2010年会清退所有乡村代课老师。尽管如此,代课教师群体再次以惨淡的面容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乡村代课教师是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历史产物。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缺乏公办教师,为了孩子读书,一些没有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只好走上讲台,开始他们尴尬的教师生涯。

  从身份上来看,他们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成员,但是他们不从事农业劳动,因而很难参与村民委员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他们是教育工作者,但没有正式的教师资格,因而也无法享受教师基本的福利待遇。他们既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又要在田间插秧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们的处境是中国教育的缩影;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也就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早已有之。改革开放之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可以设想,如果政府能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况;如果能采取轮岗的方式,让公办教师到农村实施教育扶贫,那么,就不会出现如此多的乡村代课老师。如今,交通便利了,城里的教育资源过剩了,政府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于是,那些辛辛苦苦耕耘的乡村代课老师们,不得不打叠起自己的行装,挥手告别朝夕相处的学生。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们是否该有一丝愧疚?看着他们落魄的样子,社会各界难道真的无动于衷?他们被时代所抛弃,可是没有他们的努力,将会有多少孩子被现代文明所遗弃?他们难以跟上现代文明步伐,却仍是伟大的播种者。

  乡村代课教师的问题,不会因“没有听说”而自行消解。政府有义务给他们以足够的补偿,有责任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他们应该得到的不仅仅是和公办教师相比的工资差额,还有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政府应该以特别奖励的方式,为他们失去的青春举行隆重的祭奠;政府应该以更加人性化的操作模式,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善待他们,实际上就是善待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关心他们,其实就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不要以契约作为借口,斤斤计较;也不要以财政拮据为理由,拒绝他们的正当要求。是否可以在现有城镇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基础之上,为被清退的乡村代课老师提供特别养老保险,至少让他们不为一日三餐发愁。这既是一份历史的报答,也是一种亲情的回馈。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TOP

TOP

视屏电影《代课老师》

TOP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为什么出现代课老师这一职业,不是没有原因的,也许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讲,代课老师任职的地方都是些边远落后的地区,那里条件十分艰苦,许多具有教师资格的师资压根儿就不愿到这些地方去,即便是去了,过不久又都离开,而那里的孩子不能没有学上,所以这一师资空缺就由代课老师来填补。过去政府不仅允许代课老师的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感谢他们救了燃眉之急,还给他们以适当的补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今天政府要清退他们,也无不可,但应在感恩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不能一清了之。要肯定代课老师在普及义务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将他们扫地出门就万事大吉。就说是同情吧,也应该在代课老师方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