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陈泳超】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

回复 3# 的帖子

某种层面上,可能“精神”才是文化中最可能达到认同的方向。这点,也跟目前民俗学术界开始越来越关注民俗之民,越来越关注研究主体,某种层面是具有一致性的吧。
举个例子:陶器是考古学文化分类的重要标准,有些学者以如此得来的考古学文化分类来附和族群分类,但民族志资料显示,用同样陶器的人可能属于不同的族群。
进而想到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中的“一手杖”,在物的层面可能都是一个概念,而在文化层面,它们身上附加的可能是不同的意义符号了,这取决于不同的功能。

TOP