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覃乃昌:壮侗语民族的创世神话及其特征

覃乃昌:壮侗语民族的创世神话及其特征

壮侗语民族的创世神话及其特征

[ 来源:
| 发布日期:2008-10-09 | 浏览(4537)人次 | 投稿 | [url=]收藏[/url] ]

信息中心


覃乃昌


一、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概述


      华南—珠江流域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自古以来,源于先秦时期百越族群西瓯、骆越支系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老族、毛南族、黎族等,是最早生息繁衍于华南—珠江流域的民族群体,语言学界和史学界称之为“壮侗语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远古时期处在自主发展阶段,由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随之出现了苍梧、瓯邓、西瓯、骆越、勾叮、夜郎等古国、方国,创造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如“那”(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崖画)文化、布洛陀和盘古文化等等。壮侗语民族民间自古就流传着许多开天辟地神话、化生神话、兄妹在洪荒时代繁衍人类的神话。其中的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尽管其名称有异或译称不同,情节有些差别,甚至有的说“盘古兄妹就是伏羲和女蜗”,此当是秦汉汉文化传人后的混融现象,有的只说是两兄妹,但都是源于同一母题和主体,成为这些原住民族的共同信仰和连结族群的精神纽带。现将华南珠江流域壮侗语民族的开天辟地神话、化身神话、兄妹婚再造人类神话—包括民间宗教唱本、唱词,民间口传的故事、歌谣等,以及这些神话的特点,略述如下。从这些神话及与其他民族相同类型神话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到华南珠江流域“盘古国”的面貌及徐整等汉族文人所记述的盘古神话的主要来源。


      (一)开天辟地创世神话


      1.壮族


      (1)神话传说


      世界是怎么样形成的?人类从哪里来?这是自人类有意识以后就开始思考和探索的基本主题。在原始社会时代,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按照原始思维来解释世界和人类的来源,从而产生了创世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壮族神话《姆洛甲》中开天辟地的故事:


      从前天地没有分家的时候,先是在宇宙中旋转着一团大气,渐渐地越转越急,越转越快,最后变成一个蛋的样子。但这个蛋和鸡蛋不一样,它内中有三个蛋黄。


      这个蛋在宇宙中由一个拱屎虫推动它旋转。另外,有一个螟蛉子每天都爬到上面钻洞,钻呀钻呀钻。有一天终于钻出一个洞来,这个蛋就爆开来,分为三片。一片飞到上边成为天空,一片下地底成水,留在中间的一片,就成为我们中界的大地。


      壮族神话《布洛陀》中造天地的内容:


      远古的时候,天和地紧紧叠在一起,结在一块,不能分开。后来,突然一声霹雳,裂成两大片。上面一片往上升,就成了住雷公的天,下面一片往下落,就成了住人的地。从此,天上就有了风云,地上就有了万物。可是那时候的天很低,爬到山顶上,伸手可以摘下星星,扯下云彩。天地靠得近,人们日子很难过,太阳一照,热得烫死人;雷公轻轻打鼾,就使人们不能入睡,要是雷公大吼大叫,就好象天崩地裂一样,使人听了又惊又烦。


      为了使天地分开,布洛陀带领人们爬了九百九十九座山,找到一棵又粗又高的老铁木,布洛陀挥斧把它砍倒,大家把它抬到山顶,把天顶高……。


      神话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产生并在上古时代逐步形成,后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渗入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观念。因此,这些神话就成为以万物有灵观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体,并随着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而在民间继续传承。在壮族民间宗教末(巫)教、磨教和师教(又称师公教)的唱词、经书和唱本中,就有叙述天地怎样形成、洪荒年代兄妹(或姑侄)再造人伦故事的专章或单本,遂成为用古壮字(又称土俗字)录载的传世经典。


      (2)磨经


      在用古壮字抄写的壮族民间宗教经书《磨经布洛陀》中,有大量的开天辟地的传说。在几乎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三界三王置,四盖四王造”的句子。壮族神话谓宇宙有三界,天上为上界,住着神灵;地为中界,住人类;地下另有一层空间,为下界,住着小矮人。管理三界的有三个王。其中管理上界的王为雷神,管理中界的王为布洛陀,管理下界的王为图额(水神)。四盖即四界,上、中、下三界加上森林界,森林王为老虎。其中有多处描述开天辟地、天地形成的状况。


      (3)师教经文


      师教又称师公教,壮语称“筛”,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一种准宗教形式,在桂中来宾市所辖的兴宾区(原来宾县)、象州、武宣、忻城、合山、金秀及相邻的柳江、贵港(原贵县)、上林、武鸣等县市最为盛行。“筛”壮语含聪灵、先师、祝祀之义。由其教徒戴各种神灵面具举行法事歌舞仪式,称“固筛”,意即做祷祝先师祭仪;又叫“调筛”,意为跳先师仪式舞蹈。由于从教者均为男子,故俗称“师公”,属半职业性质,由8至12人组成一坛,各地设有“师馆”,师徒传承。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壮族先民原始宗教越巫的基础上,兼蓄道教符A派及佛教的部分内容,逐步形成了集多神信仰、祀神仪式、扮神舞蹈、唱诗祝颂、鼓乐技艺等为一体的壮族民间宗教文化形态。师公祭祀歌舞源远流长,我们从绘于战国至东汉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上的群体舞仪中亦可窥见其古朴狂热的风貌。直到唐宋时代,广西的巫风傩舞仍然盛行。如唐柳宗元《峒氓》有“鸡骨占年拜水神”的记载;孙光宪《菩萨蛮》有“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事多”的词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岭南越人春季击铜鼓歌舞赛神的情景。北宋时期,以桂林为中心的民间傩舞及傩面具的技艺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很高水平。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一1116年),著名诗人陆游在开封见到桂林府所进的面具而为之震惊,在((老学庵笔记》中大加赞叹:“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一作‘甚’)少,乃是以八百枚(按:疑为‘百八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南宋曾任静江(桂林)知府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亦称:“戏面,桂林人以木刻人面,穷极工巧,一枚或值万钱。”而当时曾任桂林通判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则有详细记载:“桂林傩队,自承平时闻名京师,曰静江诸军傩。而所在坊巷村落,又自有百姓傩。严身之具甚饰,进退言语,咸有可观……推其所以然,盖桂人善制戏面(按:面具),佳者,一值万钱,他州贵之如此,宜其闻矣!”同时,述及作为师公祭祀歌舞的主奏乐器的腰鼓(即蜂鼓)亦已负有盛名:“静江(按:静江府,治今桂林市)腰鼓,最有声腔。”“花腔腰鼓,出临桂(按:今桂林市)职田乡。其土特宜(制)鼓腔,村人专作窑烧之,油画红花纹,以为饰。”(《桂海虞衡志》)。而师公戴面具扮神击蜂鼓或铜鼓歌舞娱神仪式,在左江崖壁画上反映壮族先民骆越部族举行宗教祭祀仪式的场面中,就有类似蒙面的各种奇异头部人物画像造型和立蛙造型舞姿画面,可以看出它们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又如在广西西林县普驮出土的汉代鎏金铜棺上,亦附有神态各异的精美青铜面具,当是扮神、通神以祈求佑护的产物。师公的祭祀娱神歌舞,正是继承了这类民族传统歌舞和造型艺术,其希翼寄托和借助神力攘灾祈福,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及精神心理的功利需要。它经历了从兴于唐宋、成于明而盛于清的发展阶段,植根于民族的生活土壤之中而世代传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从娱神歌舞向娱人演唱故事的戏剧化的方向发展,在桂中一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师公戏,简称壮师剧。


      师公教祟奉的神抵俗有“三十六神七十二相”之说。主要有道教梅山教派之祖师三元神、三清(上清、太清、玉清)、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张天师等;佛教神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罗汉等;本地土俗神,即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英雄神和“贤神”,有盘古、布伯、莫一大王、社王、土地公、五谷娘娘、花林圣母、甘王、冯远、冯泗、白马三娘等,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自然神,带有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痕迹。其中,各地的师公仪式都有传统的“盘古神唱”,保存有颂扬和演绎盘古开天辟地、为人类造福神话题材的多种古壮字抄本,如《盘古赞歌》《唱布伯》(又称《布伯与雷王》)《唱盘古》等。


      (4)民间山歌唱本


      壮族历来有能歌善唱的传统,能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择偶。壮族民歌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交际、信仰、节日、习俗礼仪等各个方面,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涉。人们从小就跟随大人学唱山歌,或到歌馆跟随歌师学习编唱山歌的技巧。在壮族各地,涌现出无数才思敏捷、能歌善唱的歌师。壮族对唱山歌时,多是凭着技巧,即兴编唱;也有歌体(如历史歌、建房歌、风俗歌)有世代相传的手抄唱本。其中有许多地方的歌师存有手抄的赞颂盘古开天造地造万物和繁衍人类功绩的歌本。在广西西部的靖西、德保一带的壮族民间,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歌》。桂平市麻垌镇民间在举行盘古诞辰祭祀活动中,由妇女们诵唱赞颂盘古功绩的山歌。在麻垌镇地台街的盘古庙里,有传世的手抄《盘古经》唱本。在传说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民间传唱的山歌中就有“(问)开天辟地是哪个?哪个把天补起来?(答)开天辟地是盘古,女娲把天补起来”的歌句。


      2.布依族


      在布依族民间,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盘果王》、《盘古王》、《力戛撑天》、《伏哥羲妹》等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传说是:


      很古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也没有树;没有人,只有一个圆蛋。不知是哪一年,这个圆蛋见风就长,越长越大。蛋里有个人,名叫盘古,他随蛋而长,也越长越大,越长越高,盘古在蛋里头,睁开眼睛,啥也看不见;用脚一登,蛋壳裂开条缝缝,透点光亮;接着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刚想站起来,浑身有种粘乎乎的东西拉扯着,站不起来;他冒火了,双脚又猛一登,只听“轰”一声响,蛋壳破了,破成上下两瓣,敞亮了。不知过了多少年,蛋壳分开了,上边的变成了天,下边的变成了地。盘古顶天太久,累死了,他的心变成太阳,胆变成月亮,眼睛变成星星,气变成云雾,骨骼变成石头,肉变成泥土,毛发变成草木,血变成河流,筋筋变成道路。


      布依族民间磨教经文中也有上述开天辟地的内容。在布依族创世古歌中,有一首《造天造地》的长篇古歌,讲的是布依族神话人物布灵造天造地的事迹。


       3.侗族


      在侗族的神话中,开天辟地的是女神萨天巴。侗族民间流传的远祖歌《嘎茫莽道时嘉》所唱萨天巴(生育千个姑妈的祖母)说:女神萨天巴生下地,取名“滴滴,’;生下天,取名“闷”;生下众神,安于上苍。天地混沌,冰冻雷覆盖,乌黑苍苍。萨天巴命姜夫修天,马王修地。姜夫造四根玉柱撑起天蓬。天地分离,狂风起,天蓬飘,玉柱摇。萨天巴吐丝织网,网稳天蓬。马王造湖造海,将地修平。萨天巴造水球、月球挂于天成了日月,撒汗毛、虱子于地育出万千植物动物,扯八颗肉痣化蛋,交猿婆孵出人的女始祖松桑和三只羊、男始祖松恩和三只狗。


      侗族神话《创世女神萨天巴》描述了萨天巴开天辟地的情况。


      在壮族神话中是布洛陀带领大家把天修补撑高,在侗族神话《姜夫马王修天地》中,是姜夫、马王修补天地。


      4.水族


      与壮族同源的水族民间流传的开天地、造人神为伢俣(水语,即女蜗)。水族古歌《造人歌》唱道:“初造人有个伢俣,伢俣造四个哥弟:头一个就是雷公,二一个就是水龙,三一个才是老虎,小满崽是我们人。”与壮族雷王、图额、虎王、布洛陀四兄弟相似。另一首《造人歌》唱道:“不造人(即尚未有人时)天还粘山,初开天,伢俣撑天(伢俣铸铜柱铁柱撑天),撑得好天往上去,撑头次天地分开,脚一踢去七万丈,手一推天去极远。”《开天辟地歌》唱她“抓住两块,猛一掰天地分开”,“混沌气她放风吹,风一吹分开清浊”,“取清气来造太阳来造月亮”,她造出的人起初是懵懂的,“到后来讶俣才分,将愚蠢留给兽类,把智慧送给人群”。由于伢俣神力巨大,造人、神、兽:万物之女神,水族人及歌手称她为“祖婆”、“仙”、“王”。她造十个太阳十个月亮,“热烈烈泥化成糊,烫呼呼融成浆”,鱼虾告仙告王,口渴肚枯,她射去九日九月,留一个母太阳一个公月亮光照人间。水族人及歌手又称她“花妮”(即“天母”、“仙母”)。人类和动物、植物、万物之成双配对和各有阴阳,都由于“天母伢俣”之神力。古歌《花妮配》:“开天地有个花妮,养育了她的儿女。自从她生下我们,将万物匹配成对,要感谢尊敬花妮。……还有那苍天大地,一个是圆圆的天,一个是平平的地,水牛与黄牛犁田耕地。……男和女成双配对,通天下才成社会。……”


      水族开天辟地神话有歌谣《开天辟地》、《开天地造人烟》、《牙巫造天地》等。其中《开天地造人烟》的内容是:


      牙巫用尽全身力气掰开天地时,还朝中间猛吹一口气。于是天地在一声巨响中裂开,左边的一半成天,右边的一半成地。开天造地之后,天还在倾抖着,容易倒塌,牙巫就急忙制造高柱来撑天。


      5.仫佬族


      仫佬族天地起源神话中,最典型的是《天是怎样升高起来的》。


      6.毛南族


      在毛南族民间流传有长诗《创世歌》,叙述了毛南族远古的历史,是毛南族的创世史诗。


      7.黎族


      同壮侗语其他民族一样,黎族有创世神话《大力神造天地》,内容包括射日、造天造地等。


      (二)化生创世神话


      1.壮族


      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着《布伯》神话,讲的是布伯为了解救人们旱灾之苦,上天与雷王作斗争,迫使雷王降雨。雷王被打败后恼羞成怒,降大雨使人间遭受灭顶的水灾。雷王叫龙王退水,水退急速,布伯被摔死,化作启明星:


      龙王见雷王斗败了,就变成一个腊锥鱼向布伯冲来,他要用背上锯齿一样的脊鳍锯断(布伯的)春杵,以便把布伯打落水去。谁知春杵木又坚又滑,锯不断。一听到雷王叫退水,龙王也马上把洪水收回海里去。这水退得又猛又快,布伯脚上的春杵也随着退下的水跌落下来,直坠到山顶,摔到一块大石头上,把布伯摔得稀巴烂。布伯一颗红心,迸到天篷上镶嵌起来,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启明星。


      武鸣县师公唱本中的《盘古歌》:


      自我盘古初出世,/造化天盘及地盘。/左眼化为日宫照,/右眼化为月太阴。/骨肉化为山石土,/头脑化为黄金银。/肚肠化为江河海,/血流是水去无停。/手指化为天星斗,/毛发化为草木根。


      来宾市师公跳神《唱布伯》(又称《布伯与雷王》《水泡天门》,版本繁多),其中说到布伯死后变成了启明星。柳江县师公唱词中有《造人歌》。


      在地处桂中偏北山区的都安、马山一带的壮族民间师公的经文中;都有颂扬盘古功德的唱段或内容。


      2005年10月31日,专家组在融安县大将镇东潭村盘古庙采访时,77岁的歌师覃能良(初小文化)就当场唱了盘古化生造天地山川的“壮欢”(壮族山歌),并书写给专家组。摘录如下:


      盘王无父又无母,/长期成长混沌中;/呼呼在内睡着觉,/经历十万八千年。/十万八千年才醒,/睁开二眼雾纷纷;/闷得苦恼心发火,/扳斧一劈天地分。/

      劈开混沌一声响,/漠糊散尽现光唬砥θ镁。恢蚜思付嘈摹#止虬饲辏斓爻晌蠖慈唬唬诵竽袷弈舅?粮果结合样样全。/天高离地九万里,/地皮万丈也不薄;/神仙在天人住地,/地下全盘是鬼窝。/盘王全身都是宝,/呼出口气变风云;/显眼成电泪变雨,/声音出口变雷鸣。/月亮太阳双眼变,/头发就是满天星;/花草树木汗毛变,/骨头就变成石金。/

      手足变山又变地,/血液全部变江河;/全身筋脉就是路,/肌肉变土变山坡。……


      壮族民间故事《巨人的传说》说:在洪荒时代,有一对男女巨人,他们结为夫妻,生下9个儿子和父亲比本领,第九个儿表演完穿山本领后,父亲不服输,一头往大山冲过去,再也出不来了,他的尸体化解成山川泥土,草木石头。


      2.布依族


      布依族有与开天辟地有关的神话《力戛撑天》,其梗概是:


      太初年代,力戛率领众人撑开了天地,为了不再使天再靠拢,他拔牙当钉把天钉牢,牙齿变成了满天星斗。他又挖出自己的眼睛,右眼化为太阳,左眼化为月亮。力戛在天上劳累了九九八十一天,精疲力竭而死去。


      布依族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又把天顶住:


      盘古顶天太久,累死了,他的心变成太阳,胆变成月亮;眼睛变成星星,气变成云雾,骨骼变成石头,肉变成泥土,毛发变成草木,血变成河流,筋筋变成道路。


      布依族创世古歌中,有一首《造千种万物》,描述布依族神话人物翁戛造天地万物的事迹,其中有翁戛造风、云、雷、雨的情节:


      翁戛打口哨,/变成南风呼呼吹;/翁戛哈口气,/变成朵朵云,/翁戛咳声嗽,/隆隆响雷声;/翁戛喷碗水,/大雨下不停。


      3.黎族


      黎族创世神话《大力神造天地》除了有射日、造天造地等描述外,也有化生神话的内容:


      大力神拱天射日月以后,想平展展的一片大地,光溜溜的没有山川森林,人们又怎样生息繁殖?……他还把梳下来的头发往群山上一撒,山上便长出如头发般茂密的森林来。山上的鸟兽们都摇头晃脑,非常感谢大力神为它们造林筑巢的恩德。


      有了山岭,还得造鱼虾水族的江河湖泊。大力神拼尽力气,用脚尖踢划群山,凿通了大小无数的沟谷,他的汗水流淌在这些沟谷里,便形成了奔腾的江河。这中间最大的一条,就是从五指山一直流入南海的南日化江!


      大力神为万物生息不辞劳苦,当他完成了造化大业后,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终于倒了下来。临死前,他还深怕天再倒塌下来,他撑开巨掌,高高举起把天牢牢地擎住。传说那巍然屹立的五指山,就是黎族祖先的英雄—大力神的巨手!


      (三)“比侬扣某”:兄妹进葫芦躲过洪水再造人类神话


      1.壮族


      (1)神话传说


      有《水泡天门》《布伯》《葫芦兄妹》等多种名称。内容是:


      远古时有个叫做布卜伯(即布伯)的人,聪明又勇敢,本领高强,人们推选他做中界的头人。有一年,天大旱,河水断流,草木枯焦,人畜渴死不少,人们祭天求雨也不应。原来是管雨水的雷王怪人间不供奉他,把天池封闭起来,蓄意要渴死中界的生灵。卜伯就到天上去找雷王算帐,把雷王抓起来,限他三天内一定要降雨,要不就杀死他,雷王只好假意答应。卜伯走后,雷王又不按期下雨,反而起了坏心,淮备劈死卜伯。卜伯预先知道此事,就把湿滑滑的水苔厚厚地铺满屋顶,设计抓雷王。雷王真的来了,他一踏上屋顶便被水苔滑倒,骨碌碌地滚到硒棚上,然后乖乖地让卜伯用鸡罩罩住,关在木笼里。卜伯关好雷王后,便出去买缸买盐,准备把雷王杀掉腌起来请远近的人都来吃雷王肉解恨。卜伯走时吩咐他的子女盘古兄妹,要好好看管,不要给雷王喝水或把斧头借给他。雷王很狡猾,诱惑两个孩子让他喝一碗藻水,恢复了力气,冲破木笼逃走。雷王逃走时,拔下一颗牙齿,送给盘古兄妹作报偿,叫他们快拿去种,会马上长出个大葫芦来(按:葫芦籽形似牙齿)。还告诉他们,很快就会下大雨,洪水要淹没大地,到时躲进葫芦里才可以避难。雷王一回到天上,就打开天池,立刻把中界大地淹没了。人们坐上竹排纷纷向高处逃难。雷王的兄弟差锯齿鱼来锯断所有的竹排,这样人们便都掉进水里被淹死了。卜伯坐在木碓上,和雷王、锯齿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后被锯齿鱼锯断了木难,最后淹死了。盘古兄妹坐在葫芦里,因为葫芦的底是圆的,团团转动没有被锯齿鱼锯破。后来洪水退了,世间只留下盘古两兄妹,眼看着人类要灭绝了,仙人就来劝他们俩结婚(按:《磨经布洛陀》中是祖神布洛陀劝导他们结婚。),重新建家园。后来他们生下一个怪胎,没有头脚,像一块磨刀石。他们认为不吉祥,就把怪胎砸碎,拿到野外四处抛撤,过了几天,肉块变成了成千上万的人,从此人类才又繁衍起来。


      2.民间巫教唱词


      自原始社会鬼魂和精灵观念产生后,出现了被认为具有“超自然力”、能与鬼神交往的巫术者,最早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女巫,其职能主要是凭幻想来解释世界万物的来源,企图靠超自然力来保护氏族、村社及其成员和牲畜、作物不受恶鬼加害,驱赶致病作祟的殃怪,以神的名义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长期以来,这种原始宗教信仰在壮族民间犹存,中老年妇女笃信其术,壮语北部方言称之为“娅禁”[ iah gin ],即禁婆,简称“娅”[ yah」;壮语南部方言称为“也末”[ mehmot],即女巫,简称“末”[mot]。若遇疾病灾害,常延女巫来主事通神问卜、祈攘求福,或在闲暇时邀请她们来坐场听赏其唱诵,藉娱神以娱人。其所祷诵的神事为口耳相传的韵文体经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口才,能几天几夜连续喃唱,人们往往把“乜末”视为通晓神事礼规和精通民族文化的能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据原籍德保县那甲乡的壮族95岁老妇农金妹说,她母亲是“乜末”(女巫),自“巴神”传承下来的长篇故事唱词有十多套,其中就有“比侬扣某”(pi nong khao bou〕,意即“兄妹躲进葫芦里”,又叫“南邓孟”(nom dam ming〕意即“水淹天下”。现译如下:(原唱词为五、七言句式腰脚韵诗体)


      在很古很古的年代,祖神刚安置好天下,遭到雷王的忌妒,便发了三天三夜的雷雨,洪水把整个大地都淹没了。逃避到最高山顶的两兄妹见一只大葫芦浮水飘来,便躲藏葫芦里逃生。洪水过后,天下一片荒凉,只有两兄妹幸存,为了繁衍人类,他们只好结成夫妻。后来妹妹生下一块像磨刀石的肉团,没有头脸没有手脚,他只好把它砍碎丢弃山野。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些碎肉块变成了许多小人儿,从此,天下又重新有了人烟,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代繁衍下来了。


      3.民间麽教经文


      壮族麽教起源于越巫。越巫属觋,是由先秦时期分布于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西瓯、骆越部族的原始宗教巫师演化而来。越巫在上古时代壮族先民踏人文明门槛以后,经历了漫长的氏族社会发展阶段,直到西汉时期仍然盛行。据《史记·孝武帝本纪》载:“是时既灭南越,越人通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从俗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巫鸡卜始用焉。”明代邝露《赤雅》记云:“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平(南)越,得越巫,适有祠祷之事,令祠上帝,祭百鬼,用鸡卜,斯时方士如云,儒臣如雨,天子有事,不昆命于元龟,降用夷礼,廷臣莫敢致诤,意其术大有可观者矣。”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巫与觋职能及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女巫主事通神问卜,男巫分别叫“卜禁”[ boh gin」即禁公和“末特”[mot dwg」即巫公,除从事占卜外,还通过法事进行驱邪赶鬼、解厄攘灾活动。后来出现的“布磨”[box mo」即磨公,是由男巫即觋发展演变而来。大约自东汉以后,在道教、佛教的影响下,“布磨”把壮族的创世神、始祖神布洛陀奉为教祖,主要以“磨”即喃诵经诗的形式,通过古事秘诀来宣规明理,启示训诫,攘灾祈福,遂而由松散的形式向自成体系的磨教演化,形成了从以自然崇拜为表征的原始宗教向以神活为核心的人为宗教发展的过渡形态,具备民间宗教的基本特征而历代传承。


      所谓壮族磨教,是在自然祟拜、神话体系和越巫鸡卜占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民间宗教,崇奉创造世界万物的男性始祖神布洛陀为至上神和教祖,女性始祖神包渌甲(又写作姆渌甲)为主陪神。“麽”意含喃诵经诗、通神攘解、祈求福祉。其神职人员叫“布麽”,译称“麽公,’;做法事仪式叫“古磨”;经书叫“司磨”。从磨教中布洛陀由创世神变成宗教神、由自然神变为社会神,并由多神信仰开始向一神信仰转化来看,其当产生于壮族先民部落处于联盟与雏形国家形成的社会阶段,后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种由原始宗教开始向人为宗教发展的过渡形态。再从集29种“司磨”古壮字抄本的((壮族磨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共8卷。以下简称《磨经布洛陀》)来看,虽然其原为长期口头传承而迟至明清时期才出现书录唱本,并在流传过程中掺杂了一些道、佛、儒的神抵和观念,但其中的基础和主干,包括语言、内容、观念和功用,仍保持着原生的民族宗教文化的本质特征,折射着壮族先民由野蛮时代跨人文明时代的门槛,由母系制进人父系制,由氏族部落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历程。也就是说,磨教经书中所录载的盘古神话,是源自氏族部落时代而传承下来的,具有原始性和原生性的鲜明特征。在《磨经布洛陀》中,述及葫芦姑侄或葫芦兄妹再造人类神话和盘古造天地内容的就有5种抄本。


      《磨荷泰·洪水淹天地》节录意译(原词为五言句式押腰脚韵诗体):


      祖神布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又安置人类生业之后,洪水突然泛滥天下,雨滴像坛子一样大,下九天九夜不停,下七天七夜不退。雨滴像谷箩,水柱像杯子……洪水席卷大地淹没天,所有人类都淹死了……就剩下躲在葫芦里的姑侄。给你们做水之母(即水的源头,指人类之源。),给你们做天下之母,给你们做一家住,给你们互相婚配……根是年轻人的根,我是人之母,我是女人,我是生命的种子。人踩人的肩膀生下,人拉人的毛发出生,为什么做一家住?为什么互相婚配?我们怎么活到老?去水里我们怕图额(水神),去森林里我们怕老虎,去山坡我们怕雷劈……越不同坐越教导,越不同睡越说服,入夜怎么睡,鸡叫怎么互相关照……相婚配一月又一月,婚后第九月,周期已到要分娩。去问布洛陀,去问磨(乜)渌甲。用鸭重新祭,杀鹅做祷告。……我咬牙憋气生出儿,>出的儿像山石,生出的儿子像磨刀石。儿为何没有嘴巴?儿为何牙齿不露?去问布洛陀,去问磨渌甲。布洛陀就说,麽渌甲就讲,好啦侄孙好啦,我要刀来切,我要斧去砍,砍它做六截。丢一截到河里变成鱼,丢一截到田里变成稻谷。丢去这里两颗,丢去那里两截。一截丢去下方,变成六花马鹿;丢一截去高处,变成六种青蛙。丢去这里四颗,砍丢这里四截,一截丢去那边,变成花色大野兽;丢一截到山林中间,变成猿猴吃果子。丢去这里六颗,砍去那里六截,人类才繁衍起来。做母亲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人类才兴旺起来,才造出寅时卯时,造卯时天亮……。。


      《布洛陀经诗·祷造人篇》节录意译(原词为五言句式押腰脚韵诗体):


      祖神布洛陀造了天地山川之后,又造了人类。但世上未立有规矩,那时建房杀父吃肉,那时杀孙去敬外婆,那时家公与媳妇共枕,女婿和岳母同床。布洛陀看见这一切,便在上方作主,派来一个四脸王(另说是四脚王),造出十二个月亮,造出十二个太阳。那是三年天大旱,四年不下雨,田里禾苗不长,三年无收获,无米喂孩儿,黎民死一半。于是王造漫天云雨,造洪水淹天下。那时只剩下伏羲两兄妹,两人商量结夫妻。同居三年整,同床满四年,妹怀孕九个月,生下孩子像块磨刀石。夫妻好惊奇,只好把它放在篱笆脚,求祖神保佑。布洛陀就说,乜渌甲就讲,兄妹做夫妻,本是同肠(胎)生,要杀牛敬父母,要杀牛祭祖宗。夫妻全照办,转身回头看,怪儿长出了头,怪儿长出手脚,父高兴抱起来,母欣喜搂起来,刹时变千百人,给各人安上姓,给每人安上名。杀牛祭祖就从那时开始,祭祖宗人们长寿繁衍,孝敬父母子孙发达,家业就兴隆旺盛。。


      2.布依族


      《赛胡细妹造人烟》古歌。叙述天地开辟后,天上雷公作恶,不打雷下雨,造成人间大旱。布依族祖先布杰愤而上天把雷公捉到凡间要加以惩罚。后来雷公逃脱,泛起漫天洪水,欲淹死布杰和所有凡人。布杰再次上天廷痛斥雷公,便捞起太白金星的龙头拐杖,潜人滔滔洪水,到东天脚连捅九九八十一个洞,消除了洪水。由于劳累过度,布杰葬身水中。死后四肢变成撑天柱,嘴巴变成东海龙宫,牙齿变成龙宫里的白玉柱,两只眼睛变成宫灯。洪水消退后,凡人也都淹死殆尽,只乘下赛胡细妹两兄妹,由太白金星撮合,经过滚磨盘和穿针等神卜,赛胡细妹最终成亲,重建家园,繁衍了子孙后代。与之内容大同小异的还有《洪水滔天》《兄妹成亲》等多篇。


      在布依族民间磨教经文中,也有兄妹成亲再繁衍人类的内容。故事的前面部分是文信射日,分到河流和田;文信用猪、狗耕田,雷公要劈文信。接着是文信用计捉雷公,上山砍柴要烧雷公,雷公骗文信的儿女伟荣伟莹兄妹要水喝,破了铁笼上了天。兄妹用雷公送给的葫芦籽种出大葫芦,雷公回到天上发大水淹天下,兄妹进葫芦躲过灾难。


      这时天下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伟荣伟莹兄妹,在索密老人的劝说下,兄妹结婚再造人类。


      3.侗族


      在侗族民间,流传着《洪水滔天》((开天辟地》《萨天巴开天》等神话。侗族民间流传的《洪水滔天》《开天辟地》等神话,内容与壮族民间流传的《布伯》或《水泡天门》等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神话大同小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婚礼中唱《嘎靠泵》(意为“沸腾的酒歌”),叙唱远古天老母养了雷、龙、虎、张良、张妹五个孩子,叫他们表演本领,安排他们的归宿,引发雷公降下大雨,酿成漫天洪水,淹没天下,人类全部被洪水淹死,只剩有张良张妹兄妹幸存下来。为了人类的繁衍,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人类才得以延续下来。


      侗族民间流传的远祖歌《嘎茫莽道时嘉》所唱萨天巴(生育千个姑妈的祖母)则说:萨天巴命雷王执掌风云雷电百万兵将。蛇虎相勾,宴请雷王,灌醉捆绑,打算第二天宰杀。姜妹、姜良救雷哥,雷王得水长力冲上天,降雨惩蛇虎,淹天下。姜妹姜良得雷哥赠种子,种出葫芦,藏身其中,躲过洪水,兄妹结亲,繁育360种姓,其中60姓为侗族。


      4.水族


      水族民间流传散文体《兄妹种瓜》,它除了记述兄妹种葫芦,洪水到来后躲进葫芦避过灾难外,还记述了兄妹结婚生出磨石胎,兄妹切块后重新繁衍人类。


      《旭济·造人歌》(《人类起源》)是水族的长篇古歌,叙述两兄妹拾到神斧,后来又把它还给寻斧的白发老人。老人为了感激拔下一颗牙齿相赠,叫他们种下,后来长出了特大的葫瓜。兄妹两人凿开它当住房。正巧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原来是雷神为报复人类放天河水淹没天下,兄妹二人躲在葫芦里逃脱劫难。后经仙人劝婚,又有滚石磨、丢竹片、问捕鱼鹰、罗汉竹等测天意情节,兄妹终于成亲再繁衍人类。


      5.仫佬族


      在仫佬族民间,流传着《伏羲兄妹》神话故事。传说古时候,伏羲和妹妹的独眼大哥、跛脚二哥想吃雷公肉,铺水藻于房顶,捆母亲于碓边,引雷公下凡,踩中湿滑的屋顶,跌落被擒。雷公央求伏羲兄妹给水喝,伏羲兄妹给了洗碗的水瓜渣。雷公得水长力而去,拔牙交给小兄妹,种牙结瓜。雷公下雨发洪水,淹没天下,兄妹俩躲进葫芦里避过劫难。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结为夫妻,重新繁衍人类。


      《伏羲兄妹的传说》故事唱本。叙述远古伏羲的两个哥哥想吃雷公肉,从河里捞来几担水藻铺在房顶上,假意把老母捆放在碓窝里,扬言要春死老母。雷公听到伏羲老母的呼救声,从天而降,在房顶被水藻滑倒,伏羲的两个哥哥抓住雷公关进谷仓里,便出门买配料。雷公苦苦哀求伏羲兄妹给水瓜渣舔,恢复了神力,挣破谷仓钻出。临别,拔颗门牙给伏羲兄妹当葫芦瓜种。两个哥哥回来后,不见雷公便生了气,把弟妹赶出家门。两兄妹照雷公吩咐,种下那颗雷公牙,很快结出个大葫芦瓜,掏空葫芦瓤,装进锅巴饭。不久连下暴雨,山洪暴发,淹没天地,伏羲兄妹躲进葫芦漂流。后来雨停水退,天下人全淹死了,金龟劝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一个肉团,伏羲用石头砸碎遍撤大地,第二天,山崖、平原到处冒起烟火,天下又有了人烟。


      6.毛南族


      在毛南族民间,流传着《盘和古的故事》、《盘古兄妹》、《伏羲女蜗兄妹》神话。《盘和古的故事》说:盘和古本是远古时代洪水之后仅存的兄妹俩,他们婚配三年不育,便用泥捏成了人型,由乌鸦衔到各地去丢,结果世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们。


      《盘古兄妹》说:雷公责怪土地骗走他的百鸟百兽、百虫百鱼、百草百木百果,率天兵天将杀向大地,与土地公激战。土地公反败为胜,擒住雷公,将它绑在烈日下的石柱上,晒他龙鳞脱落软弱无力。雷公诱盘兄古妹喷水淋身,恢复体力,挣开绳索,冲天而去。临行时取牙给盘古,嘱咐他们立刻拿到后园栽种,如果发生大水,就坐在葫芦里躲避。盘古兄妹种下后,立刻长出个大葫芦。雷公回到天上,马上降下大雨,滔滔洪水淹没了天下,无数生灵葬身于洪水中。盘古躲在葫芦里随水漂流,避过了劫难。为了人类的繁衍,土地公劝兄妹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但古妹羞于兄妹不婚之礼,将土地公推进古树旁的小石洞中。兄妹问树,问乌龟,又烧两处烟、滚石磨占卜,都现吉兆应结婚。于是,兄妹就结为夫妻。因婚后不育,便捏泥造人,乌鸦衔去丢,大地又有了人烟。盘古兄妹结婚时,古妹要求新房要设两张床。所以今毛南人的婚俗,新房里仍要铺设两张床。


      另外,在毛南族民间传唱《创世歌》、《盘古歌》、《女娲歌》。《创世歌》是述说天地开辟后,第一代是昆屯神,第二代是汉王神,第三代是洪水遗民盘妹古兄妹,第四代是良吉、良标,第五代是环英、行加。《盘古歌》唱述盘兄古妹结婚的故事;《女蜗歌》则唱述伏羲女娲兄妹婚。在毛南族聚居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河池市金城江区也流传着盘古兄妹婚古歌及口传神话。


      《盘古的传说》。叙述土地公和雷公打仗,雷公战败被擒。盘古兄妹救了他,雷公赠给一颗牙齿要他们赶快种下,回天上便降暴雨引起洪灾淹没大地。盘古兄妹种下的雷公牙长出个大葫芦,他们躲藏在葫芦里得以幸存。


      另有《创世歌》说盘是妹,古是哥,结婚后生下磨石仔,砍成三百六十片,乌鸦衔去撒向四面八方,变成世上各族人。


      7.黎族


      《螃蟹精》传说。妖怪螃蟹精常兴风作浪,残害生灵。雷公为搭救百姓,与之奋战七昼夜,最后将它砸死。螃蟹精在死去之前,吐了七天七夜黄水,造成洪水泛滥淹没大地,天下仅存躲进大葫芦瓜里的兄妹二人。雷公为繁衍人类,经多方劝说,撮合兄妹为夫妻,遂造化黎民。


      黎族还有神话《葫芦瓜》,梗概是:


      黎族的祖先在某一时期遇到洪水暴发,天下的人几乎灭绝,只剩下一男一女及一些动物藏在葫芦瓜里幸存下来,后来这一男一女结婚,繁衍人类,葫芦瓜给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条件,保住了黎族祖先的生命,因此,葫芦瓜便成为黎族图腾崇拜的对象。


二、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的特征


      (一)原始性、创世性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因此,神话的原始性首先表现为它的内容所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社会形态;其次,神话的原始性还表现为具有高度幻想性,其内容具有神奇、神秘、荒诞不经等特点,但却无一不是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反映。这种原始性的特征在壮侗语民族开天辟地神话、化身神话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中都有突出的反映。例如,壮族开天辟地神话中的拱屎虫(蜣螂)、蜾蜂,洪水神话中的葫芦和磨刀石;水族神话中的兄妹种葫芦,后来遭遇大洪水时,兄妹躲进葫芦中避过灾难重新繁衍人类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人们对远古时代生活的回忆。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盛产史诗的地方。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类似神话传说比较起来,它们或许更能称为“创世”—“创造世界”。


      关于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创世性”特征,刘亚虎先生在他的《南方史诗论》中说: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性史诗创世部分所描述的大多是创世天神和巨人依靠创造性的劳动创造世界,肯定的是劳动群体的价值,歌颂的是劳动的崇高、力量的崇高。它们与刚刚出现的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把农业生产>活动融化进开天辟地的壮举中,但又不是农业生产的简单复写,而是依照原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把整个过程神圣化、集中化,描绘出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宏伟壮阔的天神或巨人创世图。


      例如,在《布依族古歌》中,描述“翁戛最聪明,用犀牛犁地,犀牛犁一铧,成一条大江,犀牛犁两铧,成两条大沟,犀牛犁三铧,成三个山谷。”傣族的《巴塔麻嘎捧尚罗》叙述:桑嘎西拿石块当犁,“石犁重亿斤,犁面宽万分”,桑嘎赛拉犁,“天神不知累,把大地犁遍。从此罗宗补,变成高低不平,被翻起的土,成了大山小山,一道道的犁沟,成了谷地、山、箐。”傣族的《巴塔麻嘎捧尚罗》还叙述:远古世界是一片茫茫大海,英叭用自己身上的污垢、海里的泡沫渣滓捏拢做“污垢大果”固定在水面。他“伸开一双巨手,用力搓身上的污垢”,又“来回扫渣滓,来回刮泡沫”,然后“左手捧泡沫,右手捧渣滓,拿去糊在污垢原形体上,让它们粘结”,做成“污垢大果”。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的布洛陀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祖公,他形象魁梧,力量巨大,能创造一切,指挥一切,天依布洛陀而升高,地依布洛陀而加厚,牛马猪狗依布洛陀而给人类做工……布洛陀带领大家造日、造月、找谷种、找火、造牛、造猪、造鱼、造鸡鸭。各民族先民在创世史诗中创造了一系列创世天神和巨人的形象,他们既是各民族先民尊崇、求同、求托的对象,又以各种方式集中表现了民族的气魄、民族的力量,显示了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这些形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原始先民的品格。


      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第二大内容是人类的起源。突出人类起源的内容,是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创世神话源于原始采集、原始狩猎的早期,“这个时期的原始人类由于经常处于饥寒交迫、天灾兽祸的状态,各种本能的欲望和一些天赋的感情以及在这些基础产生的冲动、幻觉、梦境、迷狂等驱使和支配着他们的思维。原始思维所特有的现实与幻景交织的特点,又把他们各种追求幻化为种种想象中的‘真实”’。原始人类往往把追求生存繁衍和发展壮大的欲望依附在动物、植物和果实上,并以它们为氏族的图腾和编织出许多关于动物、植物孕育人类的故事。其中关于动物孕育人类的内容的侗族《嘎茫莽道时嘉》叙述,他们的始祖“萨天巴有四只手,一掰掰开万丈长;萨天巴有四只脚,横行直走无阻挡;萨天巴两眼安千珠,放眼能量百万方。“住在荒凉的天宫中,八面张起银丝网”,带有明显的蜘蛛的形象和特点。她先后两次从自己身上扯下四颗肉倍子,“四颗小小的肉倍哟,很快长成四个大圆蛋。”她托付给婆婆萨犹孵抱,第一次孵出人类男始祖松恩,第二次孵出人类女始祖松桑。


      关于植物孕育人类的故事,最典型也最著名的是葫芦生人的故事及其变异洪水过后两兄妹从葫芦里出来结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本系列论文有多处论述,此不赘述。


      以后随着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出现了创世天神,孕育人类的功劳由动植物图腾让位给创世天神,人类起源神话与创世神话合而为一。葫芦生人的神话被放置到洪水以后人类再生时期,创世天神造人、生人的方式有用植物造人,用泥造人,用雪造人,用蜂蛹造人等等。例如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说:“洛陀吹阳风,六甲吹阴气,阳风和阴气,一见就打绞,……凝结成黄泥。”布洛陀拿泥捏成人样,放在醋缸里,姆洛甲用身子去暖,黄泥化成人。


      (二)多民族共同性


      从以上所列的各民族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天辟地神话、化身神话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不仅在壮侗语族7个民族中普遍存在,而且内容比较相近,充分显示出多民族共同性的特征。例如洪水淹天下、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而且大都包含几个要素:(1)射日;(2)为得到雨水与天上的雷公作斗争;(3)智捉雷公;(4)兄妹得到雷公送给的牙齿种成大葫芦;(5)雷公骗兄妹得水喝逃回天上降大雨淹天下;(6)兄妹坐进葫芦躲过灾难,世界只剩兄妹二人;(7)在仙人的劝说下兄妹结婚;(8)兄妹婚后生出磨刀石一样的肉团;(9)兄妹把肉团剁碎洒到四野再造人类。又如开天辟地神话,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而且大体包含以下内容:(1)天地尚未形成之前是一个旋转的象鸡蛋一样的气团(壮族神话是一只拱屎虫在推动它旋转);(2)这一气团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壮族神话是在螟玲子即蜾蜂的叮啄下)爆裂成三片,一片飞到上边变成天,一片沉到下方变成地,还有一片飞出去变成海;(3)天地初形成时还不稳定,人们用金刚木(壮族)、竹子(布依族)等把天顶牢;(4)天地刚形成时相距太近,公公劈柴斧子碰着天,婆婆春碓也碰着天,小孩可以伸手摘天上的星星放篮子里玩,人们屙屎太臭熏上天,使天上的人受不了;(5)人们齐心协力用木头、竹子把天顶高。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每一种古代的大‘共同语’应该表现为一文明类型”。研究表明,上述操壮侗语族语言的民族,是稻作文明类型的民族,他们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创造了华南珠江流域的稻作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些民族的开天辟地神话、化身神话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的共同性表明,早在这些民族尚未分化之前,他们就已经创作了这些神话,从而说明了这些神话产生时代的久远性。


      (三)普遍性与丰富性


      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的普遍性表现是多方面的,一是在壮侗语各民族中普遍存在。虽然在这些民族中内容略有差异,是各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上适应所处的环境而出现了某些变化,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它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和相近的。二是在各民族内部的普遍存在、广泛流传。即在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不同支系中普遍存在,其中特别是开天辟地神话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几乎家喻户晓。三是这些神话表现的文化样式的多样性。这些神话不仅以民间口头的形式保存和传承,而且保存在各种民间宗教经文、唱本、唱词中,保存在各民族歌谣的手抄本中,保存在民间戏剧的唱本唱词中。这种普遍性也表明了它的丰富性。


      (四)体系性与序列性


      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体系性和序列性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这些民族的神话具有体系性的特征。以壮族为例,壮族神话产生的原因及人类早期社会的演变,表现为一种谱系性,这个谱系大致为:一团急速旋转的气体—三黄神蛋—金甲天神(开辟神)—三界—姆洛甲(始祖神)—布洛陀(创造神)—布伯(战神)—伏依兄妹(生育神)—肉团—人类—岑逊、莫一(英雄神)—其中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化身神话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是这个神话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表现了壮侗语民族盘古神话体系性的特征。二是这些神话本身具有体系性和序列的特征,即每一个神话内容的体系性、序列性。例如布依族开天辟地造万物的神话就分为:(1)序歌;(2)造天造地;(3)造太阳月亮;(4)造星星天河;(5)造雷造闪电;(6)造风造雨;(7)造乌云和彩云;(8)造人烟;(9)造年造月;(10)造山造岭;(11)造树造藤;(12)造花造草;(13)尾歌。。又如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讲的是开天辟地造万物的故事,长达万行,规模宏大,但具有很严谨的体系性,其内容包括:(1)开头歌;(2)问答歌;(3)石蛋歌;(4)初造天地;(5)造人;(6)造太阳;(7)造火;(8)造谷米;(9)造牛;(10)再造天地;(11)分姓。


      毛南族《创世歌》包括开辟神话、物种的起源、射日神话、洪水神话、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婚恋的起源神话等等,具有典型的体系性、序列性特征。《创世歌》叙唱以盘妹、古哥为中心人物的五代神:第一代“昆屯”(即“混沌”,毛南语)。“石块聚成山,泥块聚成地,水滴聚河海,火星聚火堆”。原来人住岩层下,“昆屯”神剥开岩石层,人才得透气。第二代,“汉王”神。种出谷粒三斤重,斧头劈不开,人只好找蕨菜吃,全身长毛,寿长五百岁。第三代“天皇”神来坐位,造出十二个太阳,晒成大旱灾,谁能射日,酬他好田、耕牛。格射日。春耕时节,各人抢耕田,忘了酬谢格。格种葫芦。盘和古送狗,格拉狗犁田,狗泣吠,惊动雷王,降暴雨,洪水劫后,只剩盘妹、古兄躲在葫芦中幸存。兄妹结婚,三年半产下磨石儿。切成三百六十块,乌鸦衔去四方丢,从此又有了人烟。第四代“良吉”、“良漂”。学吹口哨,相送信物。初是白天要,后是晚上邀,开创“行歌坐夜”的风俗。第五代是“环英”、“行加”。环英有十二女,要男子上门;行加有十二男,要女子嫁来,争执不下,于是打赌。大雪天气,同跳深潭。子女们抢上岸。男儿们烧起十二堆火,暖得行加很快翻身喘气,不久康复。女儿们抱来十二张棉被,盖住环英湿身不得动弹,变成大鲤鱼去见龙王。环英托梦给行加,愿嫁女儿。从此男婚女嫁。《创世歌》中的五代神具有明显的体系性、序列性特征。


      (五)延续性


      这里所说的延续性主要是指盘古神话传承与传播的延续性。以壮族为例,在早期的民间宗教—巫的唱词中就有洪水淹天下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在原始巫教的基础上形成的壮族磨教经书中,仍然有这一神话内容。在汉族宗教影响下稍晚一些时间形成的壮族师教经文中,还保留了这一神话的内容,只是在汉族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主人公的名字有所改变,或者主人公原来没有名字的,加上了汉语汉字的名字。例如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中的兄、妹变成伏、羲兄妹,或伏哥、芝妹,或伏羲、女娲兄妹等等。随着师公演唱由娱神向娱人的逐步转变,在壮族一些地区出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师公戏,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则演变为以《水泡天门》为题的师公戏到处传唱,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此外,这一内容还被编成大量的山歌在民间流行。


三、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的考古学阐释


      茅盾先生说过: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原始信仰与生活状况的反映”。他还说:“一切神话无非是原始哲学、科学与历史的遗形”。说明了神话与考古学、历史学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常说,神话折射了历史,而考古学则是神话学的重要源泉。关于这一点,宋兆麟先生的论述很能说明问题:


      “神话是能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徒、民族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神话也不断充实、发展、变异,这种历史轨迹必然在历代的文献记载、物质文化—考古学资料上打上深刻的烙印,而且是一幅幅最生动、最形象的神话画卷……因此,考古学资料是神话学的重要来源,对神话研究有重要互补作用。换言之,研究神话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家为了解释自己的发掘品,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也要熟悉神话学。只有把神话研究同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的原始性、体系性、序列性、延续性等特点绝不是凭空形成,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依据。


      根据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表明,包括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在内的壮侗语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其他民族,包括汉、瑶、苗、回、彝、京、仡佬等是秦汉以后由于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方向逐步迁人这一地区的。


      珠江流域即珠江水系所流经的地域。这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它的西北部遍布着与云贵高原连为一体的崇山峻岭,北部有五岭山脉横亘,中部的两广丘陵和众多的弧形山脉时断时续绵延其间,山岭之间河流纵横,有南、北盘江、红水河、左、右江、柳江、漓江、桂江、西江并与北江相汇聚,形成珠江水系。珠江水系流域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境内为44.2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6%(另有少量流域面积在越南境内)。珠江流域在我国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以及香港、澳门8省区(含特别行政区)。


      珠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季,有利于动植物的滋生繁殖以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从而为人类起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珠江流域是我国出土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华南已经发现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和地点80多处,其中三分之一是在西江水系流域,所以西江是人类早期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1973年以来在田阳县百峰乡百峰村的赖奎屯、百色市四塘镇那炼村小梅屯、那柴乡大湾村百谷屯等地发现距今80.3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所出土的手斧等大型石器世界著名。到目前为止,广西发现并确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址有13处。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和1956年在来宾县麒麟山发现的“麒麟山人”化石,分别是距今5万年和距今2万一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1960年在邕江外缘发现“灵山人”;1961年在漓江发现“荔浦人”;1972年在柳州市郊发现“都乐人”,其后又在附近发现“九头山人”、“白莲洞人”、“甘前人”;1979年在右江发现“定模洞人”;1977年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发现“九楞山人”;1979年在桂林发现“宝积岩人”等。这些原始人类都显示出蒙古人种的特征。特别是柳江人的发现,是我国南方古人类的重大发现,为迄今我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的新人的代表。在珠江流域的广东省境内,也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马坝人”遗址。在北江马坝狮子岩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12 .9万年。


      距今1万年前后,珠江流域同其他大江大河流域一样,进人了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文化遗存,像天上的繁星,遍布珠江流域,据统计,在云南有300多处,广西有900多处,广东有500多处,在贵州境内也有不少,全流域大约有2000多处。这些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包括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等,独具特色,并基本形成了系统,构成了珠江流域独特风格的史前文化。


      仅就广西境内而论,在桂林市郊甑皮岩洞穴发现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骨骼和生活遗址,这些人类在体质特征上继承了上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人类的特点,表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种已经形成。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邕宁县顶狮山遗址进行发掘,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原则,将该遗址第二、三期为代表的、集中分布在南宁及其附近地区的以贝丘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址命名为“顶蛳山文化”,时间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七、八千年。这些遗址出土了大批石斧、石锛、石凿、石锤、石网坠等石器,蚌刀、骨锛等蚌器、骨器和釜、罐、鼎等陶器。同时,在隆安、扶绥、南宁市郊等地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大石铲遗址。另外,还发现大批铜鼓、铜钺、铜钟、铜剑等青铜器和斧、锄、刀、剑、戈、矛、镞、铲、刮等铁制工具,是2000-3000年前的文化遗物,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点。


      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将广西现代壮族的体质特征与柳江人、甑皮岩人、昙石山人、河宕人进行比较,指出甑皮岩人与现代广西壮族相比,二者在最小额宽、垂直颅面指数、面角、眶指数、鼻指数等方面十分接近,二者均属中眶型、阔鼻型,这意味着现代壮族很可能有甑皮岩人血统。壮族在头长、头长高指数、头宽高指数、颧宽、上面高、鼻根指数等项更接近于较甑皮岩人晚的河宕人,体现了这种渊源关系。而自甑皮岩人往前追溯,甑皮岩人在接近阔上面型的上面指数、阔鼻型的鼻指数、低的鼻根指数和突领型的齿槽面角等方面,表现出若干赤道人种倾向,恰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接近。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甑皮岩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继承和发展。而这种继承关系表明了生活在广西的新石器时代的居民是土生土长的。另外,李富强、朱芳武在对柳江人等古人类骨骼及现代壮族活体测量获得大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后也指出:“现代壮族在其体质形成过程中,与岭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某些新石器时代人类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其根源似乎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


      另外,在甑皮岩洞穴遗址和其他许多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发现大量的蹲式和屈肢葬法,与壮侗语民族至今仍沿用的检骨葬(二次葬)基本相同,其他许多生活习俗也与壮侗语民族相同、相近,这些都说明今天的壮侗语民族与这些古人类的承袭关系。壮侗语民族是华南一珠江流域的土著居民,这些古人类(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祖先。


      总之,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资料表明,这一区域的考古学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再到青铜时代,地方特点、民族特点突出,而且前后相因,脉络清楚,一脉相承。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其他地区是十分少见的。


      另外,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和民族学、历史学考察,居住在华南珠江流域的壮侗语民族及其先民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直到近现代,都没有发生过整体性的迁移,至少是他们中的主体部分长期以来都生活在这一区域。壮侗语民族是稻作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和旱作民族不同的是,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守土性强,不轻易背井离乡的品格。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农业是离不开土地的,特别是发展了灌溉农业,水利的建设更加强了农民不能抛井离乡的粘着性。农民人口增长则开荒辟地,以一点为中心逐步扩大,由家而乡,紧紧牢守故土,难得背离,除非天灾人祸才发生远距离移动”。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的文化创造,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而且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他们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本民族的神话也突出地表现出原始性、体系性、序列性、延续性和多民族共同性、普遍性、丰富性等特征。


      根据神话的高度幻想性、其内容的神秘、荒诞不经的特点,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所反映的大体上是远古时代的事情,从考古学意义上说,应是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前的事情。而关于神话产生的时间,学术界的认识大体相同,但也略有差异。著名民族学家杨璧先生认为神话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蒙昧期的高级阶段。这比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所说的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略早。著名神话学家袁坷先生说:“我是基本上赞成杨先生的推断的,因为较为符合事实。而我根据我的探讨设想,甚至比杨先生的推断更早”。他认为杨先生推断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其时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我的设想则在原始社会前期,即蒙昧期的中级阶段,那时人类还过着原始群的生活,便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神话产生了”。


      从壮侗语民族开天辟地神话、化身神话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的内容看,所反映的应是远古时代即新石器时代以前的事情。而其产生的时间,则是在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编辑:webmaster)




本文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六六大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