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宋颖:《端午节: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

宋颖:《端午节: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

作者: 宋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
出版年: 2016-4
页数:3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121583



内容简介  · · · · · ·
端午节处于“阴阳争、死生分”的转换时节,附着了投水而死的故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祛疫避恶、护生续命,形成了一套多维度、多指向的文化符号系统。

本书梳理了端午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变迁的轨迹;考察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端午节日习俗“同核化呈现”、“糅合化呈现”和“边缘化展示”的涵化模式。结合多点田野调查的素材,基于“核心元素”的普遍性和“变动元素”的多样性,来探寻端午节习俗的沉积和流变。

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和爱国主义精神,赋予了端午节以新的样貌。端午节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公共性,存在民间信仰的合法性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纳入“民俗主义”概念作为基本认识,将传统的发明和再造视为文化表述的结果,探讨端午节在民族国家的文化政策影响下,乃至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状态和走向,分析端午节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文化表述情况、发展趋势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宋颖
生于1978年2月,北京市人,汉族,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华传统技艺保护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年俗》民俗顾问,中宣部国家重点工程纪录片《记住乡愁》撰稿人。曾获中央民族大学2007届毕业生优秀博士论文、“孝通杯”学术论文奖、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新秀奖等。
发表论文有《从文献、媒体到现代生活:端午节的讲述与变迁》《民俗宗教的复合形态——“西塞神舟会”调查报告》《从“少数民族过端午”模式看文化的涵化与误读》《乡愁情怀的多诉求视听语言表达》《“一国”的文化共享:<中国年俗>的民俗国家化过程探究》等10余篇,发表译文40余万字。

目录  · · · · · ·

绪论
研究史与当前研究动态
研究的立场、视角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研究方法论
资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端午节的历史流变
1.1先秦至两汉时期:形成期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期
1.3隋唐至宋元时期:繁盛期
1.4明清时期:普及期
1.5端午符号系统的构建
第二章 端午习俗的事项类型
2.1节日事项的共有、扩散和移借
2.2乏水地区过端午:厌胜、竞技与社会交往
2.3临水地区过端午:竞渡、送瘟与画舫嬉游
2.4港澳台地区的端午形态
2.5其他国家的端午过节方式
2.6核心元素与变动元素
第三章 少数民族与端午元素:文化多样性
3.1文化涵化与少数民族端午
3.2文化误读与少数民族五月节
3.3苗族的龙船节:龙舟竞渡与向龙祈雨的信仰
3.4 “过端午”语境下涵化过程的三种模式
第四章 民族国家与端午节:现代性
4.1“屈原”与爱国主义精神
4.2民族国家的法定假日建构
4.3 端午申遗事件与大众媒体的表述
4.4端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
4.5文化民族主义的思考
第五章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
5.1湖北省“屈原故里”秭归的端午节再造
5.2湖南省汨罗江畔的龙舟竞渡
5.3湖北省黄石市“西塞神舟会”
5.4公共民俗的发展趋向
第六章  传统节日的民间叙事与民族国家的文化表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