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 第三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29 下午)

回复 4# 的帖子

我表示我差一点哭了。
六六大顺

TOP

回复 6# 的帖子

吕老师看到中国民俗学的发展现状,相比于美国的发展,很激动。并强调人在传承中的作用,认为传统是不会死的,传统是由人一代代传下去的。
六六大顺

TOP

本文以浙南木拱廊桥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村落世俗生活的角度去挖掘与木拱廊桥相关的种种传统文化习俗,认为浙南木拱廊桥是村落乡民在共同经营、塑造的居住和生活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轴心,不仅是村落文化景观的焦点和醒目的标志,也是村民精神生活空间的中心,它的结点作用,不仅表现在地域上,而且也表现在心理场上。
六六大顺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
六六大顺

TOP

回复 23# 的帖子

压力转化为动力!!!
六六大顺

TOP

灌水,湮没第三组的志愿者
六六大顺

TOP

回复 29# 的帖子

我也想跟着老师发表一下我的感慨,听完吕江老师的演讲,我真的感觉到激情的重要性,以及民俗学界多学科人士参加的意义!
六六大顺

TOP

引用:
原帖由 耿羽 于 2011-10-29 15:11 发表
刚才ppt 罢工啦~~O(∩_∩)O~
老兄你正好休息一会,舒展一下手指。
六六大顺

TOP

还有!朝大人就在我和耿羽旁边坐着,还有巴莫老师,尹虎彬老师,叶老师等老师们。朝老师在电脑前耕耘类。
六六大顺

TOP

引用:
原帖由 耿羽 于 2011-10-29 14:58 发表
看得出 林兄压力山大 主要是时间紧张……
林兄见过大场面.,紧张是假象..
六六大顺

TOP

回复 52# 的帖子

巴莫老师是在善意地提醒我们这些研究生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做好自己的发表,是很好的一次锻炼呢!
六六大顺

TOP

王柏中老师的文章我很感兴趣,因为我小时候种棉花,也因为很多事情,对棉花一直很有感情,民俗学对这方面的关注很少,我想过很多关注视角,但是都无从下手。我也一直关注对“棉花”的从文化视角方面的研究。希望老师做出更多的文章!
六六大顺

TOP

我们的楼好高了啊!强烈谴责小波同学!!!
六六大顺

TOP

回复 82# 的帖子

小波是在某位志愿者的强行挟制下去的会场,我可以作证!!!巴莫老师也是证人之一!我们要善始善终,不管怎样,这都是我们自己的研究,我们自己要把握好展示它的机会! 加油!!!
六六大顺

TOP

回复 92# 的帖子

大家可以参照希尔斯的《论传统》和霍布斯鲍姆的《传统的发明》,我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不管怎么说,传统都不是死的,是活在民众生活中,被民众不断实践、不断创造又不断传承的,我们这样去理解传统,传统对于民俗学才是有意义的。关于传承,我觉得对于民俗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赵世瑜老师2011年第二期的《民俗研究》里所发的文章里有具体的阐发,值得大家去看一下。我们需要关注当下,关注当下,民俗学才有新的转型的希望。而对于转型之中的民俗学,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想是每个学者都必须做的。
六六大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