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龙山药王信仰初探》)
附:药王孙思邈民间传说
传说孙思邈一来到龙山,马上就被这里漫山遍野的药材和美丽景色所吸引。他就定居在山下一个小村庄里,每天上山尝百草、采药材,潜心研究药学,为周围百姓解除病痛。只因他认为“人命贵于千金,治人一命,胜于施舍千金”的思想,故其著作都以千金为名。孙氏在贞观年间曾来湖南涟源龙山采药撰方,济世救民,至今还流传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
(一)、药王行孝
孙思邈长大后,常年在全国各地采药撰方,为民治病,很少回家。他的母亲经常思念着这个“幼遭风冷”的儿子,就流了不少眼泪,久而久之,竟然双目失明了。孙思邈这个时候正在长沙邵陵龙山,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就回家去看望他的母亲,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清自己的儿子了,只能用手去摸。母子俩抱头痛哭不已。孙思邈心里道:“我是个医生,难道能眼看着自己的亲娘眼睛瞎了也不能治疗?我一定要治好我娘亲的眼疾。”于是,他就开始认真的钻研起各种治疗眼疾的药方来。他开了不少药,用了不少方,还亲自煎熬了给母亲喝,可母亲的病不知为什么,总是不见好转。他十分着急,一天晚上,睡梦之中,只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告诉他道:“你娘亲的病,必须饮千年尸骨水,要喝金龙洗澡汤,要吃一母生九子,二九一十八个王才可好。”孙思邈醒来后,想起梦中老者的话,却怎么也解不透这几句话的含义,思来想去,竟一点结果也没有。
有一天,孙思邈又外出为母亲采药去了。孙母就喊了她大儿子来,说:“今日我特别觉得在家里闷得慌,你背我到山上去玩玩吧。”孙思邈的哥哥见母亲这样,也就立刻背着老娘上了山。两娘崽在山上玩了好一会,母亲突然道:“儿啊,我怎么突然干得很历害起来,你去为我找点水喝喝吧。”孙哥就在附近山头转了好几圈,可就是不见有半点泉水,只在右边一个小山凹里见到了一个枯尸头骨,里边有一点点水,还有一条大蚯蚓在水里欢快地游动。孙哥哥不敢用这样的水去给母亲喝,就空着手回到了母亲身边,说:“娘,这山头荒山野岭的,儿子没有找到能喝的水。”母亲道:“你怎么没有找到水呢?我实在干得太厉害了,快去想想办法吧。”大儿子道:“只有右边山凹里,我看到一个骷髅头,里边有一点点水,水中还有一条大蚯蚓,我不敢用这样的水来给娘喝。”母亲道:“口干不怕牛尿水,你快点去取了来吧,我实在干得受不了了。”孙哥哥没有办法。只好又来到了右边那个小山凹里,用双手将那个骷髅头小心翼翼的搬了过来,然后轻轻地将里边的蚯蚓拿掉,递给了母亲道:“娘,那个水我已经取来了,您就将就着喝一点吧。”娘摸索着接过,也不管是脏还是不脏,就一口气喝了下去。完后,孙母欣慰地道:“这水好清爽,喝了下去,我觉得心里特别的舒服,眼睛也觉得特别的好过。”大儿子道:“莫约这水是神灵的圣水,能治好娘亲的眼疾。”高兴之余,大儿子就背着母亲下了山。
刚到山下,母亲就又叫道:“儿啊,我突然觉得肚子饿得不行,简直要支持不了了,你赶快去为我找点吃的东西吧。”大儿子四下里一看,只见山下边有一户人家,就连忙背起母亲走了过去。刚到屋前,早见有一位年轻农妇正在家中喂食鸡鸭,孙哥哥道:“大嫂,我娘饿得很难受,你屋里有么子[1]吃的没有,给一点吧,要多少银子我都出。”农妇道:“我家也冇么子好吃的,只有一只老母鸡生的几个蛋,就煮了给你娘吃吧。”孙母问:“有几个蛋?”农妇道:“只有九个。”母亲道:“那就全都煮了吧,我实在太饿了。”农妇连忙放下食具,从坛子里摸出九个鸡蛋来,煮熟了,递给大儿子,道:“你们都拿去吃了吧。”大儿子剥了几个递给母亲,说:“娘,你就吃吧。我去把银子算给那位大嫂。”孙哥哥把银子给了那位农妇,回来,娘已吃了三个,娘递了两个给儿子,道:“儿啊,你也吃两个吧。”大儿子道:“娘,我不饿,你吃吧。”娘就继续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她觉得这几个蛋比平常吃的要大一些,就要儿子看一看,大儿子扳开来一个一看,说:“这些都是双黄蛋。”母校觉得特别好吃,而且很香,不觉一会,九个鸡蛋就全部吃完了。
母亲吃完几个鸡蛋,感觉精神好多了。母子俩就告别了农妇回家。刚一到家,母亲就惊喜地道:“儿啊,我好像能看到东西了,你快过来,让我看看,看是不是真的。”大儿子立刻就站到了娘的面前,果真就是娘的眼睛会动了,会睁了。俩娘崽高兴得跳了起来。
孙思邈回来,也高兴极了,连忙问大哥:“大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遇到了么子奇迹?”大哥一五一十地就把经历告诉了孙思邈,完了又道:“想是你的孝心、诚心打动了天地,神灵帮助我们治好了娘的眼睛。”孙思邈回想起梦中老者的话,愰然大悟道:“唔,原来是这样,这‘千年尸骨水’就是骷髅头里的水,‘金龙洗澡汤’就是蚯蚓游曳过的汤,这‘一母生九子,二九一十八个王’就是九个双黄鸡蛋。真是神奇啊!”后来,孙思邈就把这个药方写进了他的《千金方》中。孙思邈回到龙山后,为避免其它人也象他娘和哥哥一样,到山上再不能找到水喝,就特意在岳平峰顶打出了两口泉井,这就是岳平峰顶仙井的来历。
讲述人:刘正华,男,58岁,龙山凤凰工区横江冲人,现为
涟源市林业局退休干部,中专学历。
搜集时间:2006年3月2日
搜集人:郭锦辉、曾有幸
资料整理:曾有幸
搜集地点:横江冲钟再升家
流传区域:龙山及其周边
(二)、两针救双命
药王孙思邈在龙山采药,度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他来的时节,这里的山里一片翠绿,山脊山谷,鸟语花香。行到山中,药王看到这里用于治病的奇珍异草比比皆是,很是高兴。他爬上山顶,回首下望,山山岭岭尽收眼底,心情也格外开朗。白天,他拿起锄头,背着背篓,带着干粮,在山上采药,次次都是满载而归。他住在山下一户农民家里,到了晚上,就把白天采来的药进行清理、分类。那些从土里挖出来的药还要仔细清洗,不能有半点杂质和泥沙,然后,需要阴干的就把它摊开、阴干;需要曝干的就把它烘好、烤干,还有,需要七蒸七晒的,他就认真地蒸好,晒好。对于已经选好了的药物,他就把方剂配好,然后根据当地百姓的不同病情,对症下药,还真治好了不少乡民的病,老百姓都称他为“神医”。
有一天,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药王从农户家中走了出来,正准备出去采药。他越过两个山坳,来到了一个小山村。只见迎面一条大路上,有户人家正在出殡。药王从边上走过,只见一个老妇人正扶着那口棺材边走边哭,十分伤心。再细看那所谓棺材,也只是用几块木板钉起来的一个四方盒子,而且缝隙很大。药王晓得这个人家肯定是个贫穷农户,就细细的看了看:只见棺材底下,还在滴着鲜红的生血,就问:“老人家,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妇答道:“这是我的女儿,因难产死去了。”药王又说:“我看到棺材下面滴出的生血是鲜红的,你女儿可能还有救。”这时,旁边一位老翁认出了药王,就大声地对老妇人说:“老嫂子,这就是神医药王,你女儿有救了。”老妇一听,立刻转悲为喜,连忙跪下地去,叩了一个响头道:“请求神医搭救。”药王连忙叫众人打开了棺材盖,把她女儿扶了起来。药王细细地看了一看,只见那少妇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就从容地从自己的行囊里拿出一个旧布包来。药王从布包里取出一根银针,对准少妇的“人中”穴部扎了下去,不一会儿,少妇就睁开了双眼,并长长地叹了一声气,活了过来。看得在场围观的百姓,无不为之赞叹。
那些准备出葬的众乡亲,立刻把少妇抬回了家中。药王叫众人把她平放在床上,然后又取出来一根银针,在少妇左手的“合谷”穴上扎了下去。立刻,一个活生生的婴儿就“哇哇哇”的落下地来。老妇人感激得热泪盈眶,立即又是双膝一跪,连连感谢药王的救命之恩。药王道:“老人家,不要这样,快快起来。我是医者,理应为病人消除痛苦,解除危难的。”接着,药王又给老妇人开了一付治疗产后百病,理血气、补虚劳的药方。这药方至今还在龙山一带流传着,叫做“增损泽兰丸”,其内容如下:
泽兰、甘草、当归、芎藭各四十二铢[2],附子、干姜、白术、白芷、桂心、细辛各一两[3];防风、牛膝、人参各三十铢;柏子仁、干地黄、石斛各三十六铢;厚朴、藳本、芜荑各半两;麦门冬二两。
药王开好药方,交给老妇,又详细介绍了一些如何把这些药练蜜为丸,每日如何服用的事。接着,药王又把自己从山上采来的药也给了一些给她,说:“这是泽兰,这是当归,这是附子,这是干姜,这是白术,这是白芷,这是桂心,这是细辛,这是防风,这是牛膝,这是人参,这是干地黄,这是厚朴,这是麦门冬。只有芎藭、甘草、柏子仁、石斛、藳本、芜荑这几味药山上没有,需要到药店中购买,你就自己去找吧。”就这样,药王又给老妇节约了不少银两。所有在场的乡民,个个十分感动,对药王崇敬不已。众人知道老妇家中一贫如洗,连忙个个东拼西凑,聚了几钱银子,又有一个年轻小伙子飞跑着为老妇买回了该买的药。
自此以后,龙山来了个神医,两针救双命的故事就迅速在周围传了开来,甚至几百里外的人也都来向药王求医问药。药王也总是热心的为百姓看病施药,拯危救难。
讲述人:刘采凡,男,农民,龙山小洋江人氏,已故。
搜集时间:1950年4月
搜集人:郭锦辉
资料整理:曾有幸
搜集地点:农会会议室
流传范围:龙山周围
(三)、喜得龙将
药王孙思邈在龙山采药撰方,深得百姓爱戴。他看病施药,方妙药奇,往往病人只要喝一杯浓茶,或者几味草药就能药到病除,并且,药王还极少收取银两,让人感恩不尽。
有一日,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药王一大早就带着工具上山采药去了。这一天,天气很好,阳光照得山顶亮彤彤的,好象在山上镀了一层金黄色,由于山上树木众多,花草茂盛,空气也特别新鲜。药王兴致很高,心情也特别畅快,他想:“眼下正是乌头、黄精、牛膝、细辛、独活、升麻、紫胡、龙胆、防风、沙参、茜根、当归、芍药、前胡、石韦、白芷、百合、柴苑、桔梗、贯众、杜仲、商陆等药材采集割取的最佳时节,今日也必会满载而归。”
到了中午,太阳正当头顶,暖洋洋的太阳照得药王全身都感觉到舒畅畅的。这时,药王已经来到了第三座山峰的山腰,那里一个比较平坦的山谷里,清泉流淌,潺潺有声。药王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了下来,一边吃着干粮,一边喝着泉水,想稍作休息。正在这时,突然从山那边走来一个人。药王连忙站起身来,想打声招呼,却突然又想起,这事奇怪,这种荒山野岭,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穿着鲜丽的人走动?就不觉提高了警惕。只见那人正朝他休息的地方走来,走到药王面前,就立刻双膝跪地,哀叫道:“药王救我。”药王仔细一看,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总不能眼看着人家给自己下跪,不去扶一把吧,就连忙伸出双手来,却突然闻到来人身上有一股腥气。药王怀疑道:“你不是人类,如果要我救你,必须现出原形来。”于是,那人摇身一变,立即就变成了一条巨龙盘曲在药王面前。药王说:“好了,你还是化为人形吧,我好给你看病。”病龙就又变回了人形,给药王倒身拜下。药王问:“你是何方妖孳?有何疾病?”病龙道:“我不是妖孳,我乃是东海龙王敖广之子,号称渭河龙王。”药王道:“你怎么知道我能治你的病?你又是怎么从渭河来到这里的?”病龙磕头道:“说来话长。”于是,他就向药王详细介绍了如何得的病,如何到处求医,又是如何打听到药王下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
原来,病龙在渭水河任龙王时,因一时贪玩,忘记了施雨的点数,多施了两成,造成了当地水灾,触犯了天条。结果玉帝大怒,下旨让瘟神施疫,使它身上长满了疮疥,奇痒难熬。它用手猛抓,又弄得皮破血流,痛得死去活来。至今找了不少名医施治,总不见好转。后来,它听说唐皇李世民,最近封了孙思邈为药王,此人医术高明,能妙手回春,所以,就下定决心,要寻找药王。它也就一路化作人形,从渭河上岸,来到京都长安,要打听药王下落。但是,问来问去,却谁也不知道药王到底在哪里,后来问到了一个和尚,才知药王到了江南一个叫龙山的地方采药去了。病龙得到这个消息,兴奋不已,立刻就过黄河,入东海,然后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游过了八百里洞庭,进入到湘江,接着又转入孙水河(当时不叫孙水河),才转转折折来到了这里。
病龙讲述完它来到这里的经过以后,药王就说:“好吧,我答应你的请求,给你治病。但是,我也有个条件,你必须答应,就是从今以后,再不准你违背天条,也不准你伤害百姓,时时处处都必须注意与人为善。”病龙立即叩首百拜,答应道:“好,药王吩咐,我一定做到。”接着,病龙就替药王背起了药篓,紧跟在药王身后,在山上采药。
在山上,药王不忘普及药物知识的大事,他一边采药,一边告诉病龙,说这是什么药,有何用途,何时采集,用什么方法泡制药性最为有效等等,药王又说:“采药一定要掌握时节,如果不知时节,不知药物采用后是阴干还是曝干,尽管知道了这是药,也还是不会有药的实效的,反而会费时费力,徒劳无益。”病龙听了,直佩服得点头称是。
下山以后,两人回到了农户家中,药王就开始为病龙选配药方了。药王还是一边讲解,一边配制,三五天,病龙按照药王的要求,按时服药和洗浴,身体就逐渐康复起来。病龙特别高兴,它对药王感激地说:“承蒙药王费心费力,使我的病今日就完全好转了。现在,我也不准备回渭河当什么龙王了,我就拜您为师,跟随您上山采药,救治百姓吧,请您千万答应。”药王看到病龙态度诚恳,没有丝毫虚情假意,也就高兴地答应了这位龙太子的请求。
从此后,龙太子就成了药王的“龙将”,他每天跟着药王上山采药,不辞辛苦,时时刻刻陪伴在药王身边,每常遇到什么险要去处,或者危险之事,它总是立马当先,抢先而上,成了药王很好的侍卫和帮手。
(同上)
(四)、虎口拔钗
药王与龙太子一起在龙山采了几个月的药,收获很大,但是,他想,在龙山还有很多山头没有去过,现在眼看已是八月底了,有好些药正是采集的最好时节,如苦参、紫葛、泽泻、石斛、续断、薏苡仁、五味子、败酱、女青、牙子、恒山、漏芦、防已、地榆等,为了尽快掌握龙山的全部药情,药王与龙太子常常是起早贪黑,一起穿行在这大山树丛之中。
这时的龙山又是另一番景色,秋风摇曳,树影飘飘,鹰飞兔走,鸟欢雀鸣。山上的野果,挂得满枝头都是,有的可食,有的药用,特别是五味子,红红的,亮亮的,吃起来甜甜爽爽,诱人胃口。野梨、野桃也遍山都有,相当好吃,两个人的中餐,也常常就是这山上的野果。
这里的每一面山坡,每一个谷底,都有不同的药物,有的挂在树干上,有的深埋在地底下,有的易采,有的难挖,两个人总是认认真真的做着一件工作。每常不论是哪一个人遇到一味不太常见的好药,两个人就都会象小孩子一样,大大地高兴一回。这一天,两个人又起得特别早,因为山腰下都已经走过了,药王就道:“今天我们就到山顶上去看看吧。”于是,两个人慢慢地拔开荆棘藤蔓,踩着落叶枯枝,径直向山顶走去。
这里是四十八面龙山的最高峰——岳坪峰。山峰顶上一个米刷子[4]大的泉眼,有水清纯,熠熠映眼。药王游目四顾,周围再也不见另有山峦旁立。只见脚下,一路路,一条条,高高低低,曲曲弯弯的山棱,促涌而来,围聚山腰,真有众龙来朝,齐心捧宝的感觉。药王心里想:“在这如此高峻的独立山峰上,有此清泉,真是奇异,只不知其味如何?水质怎样?”也就从容地蹲下身来,伸出双手,满满地捧出一掌。入口一尝,真如仙浆甘露,沁人心脾,丝丝带有甜味。药王乃道:“这眼泉的泉水也是一味药,能治百病。”于是,药王和龙太子立刻倾出自己带来的茶水,佃出空壶来,舀了满满两壶水带下山来。
也是事有因巧。刚刚两个人走回不远,只见远远地有一个人正在路边等候。龙太子见那个人有点诡异,马上提高起警惕来,他怒目而视,跃跃欲上。药王却很是平静,仍然不紧不慢地向山下走去。正当两人走近那人身边时,猛可里只见那人扑地一个翻身,跪在地下,一句话也说不出,直是一个劲的叩头。药王定定地一看,只见那人高高大大,身强体壮,似不是一个等闲人类,走近时惟闻一股野兽的异味。药王道:“看你似不是一个等闲人类,如要求我治病,请赶快现出原形来。”那人一听,随身就是一晃,立即就变成了一只斑烂猛虎来。看那样子,确实有点吓人。老虎站在药王面前,摇头摆尾,眼泪直流。药王道:“你说明来历,究竟如何得病?得了什么病?我好救你。”老虎摇了摇头,用前爪指了指自己的咽喉,说不出话来。药王知道它的意思,立刻放下药锄,卸下药蒌,伸手扳起老虎的头,扒开老虎的嘴来。细细一看,只见一根女人的金钗正正卡住了在老虎的咽喉里。药王一下子就明白了,说:“原来是你这孳畜吃人太多,让一根金钗卡住了咽喉,才致说不出话来。这也总算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吧。也罢,只要你答应以后不再伤害人命,我就救你。”老虎连忙乱点其头,表示已然悔过。药王就拿出银针来,深深地为它扎了一针。老虎咽喉部位的肌肉立刻松驰下来,药王又拿着夹子深入到老虎嘴里,小心谨慎的将金钗夹了出来。立刻,老虎感到喉咙清爽,气体如常,随即化回人形,倒身又拜。药王道:“这下好了,你走吧。从今可要记住,再不可做伤天理、害人命的事。”老虎道:“感谢药王的救命大恩。我本是龙山一只虎精,略有一些本事,因为争强好胜,以前一些猎人来捕杀我,我就把他们吃了。后来见人就吃,终于被人的金钗卡住了咽喉,幸好药王来此搭救,才免一死。今后,我一定下定决心,脱胎换骨,终生行善,不再伤害人命。同时,我也不想再在这深山之中做虎精了,诚心诚意情愿拜您为师,跟随左右,给您做个脚力吧!”药王见虎精言辞恳切,就也答应了他的要求。接着,又将从山上带回来的泉水泌[5]了一些出来,选了几味中草药,给老虎吃了。老虎立觉精神更加焕发,威风凛凛,俨然一位虎将。
从此,药王上山采药,就以龙太子当开路先锋,老虎当坐骑,工作起来更加方便了。而那些山精树怪、虎豹豺粮都远而避之,整个龙山及周围的村庄也都平安无事,而且日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安居乐业,人健财旺。大家都夸赞,这都是药王的功劳。
讲述人:周求峰,男,龙山凤凰村人氏,农会干部,已故。
搜集时间:1949年10月
搜集人:郭锦辉
资料整理:曾有幸
搜集地点:凤凰村彭湘和家灶房
流传范围:龙山周围山村
(五)、药王传医道
药王得了龙虎二将,行为更加方便多了,这一天,药王准备带着龙虎二将从正北方向步行上龙山。这里山势险要,溪涧横流,两边陡峭的石壁刀削斧砍,突兀峥嵘,中间惟一条欲隐欲现的羊肠小道蜿蜒射向山中,要是在以前,药王只怕不敢再行前往,可如今不同了,他有了龙虎二将的帮助,走起来也就如履平地,三个人很快就翻过了一道道险峻异常的山梁。
时间很快就是中午了,三个人也没有稍作休息,立刻就钻进了岳坪峰下一片一眼也望不到头的原始次森林。这里各种各样的杂树又粗又高,就是当顶的太阳照下来,也不见半点阳光。那坚韧粗壮的攀藤植物缠绕在高大的树干上,显得是那样的亲密无间。上面结着的一种色白的果食,据说能滋阴壮阳,益气补血,要三十年才能偶然一遇,吃起来却是特别的香甜爽口,非凡间等闲之品,当地山民称它为“娘开口”。这里真的是人迹罕至之地,也越是这样的罕至之地,才越是有罕见的发现。在这深山密林之中,药王不断地采集到了珍贵稀有的药物,如千年灵芝、千年何首乌、党参、天麻之类,大家非常高兴。
也正是因为这里树高林密,里面看不到太阳,药王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掌握,再加上今天许多珍稀药物的发现,大家高兴得过了头,也就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等到再也找不见东西,这才知道,原来天已经黑了。突然,龙太子被一株矮小的植物挡住了身子,他忙潜意识的用双手一摸,竟然有针棘碰得手痒,就大惊道:“这是什么草?”药王摸索着走了过来,把整株植物摸了个遍,方说道:“这是侏儒松,是松树的一种,它只在气温很低、风力大的高山才能生长,在长到半人高时它就不再往上长了,而是自然地向四周平展开来。徒弟,这里山高林密,难明方向,路险坡奇,无法行走,如今天已黑了,看来我们今天回不去了,不妨就留在这里过一夜吧,省得明天我们又要爬上来。”
龙虎二将想想也是冇得办法,只好道:“听从师父安排。”也就各个放下药锄,围坐在一处。药王道:“今天我就给你们讲讲这松树的妙药奇方吧。这松树啊,四季常青,全身都是宝,譬如松脂,你们别看它滑不溜湫的,捏开来却又粘乎乎,它味甘苦,性温无毒,却是主治痈疽恶疮、头疡疤瘌、白秃、疥癣、风气诸病的良药,能安五脏、除热、咽干消渴、消风痹死肌;松叶,也叫做松针,味苦,性温,主治风湿疮毒、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尤其是治癞头病,确有神奇功效。不管松叶多少,取其叶,煮三五遍,使其苦味去尽,暴干,捣末如面,先食服二方寸七[6],每日三次,渐增至四两,最多一斤,饥即食之,能愈万病,又益寿延年;松实,也就是松毛砣砣,味苦,性温,无毒,主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松节,主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松根白皮,主辟谷不饥等。”龙虎二将听后,不由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原来这小小松树也有如此多的功效。吾师医药精深,真不愧是个药王。”
药王接着又道:“要能成为大医,必须深谙《素问》、《甲乙》、《黄帝内经》、《明堂疏注》诸书,能通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针穴、本草药对等相关知识,懂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蒯邵等人的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等,只有这些东西都精熟了,方能称得是大贤良医。“
龙太子道:“在我疾病严厉之时,也曾遍访各大名医,却不知如何,也诊不得我的病?”
药王道:“要想做个好大医,还必须懂得用药,要想用好药,又须懂得药的性质。大凡用药,有‘君’、‘臣’、‘佐使’之分。所谓‘君’药,即为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都不伤人,能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这类药共有120余种;所谓‘臣’药,即为中药,主养性以应人,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根据疾情,斟酌而为,这类药共有120余种;所谓‘佐使’,即为下药,主治病以应地,这类药多毒,不可久服、多服。用这类药主要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使病体得以康复,这类药也有120余种。这三类药在实际使用时,如何搭配,用量多少,必须根据病情,结合前人经验和自己实践的结果来定,不可以随便乱用。用得好,病能早除,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切记,切记。”接着,药王又详细介绍了药的酸、咸、甘、苦、辛五味对人体的作用,和寒、热、温、凉四气对药物的影响等,使两个徒弟如茅塞顿开,受益非浅。二人同声道:“想不到区区一副药,不论从采集、制成、熬煎,到服用,还有这么多讲究,对身体这么大微妙的作用。师尊真是知识渊博,经验异常,实是黎民百姓之福也。”
就这样,师徒三人就在此山之中渡过了一个如此的不眠之夜。
(同上)
(六)、药王山下治疫病
药王在龙山采药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山下一个村庄里感染了一种时疫,一夜之间就死了不少人。大家慌慌忙忙的连忙请来了药王孙思邈。药王到来之后,认认真真的看了看病者的症状,道:“不碍事,还可以控制。”随即,他就给村里人开了个药方,说:“这叫雄黄丸,它对这种时疫是特别有效的。大家就照着方子上写的去做吧。”一位老者接过方子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雄黄、雌黄、曾青、鬼臼、真珠、丹砂、虎骨头、桔梗、白术、女青、芎窮、白芷、鬼都邮、芜荑、鬼箭羽、藜芦、菖蒲、皂荚各一个,粉碎后制成蜜丸如弹子大。”老者道:“药王,怎么都是一斤啊?这药分——不会错吧?再说,这药制成弹子大的一粒蜜丸,病人怎么服啊。”药王道:“老人家,这些暂时不用说,等先把药买回来,慢一点子我再详详细细的给大家讲。”于是,老者立即吩咐道:“马伢子,你赶快和牛伢子去街上药铺里把雄黄、雌黄、丹砂买回来。虎骨头我家里还有。富伢子、贵伢子和柱子,你们马上上山去,把其它一些需要的药赶快采挖回来,要越快越好,快点去。”
真是救人如救火,几个人立刻就分头采办去了。药王总算松下一口气来,老者的媳妇泡来一碗滚烫滚烫的热茶,药王喝了一口,方道:“刚才这些药是给已病的人准备的,可这个病具有流传性,全村子里的人都得要服药,并且,村子里也要消毒杀菌,除邪灭瘴,方保无虞。”老者道:“药王,你就吩咐吧,要怎样做,我们马上办。”药王道:“消毒的事要等会才能办,就是用蒿茼杆、闹羊花根、桂枝树叶,伴雄黄粉,在村子里四处烧火,注意,不要烧出明火,以取烟气为佳。为了使村里未染上病的人不再受感染,可用新布袋装大豆一升,放在有泉水的井中,浸泡一夜,取出来,每人吃七粒,一日一次,三日即保无事。”
中午过后不久,所有该办的药都采办回来了。药王立刻就指导大家,把药磨成了药面,熬煎,制成了百几十粒蜜丸,然后把药分送到各户病人床前,帮助病人把药服下,直忙到雄鸡三唱方才诸事完结。
就这样,一场来势汹汹的时疫病终于被全面控制。为了庆祝这一喜事,村里还特意请来了一个戏班,唱了三天大戏。大家把药王尊奉在头排中间,以示敬重。
讲述人:曾资轩,男,65岁,娄底市百亩乡赛辉村人,
合作医疗时在龙山采过药,小学文化。
搜集时间:2004年3月
搜集整理:曾有幸
搜集地点:曾资轩家
流行区域:龙山周围
(七)、寿福神助修药王殿
药王孙思邈逝世以后,四十八面龙山及周围五十六个团的老百姓都踊跃捐钱捐物,在岳坪峰南面的马鞍山上,离峰顶三十多米处修建了一座药王殿,这座殿当时规模比较小,只有一间正殿,立着药王的雕像,两间配房,住着守殿的和尚。总是药王的神气太大了,凡来药王殿求方求签的人,无一方不灵,无一签不验,慢慢地,名传百里,前来朝拜进香的人也就特别多,一路上,成串成线的。这在晴天还好些,要是遇上雨天,香客们可就遭罪了,淋得湿透,连个躲雨的地方也没有。
后来,终于有一天,这个现象被天上的寿福神看到了,他为了帮助香客,使他们有一个好的烧香求医的环境,就叫来了药王的龙将,说:“龙将,你不看你们的药王庙太小了吗?想点什么办法吧。”龙将道:“我能有什么办法,您老不也看到了,这龙山这么陡,这么峭,哪里有砌大庙的地方啊?”寿福神道:“事在人为嘛,何况我们是神。”龙将听出寿福神话里有话,就知道寿福神是一定有了好的办法,就道:“寿福神一定想到什么好办法了,请道其详。”寿福神亲昵地微笑了笑,用手指头轻轻地戳了龙将的额头一下,道:“你啊,真是个木头菩萨的脑壳,不点不灵。难道你就不晓得运用自己的法力,把岳坪峰的峰尖弄平啊。”真是一语道破,点醒梦中人。龙将恍然大悟,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道:“这真是个好主意。”
龙将说干就干,立刻就显出原形,用粗壮有力的身子围住岳坪峰峰尖,几扭几扭,电闪雷鸣的,就把一个坚硬的石头山顶扭得个稀巴烂,又在上面打了几个滚,把石块碾成了石泥,即将岳坪峰一个尖尖的山峰改变成了一块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坪地。等到龙将收了法身,停了雷电,寿福神不由得哈哈地一笑,道:“好,好,好,这不,药王殿的地基就有了。”
这一天,正是七月七日晚上子时。从此,岳平峰也就多了一个名字——岳坪峰。
新的药王殿的地基有了,寿福神又考虑起建殿的材料来,他心里道:“这到哪里去弄呢?”寿福神游目四周看了看,只见北面大兴山郁郁苍苍,大树大木,能够建殿的材料很多,就化变成了一位中年慈者,一直走到了大兴山上一座老庵中,对庵里的老尼姑道:“老师傅,你把山上的木材捐一些给药王殿吧。”老尼姑开始有点不情愿,就道:“我凭什么要捐一些木材给药王殿呢,它又不是我们一个教里的。”药王道:“总是济世救人吗?这也是为百姓做好事,积善积德,你应该支持的。将来你也会得到好报。”老尼想了想,知道寿福神得罪不得,也就无可奈何地说:“那好吧,你就把那些没有树尖的树砍些去吧。”
其实,老尼的心里还是另有打算的,她想:“我就只让你砍那些没有树尖的树,量来也不会多,到时候少了,可并不是我不答应砍给你。是天不让你砍足够的树去。”哪知寿福神并不是懵懂而来,他马上招来了药王的虎将,说:“虎将,你们的药王殿也该修个大的了,这里有木材,你就发出一点虎威,把树尖砍了,准备到这里吧。”于是,虎将大吼一声,也显出了原形。只见虎从风生,一下子就把寿福神点到的树全部砍下了树尖,成了光秃秃的一些树干屹立在山中。从此,哪户人家要起屋,要砍树,也总是要先童[7]掉树尖,或者剥去树皮,让其自然死后方砍伐,以至成为一种风俗和方法。
寿福神选够了树,也就又去找老尼了。老尼冇得办法,只好说:“你就都砍了去吧。”其实,老尼心里还在闷闷不乐的,却假装大方。等寿福神走了,老尼就又不情不愿的道:“这么多树,你一个人,看你怎么砍?砍了后,一千多里路,看你又怎么拿得走?”却就不想,寿福神原来是一个神,他原也是有备而来。
寿福神又吩咐虎将,把所有没有树尖的树都砍倒了,然后,集中到山间一块较平坦的地上,他在平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圈住了所有的木头。不一会,圆圈内就变成了一片深不可测的水域。随着寿福神一口一口的向着木堆吹气,一根一根粗大的木头也就接二连三的向下沉去。一袋烟的功夫,一大堆木头就尽数不见了。等到木头全部沉完,平地上的水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圆圆的圈。
这时,老尼也走来了,原来她还是不放心,想看看这个人究竟是如何把树砍倒,搬走的。她只见大山上到处都只看见树桩,而不见树木头,就问寿福神道:“树呢?这么多树全部到哪里去了?”寿福神道:“谢谢老尼,树已经运到龙山岳坪峰顶去了。”说着,就自然的现出了仙家本相。到这时候,老尼终于醒悟过来,心里道:“原来这是天上一个神仙,他是为百姓做好事来了。”也就慌忙一个翻身跪倒,叩头礼拜道:“只怪老尼凡夫俗子,不识仙尊光临,凡得罪之处,请予赦罪。”寿福神道:“哪里,哪里,这还得多谢老师傅慷慨大方,全力捐助的木头呢,小仙告辞了。”随即飘然而去。
寿福神回到岳坪峰顶,见盖殿的大木头也已经有了,只不知砌墙的砖该从哪里弄来,就一个人坐在岳坪顶上沉思着。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只因岳坪峰顶一峰独立,毫无遮拦,微微一点风,也似是狂风大作。寿福神看到这一场景,心里就焦虑起来,自个道:“只怕普通的泥砖薄瓦在这里会毫无作用。”正无计可施间,只见一股水流汩汩的从一块大青石上流淌而下。水不住流,石头却不崩不烂,寿福神随之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他连忙又招来了龙、虎二将,吩咐道:“你二人速在就近处选取一些大石头来吧,可以盖殿了。”当夜,龙虎二将就施展开神通法力,破山运石,搬来了一块块重愈数百斤的方石、条石。寿福神自己则亲自跑到皇宫,把皇帝正准备要修家庙的铁瓦全部弄了来。到第二天清晨,一座宏伟壮观的新药王大殿就在岳坪峰顶大功告成了。
(同上)
(八)、凤凰寺的由来
在龙山的半山之中,有一座山横亘东西,它的形状十分象一只非常美丽的凤凰。要是在春季,那青翠的杉树、楠竹,满山坡的映山红,就是凤凰鸟五彩缤纷的羽毛。这只凤凰鸟头朝南,一块大石头就是凤凰鸟的头冠;它尾向北,具有日食邵阳粮,粪屙涟源地的寓意,故自古以来就有为什么涟源地比邵阳土更肥的说法。
凤凰头下,清澈的大洋江从石槽中翻滚而下,激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有如玉练泻珠,闪闪发光。传说这里就是过去凤凰鸟玩水和洗浴的地方,那欢腾的水花,就是凤凰双翅拍击起来的。
那末,这只凤凰鸟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这只凤凰鸟还与药王有关。还在明末崇祯年代,龙山脚下有青龙、白虎、铁牛三兄弟,因为每常看到上岳坪峰朝拜药王的人实在太多了,就突然起了一个在山下修建一处药王殿的想法。三兄弟商量了好几个昼夜,最后把殿址选择在龙山脚下,一条主要的进山之路,水口山的山坡上。这里看起来好象真是一个很理想的修殿之所,可哪个晓得,施起工来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原来薄薄的土层底下,都是坚硬如铁的大石头,凿又凿不动,打又打不平,一大铁锤砸下去,仅是在上面留下一个小小的白点点,根本顶不了什么大事。因此,施工的进度非常慢。当时,三兄弟招募来了一个和尚,叫做江海和尚,准备大殿建成的,就由他来当主持。江海和尚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工程的监工。他见工程进度如此缓慢,心里是很着急,就日日夜夜的紧紧催促着工匠们发狠施工,还动不动就鞭抽、棒打,弄得工匠们昼夜劳作,辛辛苦苦,可工程还是进展不太理想。
话说工匠队里有一个年轻技艺好的石匠,他雕刻出来的白玉兰能够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雕刻出来的山川河流,不但能让人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还可以看到山间云雾的缭绕,因此人称“石秀才”。石秀人看到这个情景,心里也很是忧虑,他暗暗地在工地上雕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石凤凰,并边雕刻边默祝道:“神鸟啊,神鸟,你是要有灵,就把这块石头给叼起去吧。”
也就是石秀才的石凤凰快要雕刻成功的前几天夜里,三兄弟突然都梦见了一个老寿星来临,老寿星道:“你们三兄弟想在山下给我修一座大殿,我非常高兴。可是,那里并不是修殿的地方啊,你们换个地基吧。”第二天一清早,三兄弟就来到了工地上,说起昨夜的梦境,都感到神奇,却都无可奈何,江海和尚问:“换一个地方?换到哪里去呢?”大哥青龙道:“鬼晓得?!过几天再说吧。”也就停止了施工。
有 又过了三天,水口山工地上突然飞出了一只金色的凤凰。因为当时只有江海和尚一个人在工地上,他就跟着这只凤凰一阵飞跑,想看看这只凤凰到底飞到哪里去。因为当时天已经要断黑了,江海和尚跑啊跑啊,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连鞋子也丢了,帽子也被山上的树枝挂掉了。他翻过了好几座山,爬过了好几条岭,方看见凤凰鸟停在了一个山坡上,突然眨眼不见。
江海和尚有了这一重大发现,马上就告诉了三兄弟,说:“水口山工地上,在今天断黑时候飞出了一只金凤凰,金光闪闪的,我看得甚是奇怪,就一路追踪着飞跑,结果,追到一个山坡上就不见了。我想起你们前几天说的话,莫若这殿是要移到那里去。”三兄弟就道:“到明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二天,三兄弟就找到江海和尚,一起来到了那个山坡上,一看,果然看见这里好一个地方:那山坡上凤凰栖落的地方,野草森森,生气勃勃,上面不远处绿树丛丛,显得青翠动人,前面就是一条上山顶药王殿的香路,路那边有几丘田,田那边就是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河。四个人看了,不由得一阵大喜,道:“这真是一块好地。”就一致通过,决定把药王殿移建到此处。
还不到半个月,一座宏伟壮观的三进大殿就落成竣工了。因为这里地处老圣殿的上山要路,又有一段如此神奇的修建经历,殿里的香火也就格外兴旺。不久,还置建了周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田土作为庙产。从而,这里也就被取名叫做了凤凰寺,专门祀奉药王。
而那神奇的石凤凰,也因为是它指引三兄弟,把水口山的大殿移建到了这么一个理想的地方,心里也格外高兴,就月月在朔、望之日的晚间显形出来,到寺前的那条小河里玩耍嬉戏。也不晓得是哪个时候,凤凰鸟耍得忘了神,游到离寺大约三里路远的地方就鸡叫了。鸡叫了,它就回不来了,就化变成了一座青山横亘在那里。如今,那里也就叫做凤凰迎客。
讲述人:刘正华,男,58岁,龙山凤凰工区横江冲人,
现为涟源市林业局退休干部,中专学历
搜集时间:2006年3月2日
搜集整理:曾有幸
搜集地点:横江冲钟再升家
流传区域:龙山一带
(九)、奇方治奇病
在龙山脚下有一个白马村,村里住着一户姓戴的人家。在唐朝永淳年间,戴家出了一个在朝庭做官的侍郎。戴侍郎一家十分豪富,远近闻名。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年,戴侍郎一个年方十八岁的独生子突然患了一个奇怪的疾病。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独生子突然就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全身好象没有一点力气。
戴侍郎看了十分着急,请了三个著名的医生为他儿子看病,药方开了无数,药也吃了不少,可就是不见好转。后来,戴侍郎认为是鬼魅作崇,就又请来了几个高教的师公到家,大做法事。真是肚痛抓脚板,无计设野法,也还是无济于事。眼看着病人要不行了,有人就提议,还是到新建的药王殿去降降香,请求药王菩萨施丹救治吧。戴侍郎想想也是毫无办法,就打发一个老成的家人去到药王殿,向药王菩萨求取金丹。
家人求得药方回来,三个医生接过药王的签单一看,只见上面只写着:“烟叶二两”四个字。三个老医生直摇了摇头,说:“这是什么药?烟叶能吃呢?”这时,又有人怀疑道:“这是不是误会,一般地,药王的方子是不会错的。”戴侍郎一家也认为不妥,就把方子放在了一边,没有采用。
又过了几天,眼看病人越来越不行了,戴侍郎想儿心切,也就亲自来到了药王殿。他先向药王菩萨说明了来意,并详细叙述了儿子的病况,接着就烧香许愿的,请求药王替他儿子诊治。守殿的和尚虔诚地洗手净面,请过神,就摇动起香案上的签筒来,好,一番诚心的动作后,药王又降下了一支签。戴侍郎捡起一看,原来还是那支,只是上面的剂量加了一倍,写的是:“烟叶四两”。戴侍郎毫无办法,只好拿着单子回了家。
到了家,大家一看,更觉奇怪,三个医生则还是坚决反对用这个药方。戴侍郎夫妇也弄得不知所措,心里怨怨的,就私下里叹气道:“也不知我们是前世做了什么恶事,要遭此恶报。难道药王也不保我儿子的性命,该当如此?”最后,还是病人知道了,病人用微弱的声音说:“药王的方子,还是应该试一试的。”戴侍郎一听儿子的话,也就坚定了坚定信心,发话道:“试一试就试一试吧,权且死马当作活马医,成功不成功就全在这一举了。”于是,就叫家人称了四两烟叶,熬成药汤,分三次端给了病人喝下。
就是这一举,竟然奇迹发生了。当天,病人就大肆呕吐起来,不仅吐出了许多黑色的污血,而且还有大量的蚂蝗出来,连续吐了很多次,病人就渐渐好起来了。三个医生看了,不竟大赞道:“药王的方子真灵,我们真是自愧不如啊!”于是,他们就给病人开了一些补血强身的药方,然后告辞回家了。
过了半个月,病人已经完全康复了,全家人都十分高兴。戴侍郎为了感谢药王的救子恩情,特地请工匠在坪山底下修了一条十里路长的石板路,通往药王殿。千多年来,如今这条石板路还依然存在。
讲述人:肖校初,76岁,原龙山林场凤凰工区主任,现已退休
搜集时间:2004年8月
搜集人:郭锦辉
资料整理:曾有幸
搜集地点:龙山钟再升家门口
流传范围:龙山地域
(十)、尖山岭三圣殿的由来
周学霆,字梦觉,清代著名医药学家,龙山人,著有中医药学名著《三指禅》。
一日,周学霆急急忙忙赴蓝田行医,途经尖山岭时,忽然晴天一声惊雷,一阵黑风猛然袭至。他抬头一看,只见前边松树林中有三个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的人应声倒地,他也同时被惊得躺倒在路旁。一会儿,只听得中间那个矮胖老者,对它前后的两位老人道:“此风乃天降瘟疫于河南,欲救民众于水火,宜速赴河南,用‘达原饮’加减方,即可大功告成,名垂青史矣!”言罢,居然朗朗上口地呤出几句汤头歌诀:“达原饮用草果煨,槟榔厚朴知母焙,黄苓白芍粉甘草,灯竹车前瘟疫回。”
周学霆听后,惊骇不已,忙抬头看时,却早已不见了三位老者,乃一个人自思自想道:“莫非这三位老人,就是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本草大师李时珍,这汤头歌诀就是他们给我对这次瘟疫的点拨。那呤出汤头歌诀的一定就是药王孙真人了。”于是,周学霆急急忙忙奔向了蓝田,托人在蓝田码头写了一条通往武汉的小木船,然后火速赶赴了河南。到了那里,果然瘟疫猖獗,民不聊生,大批民众都在向外地逃难。周学霆立即与当地民众取得了联系,把药王孙真人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大家。接着就按照孙真人指点的药方,加上一枝黄花和板兰根,用荷叶大锅熬成了汤药,分给众患者服用,不几天,瘟疫就被得到了控制,而且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当地民众都欢欣不已,齐称周学霆为“周神仙”。
后来,为了纪念周神仙的功德,河南一带民间就到处建有周神仙庙,以兴祭祀,至今香火不绝。而周学霆治好了河南疫病,回到龙山脚下,就把三圣点拨和河南治愈瘟病的情况告诉了乡亲。众乡亲深感药王的恩德和灵异,就一致决定捐钱捐物,在尖山岭上建起了简易的“三圣殿”,以祭祀孙真人。周学霆又特在旁边修建了遇仙亭,以资纪念。
(同上)
后记
龙山,地处湘中,盘亘二百余里。这里山高坡陡,路险峰奇,解放前就多有土匪、流寇据险而居。宋前尚属盘瓠后裔“梅山蛮”世居之地,因为药王的存在,清时曾一度出现繁华,光在金竹工区,就曾建有寺庙五六处,都是祭祀药王,以张显其功德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庙宇;凤凰工区处上岳坪峰的香路边,也曾建有染铺、商铺、歇伙铺等,商业相对繁华,成为龙山之上两处人口较为密集的闹区。
龙山人崇信药王,凡生产、生活、宗教、民俗信仰,无处不有药王的存在。
这次,为作好“湘中宗教与乡土社会”课题的调查,我特别花了整整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集中全部精力,夜以继日,走访了无数的老人和知情者,再加上平时资料的积累,终于完成了这一次对龙山药王信仰的初探。它缘起于法国远东学院华澜博士与北京师范大学陈子艾教授对湘中宗教与乡土社会的特别重视和关注。奈何时间紧促,水平有限,对其中精奥尚还掌握不多,只好容后再行深挖。
这一次调查,还特别要感谢龙山林场为我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方便,也要感谢众多龙山人民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尤其是龙山本地人、原娄底地区工业学校校长郭锦辉先生,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并慷慨献出所有资料,也要感谢涟源市三中周中和老师、龙山凤凰学校钟再升老师、娄星区百亩乡赛辉村曾资轩老先生,岳坪峰药王殿周晚初老师傅、周益兴老师傅、凤凰寺药王殿杨坤全老师傅、白马镇田心坪石世清法师、凤凰工区横江冲钟敦浦老先生、原涟源林业站退休干部刘正华先生等,为我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注释:
[1],么子:湘中方言,什么的意思
[2],铢:古代计量单位。唐时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二铢絫四,一絫为二十四分之一两,约合西制八分之一克。
[3],两:计量单位。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一两约合西制三克。
[4],米刷子:一种竹制农用器具。底部全为密密麻麻的小孔,农妇常用它滤刷米粒,故名。直径约为二尺。
[5],泌:湘中方言,与“倒”同意。
[6],方寸七:古代量药的器具。七:即匙,一方寸七,即为体积正方一寸的容量,相当于十粒梧桐子大,约重六至九克。
[7],童:湘中方言,指砍掉树梢的行为。
[
本帖最后由 曾有幸 于 2014-1-26 22: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