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吴真 著:《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吴老师书里的第二句话就提到了叶法善是“上清之外的道士”,又页41-51提到《叶尊师碑》里所记载是上清一脉的攀附。然后页21提到叶法善被贺知章称为“天师”可能是为了配合龙瑞宫的天师道背景。且页6-13梳理叶氏一族的天师道背景,并在页49确定叶法善是“天师道道士团体”。可是,近来读康豹《道教与地方信仰——以温元帅信仰为个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注释谈到了叶法善是否为天师道。虽说张继禹的《天师道》里面(页76)也认为叶氏为“天师道徒”,可是其它天师道史都未做如是主张。当然,这有可能大家也是受到上清一派的资料影响。但是,他们不可能没有发现叶氏一族的天师道渊源。此外,以天师道存在火居的特点来反推叶氏为天师道,但叶氏自己也有在家道士向驻观道士转变的情况,使得这一条理由也不是确凿的。不过,最近跟朋友谈到唐代的道教派别时,说到了小林正美的《唐代的道教与天师道》。这本书里面提到“唐代上清派根本不存在,唐代道教的道士都是天师道的道士”,或者“唐代上清派教团已消亡,不存在上清派的大洞三景弟子”,都说明叶法善是而且只能是天师道道士。倘若氏论成立,倒是反证了吴老师这个判断是可靠的。进一步说,这个论证本身就变成了一个伪命题。反过来,倘若是有其他教派的存在呢,是不是就上清派了?毕竟,后面还提到了司马承祯等人与叶法善的关系。然而,即便如此,只需从“大洞三景法师”之法位名也可以足证叶法善是一位被传授洞真部《上清经》位阶的天师道道士,是故问题可以从道教法名和叶法善本人出发,而不需舍近求远了。否则,如果承认存在上清派,且有司马承祯等人皆是上清道士,那么根据六朝以来的上清派经典《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六的“大洞三景弟子”及《斋戒要诀》中的《为同义救厄疾谢罪请福斋出官诀第十六》里的“三洞法师”和《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卷五的“大洞法师”,恐怕也无法简单把叶法善在《岱岳观碑》的“大洞法师”法位理解为后世上清派的攀附、加注了(诚然,在某些天师道经文里【《赤松子章历》】也出现了该法位名)。只是,同在《为同义救厄疾谢罪请福斋出官诀第十六》里,还有“祭酒”这个法位,似乎说明这也是有天师道的影子。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