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1 09:21 发表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quote]
这几天监考、阅卷,焦头烂额,原以为施博士在此期间会发一番弘论,今天上网一看,施博士还是在纠缠什么概念问题,而且寥寥两句,看来,在被我那万字长文商榷之后,施博士实在再也组织不起象样的进攻了。
其实,文虽鲁钝,施博士的话还是看懂了的,之所以要施博士再做说明,意思是提醒他给愚尽量少用这样艰深的语言,不然会把我吓跑的吆。愚以为施博士让我区分的两个概念即,一个是我们争论的学科概念,一个是指的阎先生在学界交往的圈子,不知施博士以为然否?不过,因为施博士理论成癖的原因,将其称为“一个是社会学层面的民俗学圈与人类学圈”,这就不那么容易懂了。哎呀,学者就是学者,你看施博士的表述是多么理论!学人在学界交往的圈子也被他置于了“社会学”层面。
施博士一向指鹿为马,我何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权且称为概念吧)?不过我以为它们的关系还是密切的。施博士以为学术界的圈子就是那么好跳的吗?倘如施博士所言,不改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就从一个圈跳到另一个圈,我看办不到。尽管施博士高才,我看也跳不动。且不说让他跳进袁隆平、陈景润们的圈子,就是让他跳进美学圈、红学圈,恐怕他也跳不动。施博士也许会举出一些例子来反驳我,自然也只能是一番徒劳。由于历史的原因,个别老一辈学者在几个学术圈里或许都能说上话,这种现象是容易理解的。至于个别年青一点的学者为什么会在几个学术圈里能“通吃”,我想施博士是明白人,大概不难悟透其中的蹊跷。我向来不否认偶然,但一向反对以个别说明一般。
施博士,今天就聊到这里,多有得罪!前几天,一位老兄与某辩论之后,竟要“另作它想”,着实把某吓出一身冷汗。愿兄也不要请出“伟丈夫”吆,愚虽生于齐鲁,身高尚不及兄也。咱们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