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神马?10娃娃觉得过农历生日是农村人?

生日的时间是按照农历还是公历算,应该是跟父母关系比较大,跟城乡没多大关系。在我认识的兰州、青岛、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的朋友里都有过农历生日的。就80后的取样来讲,还是有一定代表性。10后的爹妈有些已经是80年代的人,爸妈跟他们讲的时候多数是公历,传承已经有了断裂。城、乡确实有差距,没有必要否定(最明显的例子:厕所)。至于是“农村人”,那不单单是时间历法的问题。很多东西大家都是一个固有印象,随意标签吧。而且这个显然是很近现代才出现的裂痕。随着农村的时间也开始“公历化”,这种“距离感”会减小的。
不过我觉得农历最大的麻烦是变来变去,所以需要换算一下,日常又较多地使用公历标记时间,就容易忽略。而且农历十二月三十生日的人跟公历2月29日生日的人一样,有一点尴尬。最麻烦的是身份证的登记,如果是农历的话,有些地方可以生日打折,但是一掏身份证核对就要解释,也是麻烦事。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是阴阳合历,那为什么身份证不能这样做呢?我很不解。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回复 12# 的帖子

80后已经开始了城乡的人口流动,很多人是因为出去打工,接触了大量的“现代化”和“乡巴佬”的话语之后,经过比较,慢慢开始的自我消化。比如很多年轻人不再参加宗族活动、宗教活动。在取名字的情况下,父母已经开始接受教育,加之宗族的族谱有些已经没有续修,根本无从考虑辈分的问题了。现在慢慢修复了这部分,我觉得已经有父母开始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所以现在下定论是不是有一点早?问题在于我们已经将技术的先进=整体的先进,用经济的发达=群体的发达,这个等号的背后就是传统=封建=落后,它很难逆向消解,除非改变它的参照系(比如民族、国家语境之下,就会有评价的改变)。这个与你说到的上海话还是四川话是一样的道理,相比于外语,可能上海话也不见得有“优势”。再来,在过去的历史中,使用繁体字是落后的。现在,反而很多倡议使用繁体字,因为它变成了“更有文化”的标志了。就像你说的,不是那个它变化了,实际就是文化自己的再生产。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